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范成大:情商超高,一生操劳国事,死后获三...

更多有趣的人物故事。

范成大出生于平江府吴县,就是现在的苏州。

《宋诗纪事》记载:苏湖熟,天下足。

意思是,苏州、湖州这两个地方如果丰收,那天下粮食都充足了。

宋朝时,民间有谚语,流传到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到了明清,苏州成为全国四大商业中心之一。(北有京师、南有佛山、东有苏州,西有汉口)

到了今天,它的GDP依旧列江苏省第一。

想想就知道,苏州有多富裕。

所以,遇到苏州女孩你就嫁了吧,嗯,就是倒插门的意思。

1:

范成大生在苏州,家境自然也不会差,他的父亲范雩,官至左奉议郎、秘书郎,赠少师,母亲蔡氏是书法家蔡襄孙女,封秦国夫人。

妥妥的官二代、书香门第。

本来范成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一般的生活,奈何父母早亡,十七岁的他瞬间就从公子哥变成了屌丝。(是岁秦国薨,明年少师薨)

按说范成大父亲当个官,理该有点家底,怎么能够没钱呢?

那是因为他有两个妹妹,又是到了该嫁人的时候,自古长兄如父,嫁妆钱得他掏啊。

现在陪嫁要有几十万的家电、车,古时候嫁人得有丰厚的嫁资。

说白了,就是给钱。

古人脑筋不像现代人那么复杂,不会拐弯抹角,给钱,简单粗暴。

所以范成大没钱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没有钱的范成大快速认清了现实,目睹了农民的辛酸与劳苦,这对他以后的诗词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下面这首: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刚亮他们就出去种田了,晚上回来还要搓麻绳,这么累的活哪里还有力气开心一下?

农村里的少男少女早早地就当家做主、自力更生,感觉和我也差不多。

一帮小学生虽然不知道农活的意义,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躲在桑树阴影下学着种瓜的乐趣。

全诗除了反映农民疾苦,还透露出一个意思:不当官就要种田,种田很幸苦,还娶不到漂亮的老婆,这就得抑郁一辈子了。

深深明白读书和当官重要性的范成大,把妹妹们嫁出去后,立刻就跑到昆山禅寺里闭关苦学。

禅寺这个地方太妙了,如果你是来上香,没有钱,佛祖是不会理你的;但是如果你来读书,只要能够忍受住和尚的白眼,佛祖理不理你,都不耽误。

可是禅寺香客比较多,有点吵,范成大很烦,为了不受影响地好好学习,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买山。

好家伙,听过人家买整栋楼的,你这是整块地皮都包了,颇有点莆田人的风范。

佛祖肯定第一个不同意,你吃我的、住我的,还要断我财路,你这路子太野了。

好在范成大一直没有钱,佛祖担心的事终究没有发生(欲买山无赀)。

别看错,不是欲买山无货,是赀(zī),没办法计算,一座山没办法估算出价值,黄了。

买山不成功,范成大不甘心,就给自己取了个号“此山”,意思就是这山是我的,虽然做不到,但是想想也蛮好。

范成大在山上一呆就是十年,这时候他父亲的好朋友王彦光来找他训话,意思是你老爸一直希望你当官,你怎么能辜负他呢?(御史王公彦光勉之曰:“子之先君期尔禄仕,志可违乎?”)

这王彦光以前也住范成大他们家隔壁,从隔壁小王住变成隔壁老王,两家关系好,说话也就不绕弯子。

范成大难道不想当官吗?不想当官的话,花这么多时间读书干嘛?这不没钱么,考试还得有个报名费,一路上还得住店、吃饭,搞不好还要娱乐一下,花钱的地方老多了。

看出了范成大的窘境,王彦光立即表态:老侄,这能算个事?包在你隔壁王叔叔身上。

范成大打了包票:科举也算个事?放心吧,王叔。

范成大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到底是自信还是自负?

是骡子是马,该牵出去遛遛了。

2:

范成大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因为他天赋很高:12岁通读经史,14岁能写文章、会作诗词。(年十二,遍读经史,十四能文词)

又在禅寺下了十年苦工,科举还有什么难度?

绍兴二十四年(1154),范成大果然一举中第,这时他才28岁。

他的仕途谈不上平步青云,也不至于磕磕绊绊,他总是能在水深似海的官场中游刃有余。

那么年轻而又缺少根基的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范成大进士及第之后,第一个官职是徽州司户参军,正七品,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领导干部。

这是个什么官呢?

司户参军主管户籍、赋税和仓库缴纳,也就是查查人口、收收钱,顺便管理一下仓库,活少钱多还不累。

范成大此前肯定疏通了关系,不然一个没背景的官场新军能有这么好的待遇?

