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普通话(相声)
甲:请问,您会说话吗?
乙:多新鲜哪!不会说话能站这儿表演相声吗?
甲:我是问您会说人话吗?
乙:你这是什么意思?
甲:您别误会啊――我是说,这世界上有黑人、白人、黄种人,有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美洲人,还有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菲律宾人、印度人,阿拉伯人、伊朗人、土耳其、以色列,意大利人、希腊人,保加利亚、捷克人,罗马尼亚、波兰人,俄罗斯、乌克兰,芬兰、瑞典、丹麦人,冰岛人、挪威人,比利时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葡萄牙人、法国人,爱尔兰人、瑞士人,匈牙利人、德国人,还有加拿大人、美国人,墨西哥人、巴西人,委内瑞拉、秘鲁人,阿根廷人、智利人,还有突尼斯、几内亚,马里、加纳、埃及人,扎伊尔、乌干达,博茨瓦纳、南非人,坦桑尼亚、肯尼亚,“卡哈哩哩、拉菲克,库其丰萨,卡马拉非器”。这些人的话您都会说吗?
乙:哎哟,这么多国家的话我哪儿会说呀,我就会说中国话。
甲:噢,中国话您就会说?
乙:对。
甲:咱们中国有56个民族,有汉族、回族、苗族、藏族、彝族、黎族、满族、壮族、水族、土族、佤族、羌族、侗族、怒族、白族、京族、畲族、瑶族、傣族、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布朗族、东乡族、毛难族、纳西族、锡伯族、撒拉族、拉祜族、仡佬族、仫佬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哈尼族、傈僳族、普米族、德昂族、裕固族、保安族、赫哲族、阿昌族、独龙族、景颇族、崩龙族、高山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这些民族的话,您也会说吗?
乙:您别逗我了,我就会说一种话,就是汉语。
甲:什么?是汉语您就会说?
乙:没错儿,我就会说汉语。
甲:咱们汉语分北方话、南方话,细说起来有沈阳话、大连话,哈尔滨话、长春话,唐山话、天津话,沧州、衡水、邯郸话,太原话、运城话,西安、宝鸡、陕北话,成都话、重庆话,贵阳、桂林、昆明话,还有苏州、杭州、温州话,宁波、金华、绍兴话,南昌话、赣州话,福州、泉州、厦门话,海南话、雷州话,潮州、汕头、梅州话,广州话、阳江话,长沙、岳阳、株洲话,这种话,那种话,您到底会说哪种话?
乙:看来,我只会说普通话了!
甲:其实,会说普通话,就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乙:是吗?
甲:当然了,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北起黑龙江漠河南到曾母暗沙,东起东海之滨西到帕米尔高原,只有普通话能跨越方言的障碍、沟通各民族的交流,所以我们要在全国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
乙:看来您对推广普通话还挺在行的啊。
甲:那是,我就是个专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者。
乙:那您一定是见多识广,能不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推广普通话方面的情况?
甲:这样吧,我给你说几个小故事。有一次在广东的一个风景名胜区,我陪同几位老同志上山游览,走着走着累了,看看导游图,图上标着有“索道”。
乙:就是缆车。
甲:我得问问在哪儿上缆车呀。正好路边有一位老者――老先生,请问这缆车在什么地方啊?
乙:老先生说什么?
甲:老先生很热情地告诉我:“lǎnce?很方便的啦,向前走,一拐弯。”
乙:不远儿。
甲:我向前走,一拐弯――
乙:缆车?
甲:哪儿啊,男厕!
乙:哟,这是怎么回事啊?
甲:这广东人哪,n和l分不清楚,zh、ch、sh、z、c、s、j、q、x也分不清楚,结果呢,把“缆车”听成“男厕”了!
乙:这差哪儿去了!
甲:还有这么一件事儿。长沙有个大学,举行迎接新生的联欢会。会上有个娄底的学生上台朗诵自己创作的一首诗,这第一句就是:“magua、magua、fong magua。”下面的观众听了很奇怪:“哦,红马褂?”长沙人听了更奇怪,因为长沙话管“青蛙”叫“马褂”,“青蛙不是绿色的吗?怎么变成红色的了呢?”后来拿到那个同学的稿子一看才明白,原来是“玫瑰、玫瑰、红玫瑰”!
乙:咳,这哪儿跟哪儿啊!
