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临送目,最是诗情溢怀,何况是登临黄鹤楼名声,望江夏山水。历来登黄鹤楼赋诗者数不胜数,而唯有崔颢这首七律独步古今,被誉为唐人第一七律。就连诗仙李白都不得不搁笔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但李白一向是不服输的,黄鹤楼有崔颢题诗在前,李白自认难以超越便未曾作诗已是输了一筹。于是李白就想在其他名胜古楼上找回场子,这也就有了后来的效仿之作《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对比《黄鹤楼》与《登金陵凤凰台》二诗,不论是构思立意还是谋局布篇乃至声律用韵都极为相似。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时是深受崔颢诗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模拟效仿。
但拟得再像终归还是有所不如,这首《登金陵凤凰台》虽也是名作,成为金陵凤凰台的最佳题诗,却仍未能胜过崔颢之作。《唐宋诗举要》评价颇为客观:“此诗全摹崔颢《黄鹤楼》,而终不及崔诗之超妙,唯有结句用意似胜”。
其实李白一生都是不甘心让崔颢独步的,除了《登金陵凤凰台》,他在晚年遇赦路过江夏时面对黄鹤楼前的鹦鹉洲又写下了一首模拟之作——《鹦鹉洲》。这一次,李白差点就能胜过崔颢了,且来欣赏这首《鹦鹉洲》:
鹦鹉洲
唐·李白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李白晚年因受永王叛乱的牵连被流放夜郎,经历颠沛流离之苦。后来遇赦归来,途径江夏揽胜访友,再临昔年登临过的黄鹤楼与鹦鹉洲,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鹦鹉洲》。整首诗仍是模仿崔颢《黄鹤楼》之作,可见李白内心的不甘,仍想与崔颢一较高下。
这首《鹦鹉洲》虽仍是摹拟之作,却是胜出其早年的《登金陵凤凰台》。开篇两联就胜过凤凰台良多。黄鹤、凤凰、鹦鹉三地之诗同一句式,但各有典故,同样是传说中的祥鸟飞去。而三者中唯独鹦鹉非是传说而是文人典故:东汉祢衡曾在此地作《鹦鹉赋》,后来祢衡为曹、黄所害,葬于此洲,故名鹦鹉洲。
李白所写并非是是真的有鹦鹉曾飞来,而是一语双关,言下之意是祢衡在这里被杀故曰“鹦鹉西飞”。开篇虚实并用,既似写当前芳树青青之景,又表达对祢衡的无限怀念。如果说《凤凰台》是对《黄鹤楼》的模仿,那么《鹦鹉洲》的开篇就与《黄鹤楼》有异曲同工、别有匠心之妙了!
颈联“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承接“何青青”之意开始转折,描绘出鹦鹉洲上的明媚春光。而这良辰美景却丝毫驱不散诗人内心的悲苦: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既是言己身遭流放之悲,也是吊祢衡被害之痛。
整首诗吊古伤今,怀祢衡而抒己痛,将自己的遭遇与祢衡的命运相联系,深沉而含蓄地表达出一生命途多舛的悲愤之情。相比于壮年时期的“长安不见使人愁”,这句“长洲孤月向谁明”更加深沉浑融。
后世评价此诗“稍胜《凤凰台》”,甚至还有道“崔颢《黄鹤楼》千古擅名,而太白《鹦鹉洲》工力悉敌,风格逼肖,未尝有意学之而自似”,还有诗家说“芳草之树何青青,较之白云千载空悠悠,更有情趣”。
诸多高评,足见李白《鹦鹉洲》之佳。只可惜名气上却是仍逊于《黄鹤楼》和《凤凰台》,以致如今知者不多。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