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然”字
我们知道偏旁“ 氵”读作“三点水”,那么“ 灬”为什么不读作“四点水”呢?原来是因为“ 灬”通“火”,由于文字方便与美观的需要,从篆书到隶书的转变过程中,逐渐将“火”的撇捺不断缩短,遂成了“灬”,学习过篆刻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凡四点在下者俱属火部,犹水之从也。《康熙字典》
在书法中用“火”替代“灬”,不算错哦!
“灬”扁而阔,给上面的笔画提供了一个扎实的舞台。
一、不均之匀
“灬”的四个点画之间的距离应该大致相等,以给人一种匀称之美。 但绝非绝对平等,当我们细细读帖时,就会发现:一般情况下,首尾稍大,中间两点相对会更靠拢一些。
二、寓平于斜
虽说“灬”要尽量平整,但状如算子式的水平化排列,但却稍显呆板。因此我在平时书写时,要将前三个点画处理成左低右高的态势,其连线就形成了类似于横画的“抗肩”,即形成了一种斜势(具体角度根据上部字形底部决定)。而最后一点要低写,并且拉长加重,力挽狂澜般地将整个四点底扳平。在这造险与破险的过程中,四点底越发地神采飞扬起来。
三、形散神聚
“灬”的四个点画是分散的,但却毫无零落之感,将每个点画的重心延长,就好比一团篝火。
四、活变生姿
古人讲:“三过笔中又有三过,如水波之起伏。”因此,变化是破解呆板、获得灵动的好方法。所以,我们的古代书法家在“灬”上也做了不少“手脚”,在点画角度排列上,侠客总结了大致有四种:
这种写法是最容易掌握的排列法。常见程度仅次于第一种。
这种写法,呈左右四点呈“八字状”,不常见。
这种中间两点相向的写法非常罕见,慎用。
五、上下相协
一般说来,“灬”要有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大约占整个字的四分之一, 这就像一叶扁舟,其吃水过深或过浅,都非常危险。
六、书写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