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军事统帅杨秀清
说起太平天国,人们常常将洪杨并称。洪是洪秀全,杨就是杨秀清(1823年?1856年)。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是政治和宗教领袖,而杨秀清则是军事统帅。他原名嗣龙,广西接平人,童年时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成人。因贫穷,未读过书,干过烧炭、打铁、种地各种活计,有丰富的阅历和智谋。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洪秀全和冯云山从广东来到桂平发展拜上帝会,杨秀清积极参加,在紫荆山地区发展会众两千余人,成为会中核心成员。二十七年冬,冯云山被捕入桂平监狱,洪秀全回广东,设法营救冯。在桂平的拜上帝会群龙首,趋于涣散、分裂状态。杨秀清假托天父附体,传言会众,扭转了拜上帝会行将垮台的严重局面。他还筹款买通官府,救出冯云山。二十九年七月,洪秀全重返紫荆山时看到会众已发展到万余人,称赞扬秀清是“天下奇才”,承认了他代天父传言的地位。咸丰元年(1851年)一月十一,金田起义爆发,杨秀清任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他当众宣布五条纪律,“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睦,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协力。”三月,太平天国成立,起义军称太平军。九月攻克永安(今广西蒙山)。十二月,杨被封为东王,称九千岁,其他各王“俱受东王节制”,他实际成为太平军的最高统帅。此时太平军在永安的男女老少共 3万余人,其中能战斗者仅5000人。为扼杀太平军,清军派 4万人的军队围困永安。太平军坚守半年后,粮弹俱缺,杨秀清指挥了突围战斗。为麻痹清军,他使用“吊猪计”,让猪嚎叫,制造杀猪过节气氛;还使用“草人站岗计”,然后于二年五月,乘清军不备,冒雨突围,六月间连克全州(今属广西)、道州(今湖南道县)。他说服部分广西将士克服怀土恋乡情绪,提出“专意金陵(今江苏南京),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的战略方针。太平军随即东占郴州,转而北上,克宁乡,占益阳,攻长沙不克,进洞庭湖,不战而下岳阳。沿途吸收数千挖煤工参军,组成“土营”,提高了攻城能力;吸收大量船户参军,组成“水营”,提高了水战能力。三年一月,攻占武昌,部队扩充到 50万人。二月,他率太平军顺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三月十九攻克南京。洪、杨等决定建都于此,改名天京。此后,洪秀全即以主要精力领导宗教事务,而由杨秀清掌握军政大权。在杨主持下,颁布了《太平军目》、《行军总要》、《太平条规》等条令、条例,使太平军做到无论“何官何兵,无令敢入民房者斩不赦。左脚踏入民家门口者斩左脚,右脚踏入民家门口者即斩右脚”,真正做到军令严整,赏罚分明。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清朝为监视并伺机消灭太平军,派钦差大臣向荣率兵 3万驻扎在南京东郊孝陵卫,称江南大营;钦差大臣琦善率另一支部队驻扎在扬州城外,称江北大营。这两个大营成为太平天国的心腹之患。但杨秀清并未集中兵力进攻天京附近的清军,而于五月命令林凤祥、李开芳率兵 2万北伐;又命令胡以晃等率战船千余艘溯江而上,进行西征。由于兵力分散,战线太长,没有重点,结果,北伐军于两年后全军覆没,西征军也曾遭挫折。四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占武汉,九江告急。杨秀清命令石达开率军西援,在湖口大败湘军,重占武汉并乘胜占领江西八府五十余县,稳定了长江中游的局势。西征得手后,六年二月,杨秀清调回西线主力一部,由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等率领,进攻清军江北大营,连破营垒一百余座,收复扬州。六月,又命石达开率兵 3万回援天京,与秦日纲等会合,攻破江南大营,迫使向荣自杀。太平军进入鼎盛时期。杨秀清于是志得意满,飞扬跋扈。一次,他因洪秀全虐待女官,便假托天父传言,要打洪40大板,吓得洪跪地求饶方才罢休。据说,他还曾逼洪封他万岁。领导集团的矛盾急剧激化。洪秀全密召韦昌辉由江西回天京。九月二日,韦昌辉率部攻进东王府,杀害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其部属两万余人。从此,太平天国便一蹶不振。八年,洪秀全恢复杨秀清的爵位,次年又定九月二日为“东王升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