六年之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政绩斐然的范成大直接被调去了都城临安(浙江杭州),监管药物。(三十二年,入监行在太平惠民和剂局)

这么好的差事又被范成大捞着了,果断不动声色、默默无闻、心安理得地发了一笔小财。

不过第二年范成大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宋高宗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赵眘(1162年),也就是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

不过这和范成大有什么关系?总不能皇帝禅让,我也把位子让了吧?

宋孝宗说有关系:老爹都把大位让给我了,做儿子的得把老爹的光荣政绩修一修吧?我觉得你不错,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寿皇受禅,命宰臣编类高宗圣政)

写写书、修修国史,官阶不高,但是履历就足够漂亮了,相当于给自己镀了一层金边。

给自己的履历镀了金的范成大在接下来一段时期,仕途就比较顺畅,以下是他在隆兴二年至乾道元年(1164~1165年)间的历任官职:

枢密院编修→秘书省正字→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尚书吏部员外郎。(隆兴元年,迁正字,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

范成大仕途顺畅,这也意味着工作比较繁忙,没时间陪老婆,于是写了首《车遥遥篇》来表达对她的思念之情。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骑着马飞奔在上任的路途中,这马跑得贼麻溜快,一路上马蹄翻飞,不带停的。

我如果想见你,只能骑马长游泰山之东,迎着秋风往东再向东,这样才勉强可以看见你的背影。

其实我是多么祈望我是星星你是月亮,在每一个夜晚里,你我相互辉映。

我期待十五月圆盈满的那天,你能够骑着马儿带我飞。

这是首闺怨诗,全诗从妻子的角度出发,表明对远出丈夫的留恋,其实就是范成大想老婆了。

3:

话说范成大一路修书,做到了尚书吏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组织部司长。历任这些职务拢共用了不到两年时间(隆兴二年1164年-乾道二年1166年),速度之快,让人瞠目。

但是范成大没有想到的是他下来的速度更快,接任尚书吏部员外郎是乾道二年二月(1166年2月),被撤是三月的事,还不到一个月。

估计范成大业务刚刚熟悉完,正准备大展拳脚干一场呢!就被撸下来了。

范成大很郁闷:说撤就给我撤了?凭啥啊?

言官:员外郎是你能干的吗?还有脸来问?(言者论其超躐,罢,奉祠)

那么问题来了,范成大到底能不能担任尚书吏部员外郎呢?

宋朝二十四司员外郎撑死了正六品,以范成大的履历来讲,当个员外郎还不稳稳的?

可是言官嘛,人家的职业就是弹劾别人,随便找个人,随便找点理由,写份小报告,完成年度工作任务,领完薪水回家过年。

那要是言不符实怎么办?

无所谓的,人家有风闻奏事权,到时候就说菜市场买菜大妈说的。你问长什么样?不好意思,当时只顾着听了,长相啥的没有留意。

范成大估计属于比较倒霉的,一遭弹劾就被赶去看寺庙了,效率之快,也是让人瞠目。

此时他已值不惑之年,难道仕途就此终结,要在寺庙终老一生么?

显然是不会的。

我在朝廷中央四五年是白呆的吗?朝廷里肯定有人替我说话啊!

果然范成大下岗的第二年(乾道三年,1167年)就被朝廷重新启用,上任处州知州。(起知处州)

先去地方避避风头。

地方主要领导赴任前,皇上照例是要见一见的。

早就准备好了,范成大理了理自己的思路,随即口若悬河,策论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皇上,日力、国力、人力基本上都被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消耗掉了,我准备利用这些被虚耗的力量好好替你干活。(曰日力,曰国力,曰人力,今尽以虚文耗之)

宋孝宗一听这是个忠臣啊,敢于直言,很高兴地夸奖了几句,然后说:行了,我知道了,你去吧。

上任之后,范成大发现处州老百姓非常抗拒劳役,没人愿意去当兵做苦力,当地政府很头疼。

这不废话么?没钱、又苦、又累的活谁愿意干啊?

