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不仅在抗击倭寇和抵御鞑靼的战场上屡建奇功,还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军事理论家。同时,他的边塞诗也诗如其人,恢弘大气、荡气回肠,如今依旧享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力。
这句诗的原意,堪称戚继光一生戎马生涯的概括。他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而这句诗,旨在赞誉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群体报效报国、造福人民的赤诚情怀。由此,足见戚继光诗作的持久生命力!
生平
公元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成为朝廷独当一面的边防军将领。虽然身处北中国的海防前线,他却时时刻刻跃跃欲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挥军南下,扫平在南方为患日久的倭寇。而本文开头的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就写于他在登州任职期间。足见早在此时,这位年轻的军官,就已经做好了为国杀敌的准备!
苦等十年后,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的戚继光终于在1555年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从而开启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
从公元1561年开始,戚继光率部先后历经台州大捷、横屿大捷、仙游大捷、浙江大捷等数十场战斗,屡屡打破倭寇,打出了军威国威,一举荡平了近百年来愈演愈烈的倭患。他在带兵过程中,善于因地制宜,巧于随机应变,爱兵如子军法如山,锻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军队。
他有感于传统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军纪败坏,于是经过多次上书,终于获准组建一支兵源成分单一,均为浙江义乌地区山民矿工的新军,悉心加以操练,终成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
尤为难得的是,戚继光善于改进战法。倭寇盘踞浙闽沿海地区,这里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所以倭寇针对明军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的特点,善于在咽喉要道设置埋伏圈,并喜欢短兵相接的肉搏战。面对这种狡猾凶残的敌人,前来进剿的明军多会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根据倭寇的作战特点,戚继光专门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遇到战斗时,以十二名士兵为基本作战单位的阵形,充分发挥了长短兵器互助结合的优势,还可以随地形和战斗需要不断变化。这种灵活多变的阵形,在与倭寇作战时好像是结伴而行的鸳鸯,从此被命名为大名鼎鼎的“鸳鸯阵”。
善于使用“鸳鸯阵”的“戚家军”,历经数年苦战,终于实现了他“但愿海波平”的宏愿。直至数十年后戚继光病逝,拥有“戚家军”老底子的“浙军”还参加了著名了援朝抗倭战争,继续让侵略朝鲜半岛的倭寇铩羽而归,可见戚继光练兵的功绩。
诗歌
在戎马生涯中,戚继光转战边塞海疆,不仅屡建奇功,也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更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
“冉冉双幡度海崖,晓烟低护野人家。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搓。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做这首名为《过文登营》的诗歌时,戚继光还在山东海岸戍边。诗中歌颂海疆辽阔之景,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尤其是最末的两句,将军对海外的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而那句“未敢忘危负岁华”,则彰显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那首著名的《望阙台》,最为展现将军为国尽忠的宏图大志。“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首诗应当是将军率军奋战在福建抗倭前线时写就。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中的秋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歌以咏志,以诗抒发忠君报国的精神,不仅为时人所传颂,也正如前文所言,被后人所借鉴,传扬。
最为惊心动魄的一首诗作当属《晓征》。这首诗歌应该是作于戚继光率军获得台州大捷之后。“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戚家军军容振肃,英勇善战。行军时急步轻声,连睡着的鸥鸟都没有被惊醒;然而在战场上冲向敌阵的战鼓声和喊杀声,却能使远在深山古寺里的老僧听了也会感到害怕!
戚继光作此诗,显然怀着功成名就的一派豪情。诗趣就在语若有憾,实深喜之。前两句,由沙鸥的安眠反衬将士的辛劳,由沙鸥的未被惊醒反衬戚家军军纪严明,了无声息。前两句写拂晓行军时的寂静;后两句则写天明后战斗突起,笳鼓声紧促急迫,惊杀深山高僧。在这寂静和喧嚣的对比中,使我们感到戚家军的勇猛和令行禁止。
《马上作》,是戚继光流传于世的另一首名篇。“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从福建、广东到蓟州,一在天南,一在地北。而“南北驱驰”四字,则概括戚继光一生的戎马生涯。“报主情”三字表明他并非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才不惜万里奔波,全句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襟怀。而第二句的“笑”字更是写尽了这位抗倭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倭事业,他一生中到过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过波涛汹涌的山东海防,行色匆匆间,总无暇顾及周围美好的景色。江畔紫嫣红的鲜花和江防皎洁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赏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则是对上句的具体说明,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像跃然纸上,他是紧紧与战马与横戈联在一起,不能须臾分离的。读后我们不禁看到,一日横戈马上英勇奋战并不难,难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难的是年年如此!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
也正是这些流传后世的著名诗歌,使得戚继光不仅以一位抗倭名将彪炳史册,更被誉为文武全才,在当时就被誉为“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的赞誉。
一代儒将,千古名篇,犹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