才子鞠咏考中进士之后被任命为杭州知县。杭州知州叫做王化基,也是文坛前辈,州衙开会时,王化基多次表扬鞠咏。鞠咏很感动,放下公务,整天揣摩写出一些别具一格的诗文投其所好,讨好领导。数月之后,鞠咏把自己精挑细选的一些文章呈送给王化基,同时附上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吹捧王化基。鞠咏本以为王化基会礼尚往来至少应该另眼相待。不想王化基不但不领情,还几次当众批评鞠咏浮躁,没有做好本职工作。鞠咏很失望,觉得王化基一点不了解自己,心中还很憋屈,暗暗发誓要做出一番成就让王化基不敢轻视。鞠咏从此不再和王化基诗文往来,专心政务,工作干得越来越出色。
王化基加入宰执成为副相,却第一个推荐鞠咏。人们询问原因,王化基回答:“凭鞠咏的才华,不用担心仕途不显达。只是鞠咏少年成名,为人有些浮躁,热衷诗文,轻视政务,本末倒置。因此我故意挫挫他的骄气,希望他能够稳重踏实一些。”鞠咏听说后,万分感动。
预先拒绝
真宗年间,王旦担任宰相。有一天,王曾、薛映、李维三人前来王府求见。本来,王旦礼贤下士,为人宽厚,向来好客。可听到三人来访,王旦却让门房转告,今日身体不适,无法见客。三人悻悻而去。女婿韩亿恰恰看见,到后院发现岳父康健如昔,很是奇怪,委婉地责备岳父为何不见三人。
王旦说:“韩郎你思虑还是不够周全啊。想那王、李二人都是李沆(另一位宰相)女婿,此时一起来访,必定是有所请求。事情如果是应该办的,我拒绝见面也一样会帮他们办;事情如果是不能办的,我见面了对他们说什么呢?还是干脆不见的好!”韩亿下拜行礼,说:“谢岳父大人教诲!”#p#分页标题#e#
防范流言
王旦做宰相期间,女婿韩亿按照规矩必须出任州县地方官。韩亿临行前询问妻子是否跟随自己下乡。妻子请教父亲,王旦说:“你还是留在京城好了。这次韩郎出任偏远州县地方官,朝中御史都盯着。若你跟随韩郎出京,以后韩郎调回朝廷,御史必定会借题发挥,认为是你走了我的后门。那样的话,对韩郎的仕途就影响不好了。”
韩亿听后很感动,说:“岳父对我真的太好了。”韩亿没有向岳父辞行,就独自上任去了。数年之后,韩亿凭借自己的政绩得到升迁,回到朝廷。百官都认可韩亿的能力,没有什么闲话。
掩饰过往
真宗朝名士胡旦晚年眼睛生病,闲居在家。有一次,编修史书的老友跑来找胡旦帮忙。朋友说最近遇到一个难题,要给一个侯爷写传记。可是这个侯爷出身卑贱,早年是个杀猪的。老友提出,照实写侯爷的后人必定生气,会认为他们侮辱先人;若是隐瞒不写的话,又不符合史家“实录”的基本原则。
胡旦哈哈一笑,说:“这有何难!不如说‘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意思说,这个人年轻时为何会杀猪呢?那是少有大志,一心宰割天下。众人听了,都觉得姜还是老的辣,同样一件事情,一经胡旦润色,就点铁成金了。
注意场合
宋真宗年间,玉清宫修建完成,宋真宗将亲自到场剪彩,兼任玉清宫大使的宰相王钦若下令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副相丁谓负责具体工作,几次找到宰相王钦若申请增加预算,都被拒绝。庆典开始,一番仪式之后到了吃饭时间。因为到场人员实在太多,丁谓搞的是流水席。早点来的官员官品较高,饭菜也都比较精致,到了后面,饭菜就越来越差了。后来的官员找到丁谓,吵吵嚷嚷,很不成体统。丁谓没有法子,又找到宰相诉苦。王钦若听了,不说话。丁谓以为现场太吵王钦若没有听见,就说了三四遍,可王钦若还是一言不发。丁谓就变了脸色,埋怨说:“相公为何不回答我?”说完就要直接找宋真宗反映。#p#分页标题#e#
王钦若连忙拉住丁谓,指了指宴会主席台上意气风发的宋真宗,说:“此地不是理会馒头、筷子的地方啊。”在王钦若看来,让真宗保持一个好心情,远远比下属的牢骚重要。王钦若成为宋真宗最宠信的宰臣,正因如此。
会拉家常
梁适是仁宗朝中期宰相。早先不过是秘书省一个七八品属官。有一天,秘书省长官到大殿汇报工作,梁适奉命抱着一大堆公文跟在后面。进入大殿,行礼之后,梁适退在一角。宋仁宗翻看公文,看了很久,忽然抬头询问:“这份文件中有个人的字为‘次公’,不知道有何典故?”陪伴的翰林学士和秘书省长官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梁适斗胆说了一句:“汉代的黄霸(汉代官员楷模)字次公,此人必定是仰慕黄霸,于是以‘此公’为字。”宋仁宗很欣赏梁适的博学,就多看了几眼,觉得梁适有点眼熟,就问:“卿家姓梁,不知道是哪个梁家?”梁适回答:“先祖为梁颢,先父为梁固,皆为前朝甲科(其实两人都考中状元,梁适谦逊)。唯独微臣不肖,忝列进士末尾。”宋仁宗连连点头,说:“难怪卿家相貌酷肖梁固。”闲聊数句,梁适跟随长官退出大殿。
秘书省长官看到宋仁宗对梁适挺感兴趣,在下次汇报工作的时候又让梁适抱着公文跟随。梁适呈交公文后,躬身行礼,主动说:“昔时承蒙陛下金口,谈及微臣相貌酷似先父,微臣感动万分。只是,先父去世已久(梁固三十三岁就去世了,仁宗当时尚幼),不知陛下从何处得知先父相貌?”宋仁宗说:“天章阁中藏有历年状元画像,朕观看多年,非常熟悉。”梁适感念不已,当场流泪。#p#分页标题#e#
经过如此一番经历,宋仁宗对梁适有了深刻的印象。数年之后,名臣后代、孝顺忠诚的梁适就被提拔入宰执,又数年,梁适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