范成大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干活不给钱。

只能老百姓自己商量了,范成大把父老乡亲全部喊过来训话,搞了个义役法——大家一起出钱买田,种的东西卖了,钱归服劳役的人。(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

有钱赚大家都不反对,一个个都不吵了,自觉轮流服役,无论是百姓还是政府都觉得很方便。

范成大又把这个法子告诉了皇帝,宋孝宗觉着行,下诏各地都施行义役法。(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

从义役法的创建与施行中,我们可以看出范成大熟稔官场规则、善于把握人心。

这要是换个愣头青,折腾个三五年也是白搭,不仅会得罪官场同僚,还要承受老百姓的抱怨,费力不讨好。

范成大有一首诗,不怎么出名,但是充分体现了他对人心的把握和超高的情商:

《大雪送炭与芥隐》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

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天下着超级大的雪,我知道你穷困潦倒,但是不愿意问我借钱,正在雪堆里找那可以燃火的木柴。

其实没关系的,咱俩这关系你只管开口就是。你不开口我就要顶着大雪来问你要诗,顺便带点炭和好吃的给你。

明明是帮助朋友,还要打着要诗的旗号。这不仅是雪中送炭,更照顾了朋友的尊严。

感动、感动,实在太感动了。

人这辈子若碰到这样高情商的朋友,挖心挖肺也值得啊。

处州山多,田大多在山上,灌溉就成了问题,本来是有条通济堰通水的,可是年代久了堵了。

这下老百姓难受了,叫苦不迭:老范,通济堰堵了,你给想想办法呗。

范成大:在弄呢。

他走访古迹,派人垒石筑防,建立堤闸四十九所,把通济堰重新整活了,百姓非常高兴。(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乾道五年(1169),由于范成大在处州干得不错,又被调去了临安,担任礼部员外郎和崇政殿说书。

礼部员外郎从六品,崇政殿说书是给皇帝讲说书史、解释经义的官,既是老师又是顾问。

两者品级都不高,职务也不显赫,貌似还没有处州知州来得舒服。

实则不然,只要能够接近皇帝,在他面前多露露脸,摆出一副勤奋工作的样子,升个官还不轻轻松松?

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的朝廷官员都一个劲地挤破了头往中央钻呢?就好像现在的官员都想要去总部机关发展,都想在领导面前表现一番。

不过范成大够倒霉的,皇帝调他去中央可不是升他的官,而是有更重要、更危险、更艰巨的任务委派给他。

蒙在鼓里的范成大浑然不知此生中最危险的经历马上要来了。

4:

乾道六年(1170年),调归中央才不到一年时间,范成大就被任命为起居郎,代理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讲、丹阳郡开国公。

简而言之四个字,加官进爵。

范成大很慌啊,怎么说官场上也混了这么多年,他深深地理解“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平时也就给我个六品官当当,这会又是资政殿大学士又是郡公的,到底要闹哪样?

用不着范成大多想,宋孝宗马上就来找他了。

老范,你一向器宇不凡,现在需要重新和金人谈一谈接受国书的礼仪,你看成不成?(上语公曰:“朕以卿气宇不群,亲加选择,闻外议汹汹,官属皆惮行,有诸?”)

先来说一下这个国书,这是隆兴二年(1164)南宋和金签订的和平条约,其实就是南宋为了求和给金朝的一系列好处。

当时条款谈妥了,但是受书的礼仪忘记谈了,宋孝宗觉得面子上非常过不去,为啥呢?

人家派了使者来,作为皇帝要自己迎接,还要像个棒槌一样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接受国书。太丢脸了!(《续资治通鉴》凡金使者至,捧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帝降榻受书)

接受国书是礼部官员的事情,这种事还要我皇帝亲自来做?怎么说也是历史悠久的大朝、礼仪之邦,凡事都讲究个礼数。

为了让金朝懂点规矩、讲点礼数,才有了之前宋孝宗范成大的一系列提拔。

可是这次出使商量的是归还北宋陵寝之事,修改受书之礼的事没有写在国书上,还得范成大自己跟金世宗说。

这让范成大心里更加没谱:

皇上,本来没事找事就很危险,我就算不死估计也回不来了。您还是写在上面吧,我好安心些。

皇上的回答是,当然不可以了!

范成大只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去往金国的路途,其间还写了不少诗,以下是其中之一:

《州桥》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我站在州桥上,南边是朱雀门,北边是宣德楼,这里以前都是我们的地盘。

州桥南北面是天街,时常有中原父老搁这往南看,他们还不是希望你们带着军队打过来么?

他们忍住不哭,哽咽地询问我:什么时候我们的军队能够打过来?

范成大真想告诉他们:还能指望他们,要是他们能行,还要我来么?

到了金国,范成大奏报国书的时候,忽然将事先准备好的接受国书的一系列规范拿了出来,杀了金朝君臣一个措手不及。(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

金世宗懵圈了:这里是说这个事的地方么?你胆子不小啊,还没有人敢这样呢!”(此岂献书启处耶?自来使者未尝敢尔。)

金朝大臣也都拿笏打他让他起来,就是官员上朝时捧着的长板子,抽一下老疼了。

范成大知道成不成就这一下子了,金世宗现在不答应,以后肯定是没有机会的。

他铁了心地跪在地上:你们打死我好了,反正这事办不成回去也是死,还不如死这好了。(公不为动,再奏云:“奏不达,归必死,宁死于此。”)

金世宗一看范成大这德行就知道不答应他,自己这大殿上就要多具尸体了,只能先使个缓兵之计拖着:行了行了,你的奏章我会仔细看的,你先回去吧。

范成大知道这是金世宗最大的让步了,把他逼急了反而适得其反,无奈只能起身。

我已经尽力了,希望他会答应吧!

