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宋代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留下了无数经典诗作,是历史上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当然,与那位乾隆皇帝相比,要少一些,但质量就高地很多。)在陆游所有的经典作品中,即有悲壮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如《关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有借梦抒怀、悲愤凄凉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等。
但总体来说,这些诗作大都雄壮豪迈,气势磅礴,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陈词,就是笔墨纵横,追古思今。然而,一个内心极其丰富的诗人,其性格自然也是多面的,其诗作风格自然也是多面的。除了这些豪迈大气的诗作以外,陆游也有很多温柔缠绵、伤感哀愁的诗作,如《沈园》等。
今天笔者想和大家介绍的这首诗,就是陆游所有诗作中风格最为独特,也最为惊才绝艳的一首诗作《临安春雨初霁》。这是陆游晚年客居京华,百无聊赖时写下的一首诗作。诗中的名句惊艳千古,人人皆知,美得令人心醉。全诗如下: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在初读这首诗作的时候,如果把作者的名字掩去,很多人会想不到它出自“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有杏花般的春色,有“世味薄似纱”的感伤,有“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有淡淡的愁绪,是陆游最惊才绝艳的一首诗作。
公元1186年的春天,诗人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按照宋代官吏任用制度,诗人在赴任之前,必须要先到临安去觐见皇帝。当时,诗人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可是一连等了半个多月都没有得到召见。在百无聊赖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普通人而言,升官是一件好事。可是对忧国忧民的诗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一直都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而后的五年,他远离政界,对于朝廷里的倾轧变幻和世态炎凉,早已厌恶至极。
这次朝廷任命他为延州知州,对诗人而言,根本不可能实现他心中的报国梦想。而且,诗人此时已经62岁了,却依旧壮志难酬,加上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他不禁发出了沉重的悲叹。所以,在诗作的开头,诗人用了一个巧妙独特的比喻,说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形象而生动。
长期的宦海浮沉,饱尝世态炎凉,以及年华的老去,让诗人颇感世事的无常。于是,他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究竟是谁让他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一身俗世繁华呢?寥寥数语间,真是诉不尽的厌倦与悲凉。
诗作颔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清新隽永,饱受赞扬。诗人百无聊赖,孤身一人借住在驿站的小楼上。时值春天,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在寂寥的雨声中,诗人彻夜未眠。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原来,春已深了。春雨绵绵,诗人用听觉写出;春光淡淡,在卖花声里透出,真是形象而深婉。
其实,这两句不仅仅是在写春光,而是说诗人愁绪满怀如绵绵春雨。“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眠。他一生忧愁国事,无一日不把抗金大业放在心上。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诗人心中的愁绪不知不觉间就涌上了眉头。诗作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却是为了表达诗人心中的落寞。而且,这明媚的春光与诗人心中的惆怅也构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动容。
颈联道出了诗人的惆怅心事。春光明媚动人,可诗人却无心赏春,而是“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虽然擅长行草,但草书很费功夫。诗人此时却有很多时间来写行草,可见他真的百无聊赖,所以靠品茶、写草书来打发时光。
表面上,这是一种闲适,其背后却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诗人胸怀大志,一生力主统一,可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志向根本不合。此外,这次觐见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多久!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诗人壮志难酬,却要在写草书和品茶中打发时光,其无聊之状可想而知!
所以,诗人再也压制不住心头的悲愤,写下了结尾两句。尾联不仅写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正话反说,声称清明不远,他应早日回家,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这其实表达了诗人对京城腐朽黑暗的政治生活的厌恶,希望赶紧逃离这里。他拂袖而去,对浮华帝已经没有一丝留恋。
整首诗没有豪迈的吟唱,没有悲愤的哀鸣,也没有愤愤不平的呐喊,更没有盈盈酸泪的挥洒,有的只是诗人一腔惆怅难解的心绪,和一声淡淡然的轻叹,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然而,透过诗作表面,我们仍然可是依稀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爱国诗人形象。
南宋的君臣们多数苟且偷安,粉饰太平,只有作者时刻清醒。在一片升平气象中,诗人看到的是世人的麻木和朝廷的昏聩。即使周围一片春光,诗人却满怀悲怆。他年华老去,壮志未酬,却不能高唱,不能托梦,只好借这片春色暗说愁。那杏花春雨有多美,诗人心中的伤感就有多深!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