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开心国学院联班对句知识第一讲:分析出句

开心国学院联班对句知识第一讲,分析出句

主讲:云诗雷情

大家好!,不论你们欢不欢迎,我又来了,不论你讨不讨厌,我继续说了啊!喜欢听的双手放后面,同学间不可以传纸条。不过有纸条小窗我,我大大的稀饭!如果谁有意见,有想法,请去WC,那里可以尽情提意见。

我们今天来谈论析联。关于解联,我不怎么会,我也说说我的方法。

 

析联,就是要有想象力,

把眼前物象,联想到自己身上。

以及把自己感情,融入到物象中。

 

只有明白了出句,你才能正确的对句,如果没明白出句说的什么?就像云诗看到刺猬,不知道怎么下手去抓,当你知道了刺猬的弱点,习性,你就知道怎么去抓刺猬了。所以析联是关键。我们见到出句,首先断句,标平仄,词性结构,句子成分等等,这一部分,就不多讲。词性结构,是复杂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家多练习,慢慢实践,错着错着就对了。我们重点讲析联,

 

析联的目的:

 

1、判明出句的对举要素:断句、平仄、词性、结构。

 

2、明了出句的修辞手法、典故;

 

3、读懂出句的字面和字外意思,判明作者的立意和所寄托的感情。

 

 

三、析联的步骤:

 

根据对联“形对意联”的要求,析联包括对举和句意两个方面的分析。

 

 

(一)对举方面的析联:

 

1、正确划分语意节奏(断句):

这样有利于我们,分析句子的词性结构,语法结构,以致正确的理解句子。用正确的词组结构,语法结构还对句。关于怎么断句,在对联节奏中讲过,对联六要素中也讲过。就不在重复。回看一下,六要素中,节奏划分的举例。

云深/人/不见【缘分真真】

 

 

去岁/桃花/犹在...小六

 

山自 我来 增七尺【白衣凌风】

 

1/14

 

 

 

清风/一缕,拂去/心中/烦恼/事=【云诗】

 

时有/清风/来/我府,无拘/无束【老歌】

 

 

初登/楼上,喜吟得/崔公/七律,李白/别诗,炳烈/长联,无数/古人/留/绝唱;

 

 

 

2、标注出句的古音今音平仄,判明出句的平仄形式:

 

⑴、判明出句的平仄形式,有几个目的:

 

①、判断出句用的是古音还是今音

看出句中有没有,今平古仄字,在什么位置。影响句子中,二四六位置平仄交替规则不。有三平仄,三仄尾(尽量避免,也可以犯)出现吗?

从而得出出句是今音还是古音。联律通则明文规定,实行今音古音双轨,但不能混用。就是出句用了今天孤仄字做仄(也就是古音),对句就不能用今平古仄字做平(意思就是今音)。反之,出句用了今平古仄字做平(今音)。对句就不能用今平古仄字做仄(古音)。

②、判断出句是上联还是下联。

确定了今音古音后,定下平仄来。再看句尾,是平,还是仄。句尾是平就是下联,对句就要对上联,仄收。句尾是仄,出句就是上联,对句就是下联,要平收。

如:

朵朵红花香馥馥=【云诗】

仄仄平平平仄仄(古)

仄仄平平平仄仄(今)

出句古今音同,出句仄收,是上联,对句对下联,对句可以用古音,也可以用今音

=身如瘦菊鬓如霜

平平仄仄仄平平(古)

平平仄平仄平平(今)

可以看出,今音失替,出句只能是古音,对句也只能用古音对,出句平收,是下联,对句对上联。

 

=身若残菊鬓若霜

平仄平仄仄仄平(古)

平仄平平仄仄平(今)

可以看出,出句古音失替,今音合律,出句只适合今音,对句也只能用今音

 

初露桃腮蝶索吻【联友】

平仄仄平仄仄仄(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今)

2/14

这个出句,古音三仄尾,今音不是,虽然三仄尾不是对联大忌,但也影响声律美,所以对句尽量用今音,用古音也可以。

 

