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是指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作品。而平仄格律的规则除了平仄关系、押韵之外,另有一点就是对仗。
所以从格律诗角度来说,是需要对仗的。
但是格律诗又分为绝句(律绝)、律诗、排律。其中律绝是五言或者七言的四句结构形式。那么要在四句中完成一整首诗的“起承转合”,对文字的使用就要求比较高,要尽量减少文字的重复、浪费和限制。而对仗,实际上就是在平仄和意思上的一种限制。
所以,绝句不要求对仗。
我们说格律诗体式的时候,习惯将诗作比喻成自己的部队。其中排律(十句以上)是大规模部队,浩浩荡荡,当然要讲究整齐、好看。所以排律对于形式要求就特别高,除了首联、尾联之外,就算是一百韵,也就是一百联,也必须有九十八联是要对仗的。这也就造成了排律难写、难写好。即使不对仗,连一百韵(必须是平声韵,还不能转韵)都难找出来。
所以排律逐渐萧条,到如今基本上没有人写了。大多数人写着写着,要么不对仗,要么就转韵了,都归入到古风范畴里面去了。
律诗
而律诗是八句四联,起承转合,一联对应一个意思,格式不大不小,所以中二联时必须要求对仗的。这个就相当于小建制部队,走在路上,还是要求整齐的。到后来条件有所放宽,只要求颈联必须对仗了。这种只有颈联对仗的,我们称之为“蜂腰对”。还有一种首联就对账,颔联不对仗,到颈联又对仗,这种将对仗提前的,就好像春天偷偷来了,所以又称作“偷春对”。
格律诗中对对仗要求最高的就是律诗了。排律反正大家都玩不转,律诗实际上也把要求也放低了。如果连颈联一联对仗都做不到,那就不是律诗了。这一点是律诗最低要求,否则的话就是古风。
绝句
其实一开始是说绝句,因为作部队的比方,反而先把排律和律诗讲了。律绝在部队中属于特种部队,一句对应一层意思,短短二十字或者二十八字要表达完“起承转合”,同时还要做到让读者的思维在诗外无限延展,连绵不尽,才是真正的好绝句。
特种部队、敢死队,需不需要走队形呢?当然不需要了。只要你能一击必杀,完成好任务,形式就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律绝是不要求对仗的。
但是有很多特种部队中的高手啊,不但活干完了,还是踢着正步干完的。这种诗人,是文采很高的诗人,我们崇拜他,为他鼓掌,但是并不要求我们大家都这么做。这是水平问题,水平不够,瞎讲形式,可能连意思都整不明白,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了。
所以,律绝中对仗的也多,但都是高手所为,并不是必须的要求。
这一点是律绝和律诗、排律最大的不同。
除了对仗,押韵、平仄关系这几个要求的话所有的格律诗都是一样的。
例子就不举了,反正讲来讲去都差不多。只要是律诗,中二联必然是对仗的,再不济颈联也必须对仗。绝句对仗举例,也无非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登鹳雀楼》、《绝句》之类的。
这些诗能够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当然和对仗的文采有关,但这是王之涣和杜甫的本事,并不是律绝这种格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