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否出律,写诗如何避免...

因为经常回答朋友们关于诗词格律的问题,所以长期被当做格律派看待。这也没有问题,但是个人格律意愿并非很强烈。我有一贯的诗词态度,那就是:

写诗这回事,不当回事才是事。

无论怎么高端化、美化,诗词这些东西就是一点精神粮食,在世俗生活中可以陶冶一部分人的性情,但是对大部分现代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即使在诗词昌兴的唐宋,正经文人也是将之视为实现自己经世治国、探求学问的一项技能而已。所谓之:“诗词,末技尔。”

将一些表达感情的,带节奏的韵文(还是古文)抬上瑰宝的地步,让普通人仰视,其结局只有越来越凋零。

一项文化,要想真正昌盛起来,唯有接地气。如果书法不是下沉到小学生兴趣班,纯粹靠书协的老人们来敝帚自珍的话,早已经被扫进博物馆里去了。诗词也是一样,要想靠诗协、靠老干部来兴起,其实是自寻死路。唯有近来的各种诗词综艺,才算是真正往亲民路线上行走。

唯有潮流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而诗词是高雅文学,自宋朝之后自矜身份,越走越凉薄。今天的各类综艺活动虽然只是背诗大会,但从调动大众文化积极性方面来说,毕竟是好事。

诗词文化,唯有下沉到民间,才有可能恢复活力。

而下沉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大家都明白诗理,不但能读懂、赏析古诗词,还要学会创作古诗词,让新的活力、题材注入到老的文学体裁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而新旧韵的选择使用,就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

为什么不能混用新旧韵

不学平水韵?从初唐到民国的旧体诗都是押平水韵的,而平水韵的字词发音和如今遵守新韵的普通话发音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元朝的南下,带动了北方语系南侵造成语音流变的结果。世俗生活中人们的语言向北方文化屈服了,但是在相对高端的文言文诗词中,因为元朝统治者的不重视,使用平水韵,也就是唐音宋调作为这种高级文体的写作基础,得以留存了下来。

这是文化的不屈服,但直接就造成了今天我们阅读古诗词的难点。

虽然语言在融合中大致兼容,古音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对应今天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但是原来的入声字在北方语系中完全没有,导致大量入声字的发音归入了其它声调,就是“入派三声”。

入声字派入“上、去”声的还没有问题,在平仄中反正属于仄声,但是派入“平”声的字就会导致平仄格律在使用的时候出现混乱。“一”、“白”这些字在古代是入声字,是仄声字,而在今天却是“阴平”、“阳平”,属于平声字——所以我们说新旧韵最大的区别和难点就是“入派三声”。

如“白日依山尽”,我们说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一个标准的仄起仄收的律句,经常就有朋友疑惑,这不是“平仄平仄”吗?这还不是关键位置的平仄混乱,无伤大雅。像“清明时节雨纷纷”,平仄是“平平平仄仄平平”,其实是一三不论的“平平仄仄仄平平”,是一个平起平收的律句。但是如果按照今天新韵的划分,就变成了“平平平平仄平平”,四连平,失替,就不是律句了。

新旧韵的区别就已经会造成平仄关系分析的混乱,就更加不要说新旧韵混用了。

要如何避免新旧韵混用呢?

学习平水韵,也就是学习旧韵。

因为新韵对会说普通话的我们来说,毫无难度。而赏析古诗词,只有在自己清楚平水韵之后,你才能真正读懂一些作品,从作品中得出自己的观感、体会,而不是坐在台子下面,专家怎么说,就怎么理解。

只有自己学会赏析古诗词,才真正有可能进入诗词创作思路,从而写出旧体诗词。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注意平水韵的学习区分。

其实要避免混用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只用新韵创作诗词,而旧韵(平水韵)只用来赏析古诗词。出现新旧韵混用基本上是想用旧韵写诗,而混入了新韵,绝对不会出现用新韵写诗混进旧韵的现象。

如果你想要追求用平水韵写诗,那么就必须用心地学习平水韵,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试错,才能慢慢杜绝混用。而这个过程中使用软件检测、校验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快捷的方法。用得多了,逐渐对常用的入声字产生了记忆,下次再用的时候就不会出错,自然也就不会混用新旧韵了。说白了,还是一个入声字的熟悉、记忆问题。

要想达到不借助工具,出口成章旧韵旧体诗,除了死记,没有捷径。

“思华年”的问题

李商隐的这句诗在诗词界争论较多的就是明显失律的“三平尾”,其实这也是新旧韵的问题。但是并非简单的新旧韵部发音不同,而是“思”这个字在古代有两个发音,一个是“sī”,是平水韵“四支”部,是平声;另一个是“sì”,是平水韵“四寘”部,是仄声。而发去声的时候,是“哀以思”的意思,不仅仅“思”,还带入了悲伤的感觉。

“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平仄其实是“仄平仄仄仄平平”,实际上是首字不论的“平平仄仄仄平平”,是合格的平起平收律句。

李商隐作为晚唐最重要的诗人,在格律诗完全成熟的时代,不可能出现这种低级错误。所以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一弦一柱都让我伤感地追忆青春年华。“思”在这里就已经为整首诗的情感定下了伤感的基调,并不是仅仅代表回忆这么简单。

三平尾是公认的格律诗的大忌。前两天有人在我一篇讨论三平尾、三仄尾的文章评论里搬出王力的书,也是用“思华年”举例说三平尾是可以的,还有就是王维的“春山空”。其实王力的书就在下面注清楚了王维的《鸟鸣涧》是古体诗,不属于格律,而“思华年”则是“仄平平”,是合律的。可惜他只看正文,坚持说三平尾没问题,因为下面的注解不是正文,所以正文说没问题就没问题,还口出恶言。

那像这种偏执的读书方法,除了把自己读成蠢货之外,毫无裨益。

也就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了,拉黑完事。

顺便说一下评论回复的问题。如果您关注了我,我看到了评论是肯定会回复的。有些没关注的,真正讨论问题的,于我有指正的,我也会回复感谢。至于没有关注的谩骂,是不会回复的。

就好像我站这儿说书,叨逼叨逼的,你路过听一下,觉得不好,往地上吐口痰,我还非得跟你理论不成?权当没看见呗。

眼不见心不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华年  华年词条  写诗  写诗词条  避免  避免词条  是否  是否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诗词

 桃花开了

万里长空荡漾着春光旖旎汽车迎着姹紫嫣红又闪退着一路风景的瑰丽 有一片桃红泻满滕家庄东北部念桃花的人儿挤满了村庄的道路 坡坡岭岭连成四百亩桃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