期间,金朝太子一度想杀了范成大

我金国骑兵打遍天下无敌手,父王更是天下最有名望的英雄,你是哪根老葱?敢来这么逼迫我父王?

还好他大哥越王及时阻止了,要不然送回去的只能是范成大为国牺牲的国书了。

范成大保全气节、全身而回南宋,但是归还北宋陵墓、更改接受国书的礼仪这两件事,金世宗会答应么?

5:

金世宗是这样回答宋孝宗的:

你想要更改受书之礼的事我知道了,但是有些轻率,这种事怎么能说改就改呢?不然我肯定会答应的。(金主答书有曰:“抑闻附请之辞,欲变受书之礼,出于率易,要以必从。”)

就是答应了归还北宋陵墓,拒绝了更改受书礼仪。

金世宗还对范成大一顿猛夸,宋孝宗看了非常高兴,知道范成大出门为自己长了脸,立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赐紫章服。

中书舍人,正三品。

紫章服,紫色的朝服。古代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袍,三品以上着紫袍。有一个成语叫做满堂朱紫,意思家里都是当大官的人,牛叉得很。

此时的范成大已经四十四岁了,显赫的职位、华丽的紫服都是他用自己的能力换来的,可是舒服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又被派出去解决问题。

乾道七年(1171),范成大出任静江知府,兼任广西经略使。

广西这地方一直比较穷,除了盐,当官的没其他油水可捞,就这么你抽一点、我抽一点,把盐价抬上来了,可老百姓受不了,咋办呢?

范成大到那一看,秒懂,直接上书:

皇上,这你抽一点、我抽一点,谁受得了啊?让他们收手吧。(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

宋孝宗同意了,不久,盐价果然恢复如常。

搞定广西之后,范成大又被派去了四川。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受命敷文阁待制,出任四川制置使。

这次是为啥去呢?

四川经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朝廷很难受,觉着这么放任他们也不是个事,就派老范过去给他们治一下。

老范果然不负众望,马上理出了解决敌人的办法——练兵、修工事、讲兵法,只是需要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钱。(臣当教阅将兵,外修堡砦,仍讲明教阅团结之法,使人自为战,三者非财不可)

宋孝宗:我最不缺的就是钱,四十万给你,实时到账,不够尽管要,用不着给我省。

结果怎么样?

妥了呗!

妥了就回去吧。

淳熙四年(1177)中秋,范成大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使一职,乘船一路向东,途中写下了一首名篇: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我仔细算了一下,官场上沉浮了十年,也度过了十个中秋。又是中秋节了,我忽然梦见自己飘然到黄鹤旧时山头。

老子今天晚上豪兴不浅,想起当年庾亮守鄂州,不正是像我们这样聚会么?我辈今天在南楼喝酒赏月,虽然长长的银河暗淡无光,但是皓月当空,此景也是美不胜收。

江北烟散,江南雾淡,江水依旧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下只留下我的一片清愁。

我感觉月亮上的嫦娥一直在冷着眼看我,好像在笑我头发白了才知道回去,披了个貂裘也是浪费,志向一直实现不了。我现在举杯邀请嫦娥,你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放心,我老婆不在那。

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范成大追求理想的热望和幻灭以后的凄黯之情。

什么理想?

当然是收复失地了。

淳熙十年(1183),一直为朝廷在外奔波,已经五十七岁的范成大深感力不从心,向皇帝提出了早就有的想法——致仕。

宋孝宗舍不得啊,这么得力的干将怎么舍得他退休呢?但是范成大年纪大了,实在干不动了,无奈只能点头。

绍熙四年九月(1193年10月),范成大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八岁,追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他的一生正如宋孝宗的评价:卿南至桂广,北使幽燕,西入巴蜀,东薄邓海,可谓贤劳,宜其多疾。

你一辈子都在为国事操劳,替朕分忧,辛苦了!

做人很难,能博得别人发自肺腑的一句“辛苦了”,并不是一件易事,何况是皇帝。

范成大,值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范成大  范成大词条  操劳  操劳词条  国事  国事词条  情商  情商词条  超高  超高词条  
诗词

 古人过年时爱写什么诗句?

“过年这几天又要吃胖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在年前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都怀着对过年的期盼有些人是盼望着早日回家与亲友团聚有些人则是盼望着赶紧放假就是百妹春节这样重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