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媒体常用错的15个成语

  

   中国成语,源远流长。许多成语皆出自典故典籍,不了解典故典籍的人可能容易望文生义,使成语背离原意,甚至出现相反的意思。

  当下媒体的主持人,记者乱用成语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媒体本来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地方。如果记者,主持人都乱用成语,一般的大众可能就认为是这个意思了,因此规范主持人、记者的语言,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和增长他们的文化常识势在必行。这种数典忘祖的无知,绝不应听之任之,应约定“俗”成。

  媒体长期乱用成语,使许多成语失去了本来面目。本人经过长期对媒体的研究加之专业所学,列出最常见的乱用的“成语”以飨读者。

 

1.粉墨登场fěn mò dēngchǎng

【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出自】:臧懋循《元曲选后序》:“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

【示例】: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老舍《四世同堂》七

【近义词】:走马上任、抛头露面

【反义词】:匿影藏形、消声匿迹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表讥讽

   “粉墨登场”形容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现在媒体主持人经常说某某明星、某某嘉宾粉墨登场,还以为自己用了多好的一个成语,其实自己是望文生义。

 

2.炙手可热zhì shǒu kěrè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自】: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示例】:~握大权,待郎充犬吠篱边。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近义词】: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媒体经常用来形容某某东西很热,许多人追捧。常见于记者写的稿子,编辑没改出来,主持人照着念。100%用错!

 

3.空穴来风kōng xué láifēng

【解释】: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出自】: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示例】:然而银行当事人,安能逃避责任,~,理有固然。 ◎清·梁启超《续论市民与银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可是媒体主持人经常会张口就来,说到某个没有根据的事后,愤愤不平的说这件事简直是空穴来风。

 

4、七月流火qī yuè liúhuǒ

 【解释】:“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七月流火出自豳风七月这篇诗经,大学就学过。时下正是炎热的夏天,媒体的主持人经常在口播里说到天气炎热的时候,就来一句真是七月流火啊。好像是热得天上都要下火一样。“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其实“七月流火”是说天气转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5、万人空巷wàn rén kōng xiàng

【解释】: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出自】: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示例】:此时路旁看的,几于~,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万头攒动

【反义词】:穷乡僻壤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欢迎等盛况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常被媒体人错释为是街上,巷子里一个人都没有。

 

6、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huàn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华丽。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房屋的高大和众多

  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许多无知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真不知道编辑,总编是怎么把关的,难道都不知道放本成语词典在身边翻一翻。更要说的是很多主持人都是学艺术的,根本不懂文学。真是不读书不知道羞耻!

 

7、如坐春风rú zuò chūnfēng

【解释】: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示例】:(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的感觉。 ◎唐弢《琐忆》

【近义词】:如沐春风、春风化雨

【反义词】:如坐针毡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而现在常被误认为是自明得意,像沐浴在春风中一样。

 

8、首当其冲shǒu dāng qíchōng

【解释】: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出自】:《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示例】: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巴金《家》二十二

 首当其冲是用来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现在被误认为是第一个冲到前面去做事的人,跟始作俑者差不多了。

 

9、始作俑者shǐ zuò yǒngzhě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近义词】:罪魁祸首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媒体居然把他说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变成了做好事的带头人了。

 

10、床笫之私chuáng zǐ zhīsī

【解释】:笫:竹编的床席。床笫:床铺。指闺房之内或夫妇间的私话、私事。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七所》:“床笫之言不逾阈。”秦·孔鲋《孔丛子·答问》:“凡若晋侯骊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床笫之私中的“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床笫古文中指床铺的意思。“床笫之私”指闺房之内或夫妇间的私话、私事。这个成语常被读成“床第之私”。

  

11、振聋发聩zhèn lóngfā kuì

【解释】: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近义词】:醍醐灌顶、震耳欲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振聋发聩本意指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

12、久假不归:jiǔ jiǎ bùguī

【解释】: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示例】: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谢国桢《平景孙事辑·著述考》

【近义词】:逾期不归、有名无实

【反义词】:完璧归赵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假”应该在古文是个通假字通“借”。现在媒体常用来形容某人放假放了很长时间还没有回来工作。

 

13、不足为训bù zú wéixùn

【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出自】: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示例】:孝琪的行为虽然~,然而他的议论思想也有独到处,这还是定庵的遗传性。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近义词】:不足为法、似是而非

【反义词】:不易之论、不刊之论、天经地义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对事情不以为然,不值得仿效

  不足为训是指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而现在一些人常用来形容自己做错了一点小事,不值得训斥的。

 

14、望其项背wàng qíxiàng bèi

【解释】: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出自】: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示例】:他已窥破喜奎和小雀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

  望其项背比喻赶得上,而常被体育频道的主持人说某某运动员应因为什么原因,距离对手太远,只能望其项背了。

 

15、三人成虎sān rénchéng hǔ

【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近义词】:众口铄金、道听途说

【反义词】:眼见为实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常被人误认为是三个人团结起来,就能像老虎一样。

   

   媒体用错的成语何止15个呢,这就是常错的实在是听不过去了。媒体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啊!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写稿子读稿子之前也不审查一下,要知道学无止境,看来请主持人都学习罗京,播音台前放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不要误导受众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媒体常用错的15个成语  成语  成语词条  常用  常用词条  媒体  媒体词条  
风俗

 谐趣名联赏释(四)

君子多乎哉;小人樊须也。见《邵氏闻见后录》卷三十。宋代苏轼与秦观一起饮酒,席间,秦观自恃胡须多而且美,潇洒地引用《论语·子罕》篇中的一句话自赞“君子多乎哉”,以...(展开)

风俗

 【趣味中文】一句话记住多音字

【趣味中文】一句话记住多音字 1.薄:他向屋主送了一份薄(bó)礼:十张卷着薄(bò)荷的薄(báo)饼。2.参:人参(shēn)苗长得参(cēn)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