落花与我轻轻别【清音】

仄平仄仄平平仄(古音)

仄平仄仄平平平(今音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出句今音三平尾,前面讲过三平尾是大忌,要避免。

古音格律,那么这个出句只能用古音来对。

3、标注词性,分析出句的词性和结构:

我们聊过词性的分析。现在举例说明下:

 

夜静无人伤瘦雪~z

名形动名动形名

 

 

 

4、标注词组结构类型,确定词组结构:

我们根据前面断句,标的词性,标出结构。(关于结构之前讲过,不再重复)

只举例说明一下

去岁桃花犹在...小六

偏正偏正偏正

去岁桃花犹在...小六

前四偏正

整句主谓。

 

5、出句的语法分析:

我在根据前面的分析,和以前学的语法知识,给句子,标出句子成分,也就是,主谓宾定状补。这里也举例说明下。

句子成分

山自我来 增 七尺【白衣凌风】

主  状语  谓  补语

 

 

6,标色调

我们根据联意,就可以得出,出句是暖色,还是冷色,还是中色。

暖色就是:悠闲,欢喜等等。

如果出句是暖色就不能用冷色对,否则隔意。

 

冷色就是:忧愁伤痛,离散,烦恼等等。

如果出句是冷色就不能用暖色对,否则隔意。

 

中色是的既可以暖色,也可以冷色。对句也就同样可以是暖色,冷色。

如:山自我来增七尺【白衣凌风】

(暖色)

3/14

夜静无人伤瘦雪~z(冷色)

才近/山村/闻/酒好【清音】

(暖色)

7,根据我们学习的修辞手法标修辞手法。

如:

山自我来增七尺【白衣凌风】

这个就用了夸张手法

孤帆远影碧空尽=(集)

(借代手法,帆代指船,以及船上的人)

朵朵红花香馥馥=【云诗】

(通感手法,看觉到嗅觉)

=身如瘦菊鬓如霜【云诗】

(比喻)

秋雨敲窗泣=【云诗】

(拟人)

 

8,看出句有没有用典故。标出所用典故。

如:

不因人热显真我=【云诗】

(有典故:不因人热)

夜静无人伤瘦雪~z

(无典故)

四,我们在来跟据我们标的词性,分析句子意思。

⑴、找出句的名词。

 

无论诗词联,诗家语都是以景寓情,以物托情。除了含蓄以外,还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而景物总是由名词来描述的。比如,山、水、云、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象

 

物象】:在诗词联中,物象即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或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在表现形式上,物象的主体主要是表具体事物的名词。如松、竹、梅、兰、燕、莺、虎、狼、风、云、雷、电、山、河、湖、海;桥、楼、衣、裙。。。

 

经过千百年的提炼,某些物象已经被赋予某种特定的感情意义。这就是意象。

 

【意象】:自然物象的感性形象与人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主观形象。指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物象。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4/14

 

经过千百年的淬炼,许多物象已经形成约定俗成的意象。我们在选择物象的时候,要按照约定俗成的意象来运用。

 

比如,  “云”就是一种物象。这种物象具有什么意象?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云”是游子。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云是孤独客。

 

孤雁(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云”是离愁。

 

而在“挑担山云轻唤渡”这一句里,山上的云,是洁净的,没有俗世的污染;山上的云,又是轻盈的,挑着它,不会令人有压力和负担。这一担“山云”的意象,是闲暇,是幽逸。

 

从这个物象,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不是为了谋生的樵夫,不是为着赶路的匆匆过客。

 

这个物象,又很自然地引出了“轻”这个形容词。

 

这个出句的另一个名词是“渡”。“渡”这个物象又代表什么意象?

 

《书愤》(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个“渡”,是战场。

 

《夜归鹿门山歌》(唐·孟浩然)

 

5/14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学院  国学院词条  开心  开心词条  知识  知识词条  分析  分析词条  
风俗

 118个八字成语【附注释】

118个八字成语【附注释】118个八字成语【附注释】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没有的事。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把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