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联故事欣赏(十)
双关联
棉花纺出长纱,可防寒露;
生铁铸成宝磬,响得清明。
相传清代名士王文清一次因事去宝庆(今邵阳),至一民家歇息时,一民女出上联请教。王文清一时无对。回衙之后,仍在沉思。一日清晨,忽听远处传来敲磬之声,得到启发,于是对出下联。
上联之所以难对,是因为“长纱”既指长长的纱线,又谐指“长沙”;“寒露”既指寒冷的露水,又指节气。均语带双关。下联既指宝贝一样的磬,又指地名“宝庆”。“清明”既指磬声清脆响亮,又指一个节气,亦均语带双关。真是出句难,对句亦难。
俗对
塔顶葫芦,尖捏拳头捶白日;
城头箭垛,倒生牙子咬青天。
此联载于《古今谭概》,云此为俗对。
联语用比喻、夸张与拟人手法,极具形象性。但笔者以为上联的“尖”不如改成“紧”字更贴切。此联还有多个版本,但窃以为此联更好,是以不录。
谐趣联
提起刀人人没法;
拉下水个个低头。
此联载于《谐联集粹》。
提起刀,即拿起剃头刀。没法,谐没有头发。拉下水,指洗头。低头,既指洗头时把头低下,又指屈服于人。
但笔者以为,此联虽有些气魄,但欠雅,过于直白。
讽刺联
搔皮搔痒,参议会里官大炮;
填肚填饥,火神庙前郭汤圆。
钟茂煊在《龙门阵》第三期上言,民国年间,律师官箴予在成都选上省参议员。此人常打着为民请命的招牌,提一些鸡毛蒜皮的意见,不痛不痒。尽管如此,仍自称“官大炮”,颇为自负。人们认为,这位“官大炮”提的意见,还不如火神庙前摆摊的郭汤圆解决问题,于是钟茂煊撰了此联,以示嘲讽。
其实,过去的参议员,相当于现在的政协委员。政协委员实际上也就是个摆设。你不敢提过于尖锐的问题,况且提了也是白提,政府很少采纳你的意见。但又不甘心当摆设,于是只好提些不痛不痒的问题。一般地方上的政协委员,包括人大代表,会议期间,不过是“举拳头,吃馒头”,当个“民主”的摆设。笔者曾经当过多届政协委员,对此深有感触,但从未自称什么“大炮”。
寓意双关
握一双拳,打遍天下英雄,谁敢还手?
持三寸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
此联载于《谐联集粹》,为辛亥革命后一理发铺的楹联。
全联寓意双关。
旧时之理发铺,除理发外,尚有捶背按摩等服务。所谓捶拳打英雄,即由此而来。三寸铁,即剃头刀。大清世界,字面上指清凉世界,寓意则为“清朝”。因为随着辛亥革命的兴起,大清王朝亦随之倒塌。
联语气势非凡。
巧对
赏菊客来,两手擘残彭泽景;
卖花人过,一肩挑尽洛阳春。
《巧对录》引《金陵琐事》云,明代顾东桥巡抚湖广,其时衙署内菊花开放,顾邀数位门生共赏。一狂生拣好花摘两三枝戴于头上,顾不悦,于是出了上联。张居正对出下联。
顾曰:“此联已佳,不必再对矣。”遂酌酒,尽欢而散。
擘,指大拇指。亦念摆,通掰。此处指后者。彭泽,县名。因陶渊明作过该县县令,故亦称陶渊明为陶彭泽。陶渊明爱菊,“彭泽景”即指菊花。春,花也。洛阳盛产牡丹,故“洛阳春”即指牡丹。“彭泽景”与“洛阳春”亦为借代,且分别与前之“菊”与“花”照应。上联以巧妙的方式对该狂生的摘花行为提出批评。一个“残”字足见其主人心中的不悦程度及批评的分量。《红楼梦》十二首菊花诗中,贾探春(蕉下客)《簪菊》有句云,“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指贾宝玉)因花癖,彭泽先生(陶渊明)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可见那时男人也有戴花的习俗。
下联含有只要喜欢,摘几朵戴也无妨。何况卖花人还摘去一担担担着卖呢?语多宽慰,加上文辞清雅,致使主人不悦之情顿时烟消云散,收到尽欢而散的效果。
紫竹坝,白裁缝,穿银针,弹灰线,度短量长分大小;
青溪沟,黄铁匠,扯红炉,烧黑炭,坐南朝北打东西。
此联为俗传。
联为嵌名联。联中嵌有两个地名和两个人名。另嵌有“紫、白、银、灰”及“青、黄,红、黑”八种颜色。下联以“南北东西”与上联“短、长、大、小”各成自对。“东西”既指物件,又指方向。通俗而巧妙,不失为妙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与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属短品,亦是妙文。
此联载于《中国长联三百三》,传为纪晓岚所撰,是某年元宵节纪晓岚贴在文华殿的宫灯上的。全联是两个字谜,即“猜谜”二字。
黑白红黄不是,即为“青”。“与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则为“犭”,“犭”加上“青”即为“猜”。诗词论语四字皆有“讠”字旁,“对东西南北模糊”则为“迷”,“迷”加“讠”即为“谜”。此联属于析字联,但析的十分巧妙。
偶然成对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南楼随笔》云,某名士隐居处,距城仅四五里。一日昏夜,酒兴大发,命其子进城沽酒,子有难色,于是无意中说出上联。名士云,如能将其话作成对子,即免行。话音刚落,邻居王小二来向名士揖曰:“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名士未及答,其子抢先曰:“下联已由王小二对矣。”名士思之果然,连称其妙,于是压下酒兴。
语之偶然成对者,世上颇多,只常人无心,未曾记录而已。王小二之语,即属此例。东西,本指物件,联用以代指方向,可谓天成绝对。原文上联为“黑白不分”,与下联“青黄不接”之“不”字犯重,今从联律改之。
奇联妙对
啼月杜鹃喉舌冷;
眠花蝴蝶梦魂香。
《奇联妙对故事》中杨宪典云,相传苏小妹偶得一联,曰:“月下杜鹃喉舌冷,花前蝴蝶梦魂香。”东坡叹为妙句,四处炫耀。王安石得知,让仆人在东坡门前设一桌,布上书“专改天下奇联妙句”。东坡以小妹之联难之。谁知其人见了,竟说:“不难!”东坡问其所以。其人曰:“月下之杜鹃,若闭着嘴,风吹不进,喉舌何以会冷?花前之蝴蝶,若不睡去,梦魂之香从何而来?”东坡请其修改,其人于是改成这个样子。
果然,其联只改动两个字,便出新意,亦即更贴切形象了。上联因“啼”字而导致“喉舌冷”,而“啼”是必须张开嘴的,张开嘴后冷风才能进入嘴内,从而导致“喉舌冷。”下联因“眠花”才导致“梦魂香”,构成因果关系。原文只顾及文辞雅致,而未顾及因果关系,是以改后的联语较原文更加贴切形象,而未减其雅致。
可见,古代的诗词或楹联,功夫在字外。字斟句酌,是应有的功夫。
小桥流水
欢迎朋友光临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