甲:还有一回,我跟随一位领导同志去广西搞调研,到了开会的时间还有一位同志没来,主持会议的人就说了:“时间过了,不等他了,我们‘该死’!”
乙:该死?
甲:就是“开始”!
乙:嚯!
甲:“首先,让我们欢迎北京的领导来我们这里吊唁(调研)!”
乙:什么,吊唁?
甲:我们去了好几个地方,到哪儿都是“吊唁”。
乙:你看,说不好普通话净闹笑话。
甲:闹笑话倒是次要的,这要是听错了,可能问题就大了。
乙:是吗?
甲:有一位老大娘到医院去看病,医生给开了两包药。大娘问这药怎么吃,医生说话有点儿山西口音:“饭前一包,饭后一包。吃完了再来找我。”大娘出了医院大楼的门,先在楼前边吃了一包,又绕到大楼后边吃了一包,然后就找那位医生去了:“大夫,再给开两包吧。”医生说:“我不是刚给你两包吗?”“吃完了。”“吃完了?”“是啊,我在房前吃了一包,房后吃了一包。”“我是让你饭前一包,饭后一包!”
甲:对呀,这位医生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差点儿出事儿!
乙:看来,这普通话还真得好好学才行。
甲:这普通话与方言哪,还不光是语音方面差异大,容易闹误会,在词汇方面普通话跟方言的差别也是挺大的。比方说――有个上海警官到哈尔滨出差,因为他穿的是警服,所以住宾馆登记的时候,服务台小姐问他:“有家伙什儿没有?”
乙:就是问他带枪支武器没有。
甲:他听不懂啊,就回答说:“我没有家务事啊。”
乙:家务事儿啊!
甲:服务员说:“谁问你有家务事儿了?我问你有家伙什儿没有?”
乙:有没有啊?
甲:“我确实没有家务事啊!我有家务事你能替我办吗?”
乙:得,满拧。
甲:“我问你有没有枪?”
乙:“没有!”
甲:“没有就说没有得了,干嘛老扯什么家务事儿啊?”
乙:得,还怨我。
甲:这“家伙什儿”是东北话,就是武器、工具的意思。
乙:那你为什么不说普通话?
甲:是啊,说普通话不就没这误会了嘛!
乙:看来,不管南方北方,大家都应该努力说好普通话。
甲:有一位姑娘,本来是说唐山话的。人家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小伙子是天津人,两人一见面,嘿,小伙子说的是普通话。
乙:那姑娘怎么办呢?
甲:姑娘想:“噢,你说普通话呀,瞧不起谁呀,俺也会说普通话呀。”诶,姑娘也跟他用普通话交谈了。
乙:后来怎么样呢?
甲:后来两个人一直坚持用普通话谈恋爱,谈成了,结婚了。
乙:这多好哇。
甲:没想到,新婚之日入了洞房,客人们都走了,新郎说了:“以后,咱们各说各的家乡话吧。”
乙:怎么回事儿呢?
甲:“说普通话太累了!”
乙:“那你为啥一直跟我说普通话呢?”
甲:“我不是怕你看不起我嘛!”
乙:“那你现在咋不说普通话了呢?”
甲:“现在我不是已经把你娶进门了嘛!”
乙:咳!
甲:打那儿以后,俩人是你说你的天津话,我说我的唐山话。
乙:这就叫“鸡同鸭讲”。
甲:后来夫妻俩有了小孩儿,当小孩儿哑哑学语的时候,小孩儿他爸爸又说了:“以后,咱俩还是说普通话吧。”
乙:为什么呢?
甲:“别让咱儿子从小跟咱们学方言哪!”
乙:对,学习普通话,要从小抓起。
甲:其实,人人都想学好普通话。
乙:对。
甲:可是学好普通话也确实不大容易。
乙:是得下点儿苦功夫。
甲:山东有个普通话培训班,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让大家跟着读:“人民”。
乙:哦。
甲:大家读:“yìnmìn。”www.xsxpw.com
乙:啊?
甲:“人民”――“ yìnmìn”。
乙:改不过来。
甲:“好,咱们换一个――工人。”“gǒngyìn”。“工人”――“gǒngyìn”。
乙:真够费劲的。
甲:其实学员也挺苦恼的:“哎呀妈呀,借(这)普通话靴(说)的,借(这)印(人)都不叫印(人)了,叫‘人’!”――他又说上来了!
乙: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