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大多是成年人长期牙周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牙周病是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成年人中患病率高达90%,牙周病给人造成极大的痛苦,损害健康,影响生命质量。现代医学证明,患牙周病后,轻者牙龈发炎、出血、疼痛、口臭,重者牙周组织被破坏,使牙齿与牙龈分离,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牙齿酸软,咀嚼无力,甚至脱落,而且还可以诱发许多疾病,如风湿病、抑郁症、心脏病、血液病等。因此,牙周病的防治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现代医学认为牙齿松动的原因,除了极少是受外力撞击引起外,大多是由牙周病牙龈萎缩引起。年老性牙龈营养性萎缩可造成牙齿松动,严重者则是牙齿脱落,这从医学角度来说属于牙龈的营养性或牙周病严重引起的萎缩,但最终都归根为牙龈本身没有营养供给而造成萎缩,引起牙齿松动。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按脏腑辨证,牙齿属于肾的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在藏为肾”,“齿为骨之余。”《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精化为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故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调节人体正常的代谢、免疫和生理功活动。机体的齿、骨、发的生长状态是观察肾中精气的外在表现,是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衰老程度和疾病的客观标志。牙周病迁延难愈、牙齿松动的基本根源在于长期积累的肾虚髓亏,以致牙周免疫防线失效,牙龈萎缩,骨质流失。因此,牙齿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牙齿的健康与病态反映了肾的健康与病态。根据中医理论辨证,牙周病的牙齿松动当从肾论治。
牙龈发炎、出血、红、肿、热、痛、松动及口臭,均为肾阴虚、火热毒邪外侵所致,或二者兼而有之。“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故治疗当以滋补肾阴为主,兼以必要的清热解毒之品,合以活血、补血、止血的药物。牙齿松动移位,牙齿酸软,咀嚼无力,齿龈分离,甚至脱落,均属肾精不足之象。肾藏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精充盛,则骨健齿坚;肾精亏虚,则骨枯齿松,故可见牙齿松动、酸软、无力,甚至脱落。治疗当以补肾益精、固齿健龈为主,通过补肾益髓、活血解毒之法,可以疏通牙周血液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骨质密度(促进牙齿钙化),恢复牙周组织和牙槽骨生理功能,最终达到固齿保龈的目的。
牙齿松动或许是肾虚表现
现代多项临床医学研究发现和证明,牙齿松动的根源与“肾虚”有密切的关系。中医学基本理论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就是说,牙齿和骨同根而生,是长在骨头上的“秧苗”,而骨骼的生长、发育、保养依靠肾气的充养,肾气不足便会髓亏骨枯,最先表现在牙齿上,导致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可见,牙病的根源就在“肾”上。
补肾固齿的科学方法:“肾主骨”,“髓养骨”,通过针对骨髓来补肾,可以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骨髓干细胞,激发人体的自我抗病潜能和生命活力,对抗牙周病,加固免疫防线,修复牙床,使牙齿坚固。补肾固齿的同时,既坚固了牙齿,又强健了骨骼,增强了机体各个脏腑的生命活力。
1、肾精不足证
主要表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齿松动移位,牙齿酸软,咀嚼无力,腰膝酸软,消瘦憔悴,步履蹒跚,反应迟钝,发落健忘,阳痿,遗精,
耳鸣耳聋,健忘,舌淡红,苔少,脉沉细。
2、肾气阴虚证
主要表现:牙齿松动、酸软、无力,咀嚼无力,腰背四肢关节疼痛,活动不利,面色苍白,口淡,自汗,面浮肢肿,夜尿增多,少气懒言,肠鸣腹痛,便溏,舌淡胖嫩,苔白或水滑,脉弦沉无力或迟细。
以上就是关于牙齿松动或许是肾虚表现的内容介绍,如需了解更多男人的性保健该从哪几方面做起等有关房事安全的相关常识,请继续关注本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