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居士
我们知道,五、七言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列要求中间全部对仗或扇对,而对于词,许多词牌也是要求对仗的,但由于词牌太多,有一千多个,哪些词牌必须对仗,哪些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我们也较难完全记住。
比如大家非常喜爱的【鹧鸪天】,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但并不强求。不过笔者建议能对偶则尽量对偶,特别是两个三言句要对偶,因为这里最能引起读者诵读时的节奏感和视觉的聚焦,有回环往复的韵味,并产生平衡的美感。(顺便,解释一下什么叫过片:词调多为上下两片,双调词下阕开头叫作过片。因为下阕开头首句字数平仄多与上阕首句不同,所以过片又称换头和过变。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一般在过片处换意,但又不断了上阕的词意。故有张炎《词源》中说:“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
再比如争议颇多的【喝火令】,笔者在《喝火令词牌写作探究》一文指出,“尽管钦定词谱和龙榆生词谱都没有要求(对仗),但既然清朝人都对仗了,后人不对仗,就对不起前辈了。”最后总结曰:“上下阙一、二句宜对仗”。
由于古诗词的音律结构大都追求一种平衡美,常在散句多的地方加入一组对仗句,在句法参差的地方加入两个字数一样的对偶句,这样就使结构趋于平衡,呈现和谐之美,使一些较单调或者太复杂的句式得到一定缓冲,也使某些一边倒的结构得到一定调整。因而对仗与否,更多是在整篇句法结构设置上作通盘考虑的。
其实词谱中对许多词牌并没有注明要对仗,但经过许多朝代以来,词人们在填写过程中慢慢总结和归纳,最后形成习惯并一致认同,就使许多词牌的对仗成为了约定俗成和自觉遵守的规则了。这里笔者把应该对仗的一些词牌罗列出来,供诗词爱好者参阅对照,有不全或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跟帖指正,以便填词时使用。
《拜星月慢》首二句。(四言句)
《长相思》 前后阕第一、二两句。
《翠楼吟》第七、八句(一字领四言)。
《东风第一枝》第四、五句。(六言句)
《法曲献仙音》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高阳台》前片首二句(四言)必须对仗;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可用对仗。
《桂殿秋》第一、二两句。
《河满子》前、后片尾二句。(六言句)
《浣溪沙》第四、五两句。
《江南春》第一、二句(三言);第三、四句(五言);第五、六句(七言)
《解语花》前片首二句(四言)必须对仗。
《兰陵王》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第五、六句(一字领四言);第十一、十二句(一字领四言);第十四、十五句(一字领四言)。
《满江红》前片第五、六句(七言);后片第七、八句(七言)。后片起四个三言句可用扇面对。
《南歌子》前、后片第一、二句。(五言句)
《念奴娇》前阕第五、六两句。(四言句)
《破阵子》前、后片首二句(六言);前片第三、四句。(七言句)
《齐天乐》后阕第四、五两句。(四言句)
《绮罗香》前片首二句(四言句);六、七、八、九句可用扇面对。
《沁园春》前阕第八、九两句,后阕 第七、八两句。
《庆春宫》首二句。(四言句)
《鹊桥仙》前、后片首二句(四言)必须对仗。
《人月圆》后片第二、三句。(四言句)
《阮郎归》后片第一、二句。(三言句)
《瑞龙吟》前片第二、三句(二字领四言);后片第八、九句(三字领四言)。
《水调歌头》后阕第五、六两句。
《苏幕遮》首二句。(三言句);后片首二句(三言句)亦可用对仗。
《诉衷情》后阕第一、二句。
《踏莎行》前、后片首二句。(四言句)
《摊破浣溪沙》后片前二句。(七言句)
《天香》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望海潮》前后阕第四、五两句。
《西江月》前后阕第一、二两句。
《相见欢》后阕第一、二两句。
《雪梅香》第五、六句。(七言句)
《眼儿媚》前片首二句(五言),后片尾二句(四言)
《夜合花》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必须对仗;前片首二句(四言)可用对仗。
《一七令》从二字句到七字句均须对仗。
《鱼游春水》第五、六句(七言);尾二句(六言)
《渔歌子》第三、四句。(三言句)
《雨中花慢》首二句(四言)
《玉蝴蝶》第三、四句。(四言句)
《鹧鸪天》前片尾二句。(七言句)
《醉太平》第一、二句。(三言句)
可对可不对
《风入松》前、后片尾二句。(六言句)
《更漏子》前、后片:第一、二句(三言);第四、五句(三言)
《桂枝香》前阕第八、九两句。
《江城子》前后阕第二、三两句。
《金人捧露盘》后片首四句。(三言句)
《临江仙》前、后片尾二句。(五言句)
《六州歌头》前阕第三、四两句, 第八、九两句,第十、十一两句。
《念奴桥》前片第六、七句。(四言句)
《清平乐》后阕第一、二两句。
《生査子》前阕末两句。
《声声慢》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石州慢》前阕第一、二两句,后阕第二、三两句。
《苏幕遮》前后阕第一、二句。
《诉衷情》后阕末两句。
《琐窗寒》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唐多令》前、后片首二句。(五言句)
《行香子》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夜行船》第三、四句。(四言句)
《一剪梅》前后阕第二、三两句和第五、六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