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智多谋的萧燕燕
毛泽东在读《宋史》时写道,“契丹善用诱敌深入法,让敌人多占地方,然后待机灭敌。”萧燕燕(公元 953年?1009年)就是这样一位军事统帅。她是辽宰相萧思温之女,汉名绰,幼聪慧好学, 16岁时为耶律贤的王妃。公元 969年耶律贤即位(辽景宗),她被册封为皇
后,生有耶律隆绪等四子三女。乾亨四年(公元 982年),辽景宗病卒,仅 12岁的耶律隆绪即位(辽圣宗),她奉遗诏摄政,号承天皇太后。此时辽的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掌政,动向不明;宋朝又随时有北伐的可能。她重用汉人韩德让掌内政,耶律休哥管军事。把以前契丹人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调整两族关系,同时加强对贵族的约束,缓解国内各种矛盾,使政局走向稳定。统和四年(公元 986年),宋太宗决定乘辽母后专政、主幼国疑,大举北伐,以收复后唐时期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北上。东路曹彬率主力 10万从雄州(今河北雄县)出发,指向幽州(今北京);中路田重进率部从定州(今属河北)出发,经飞狐(今河北涞源)进攻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潘美、杨业率部出雁门(今属山西代县),进攻云(今山西大同)、朔(今山西朔州)等州。萧燕燕命令耶律休哥镇守南京(即幽州),耶律斜轸率部对付中路和西部宋军。她和辽圣宗率主力在驼罗口(今北京南口)居中策应。在宋军大举进攻面前,辽军未作认真抵抗就纷纷后撤。宋军西路占领云、朔、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州东)四州,中路占飞狐、蔚州,东路占新城、固安(今均属河北)。在东路宋军向涿州(今属河北)前进时,辽军耶律休哥部白天用精骑在宋军队伍左右不断出没,夜间派小部队进行袭扰,并派部队到宋军后方断其粮道,致使宋军在占领涿州后因断粮而不得不退回雄州。此时曹彬部诸将听说西路和中路进展很快,求功心切,都要求前进,同西路和中路会合,拿下幽州。于是,曹彬部又用四天时间再占涿州。四月二十四日,萧太后和辽圣宗率援军南下,占领固安,同耶律休哥部对宋军形成夹击之势。曹彬见势不妙,慌忙冒雨南撤。耶律休哥的骑兵紧紧追击,在岐沟关(今河北琢州西南)与宋军交战。曹彬部大败,继续南撤时队伍全乱了,夜渡拒马河时被辽军追及,淹死官兵不计其数。曹彬部跑到易州(今河北易县)沙河边,正做饭时,听说辽军又来了,队伍惊溃,被辽军冲杀,死者过半,沙河水为之不流,丢弃的兵器盔甲堆积如山。七月,耶律斜轸率军 10万对西路和中路宋军实施反击。 宋真宗命令全线撤退。为掩护百姓后撤,扬业奉命率部出击,在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州南)被围,孤军奋战,全军覆没,杨业壮烈殉国。宋太宗此次北伐失败后,战争主动权即转入辽军之手。此后辽骑兵对宋黄河流域平原地区频频出击,宋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九月,萧太后和辽圣宗率军大举南下攻宋,遭到沿途各州县宋军顽强抵抗。辽军即绕过这些州县,直扑宋都开封门户、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宋朝廷震动,群臣中有的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有的主张迁都成都。宋真宗犹豫不决。在抗战派宰相寇准坚决主张下,宋真宗“御驾亲征”,到达澶州前线。宋军士气高涨,辽大将萧达凛被射杀。辽军孤军深入,十分疲惫,而后方的宋军又不断袭击其交通线,败局已经形成,形势十分不利。萧大后决定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理,提出与宋议和,并提出让宋割让领土的苛刻条件。宋真宗不顾寇准等的劝阻,同意以每年向辽送银
10万两、绢 20万匹的条件同辽议和。萧太后终于用外交手段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转败为胜。二十七年,萧太后病卒。《宋史纪事本末》称她“有机谋,善(驾)御大臣,得其死力,每入寇,亲披甲督战,及通好,亦出其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