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155首学习笔记之(079)
---杜甫七律《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读记
原文: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难听棹相将。
本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十二月一日。时杜甫54岁。暂居云安。
首联:“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寒轻:不太冷。《初秋夜坐》(隋唐-李世民):“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东都酺宴》(唐-张说):“乐来嫌景遽(jù),酒著讶寒轻。”《杂忆》(唐-元稹):“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暗辨香”
山烟:山上烟霾。《还都道中》(南北朝-鲍照):“濛昧江上雾。”《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南北朝-何逊):“山烟涵,江水映霞晖。”《春日还郊》(唐-王勃):“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江雾:《送刘十五之郡》(唐-王昌龄):“平明江雾寒,客马江上发。”《下江南向夔州》(唐-张说):“天明江雾歇,洲浦棹歌来。”《杂曲歌辞-浪淘沙》(唐-刘禹锡):“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
大意:城边山上的淡淡轻烟,因为天气较暖,绿色植物较多,感觉碧绿;楼前江上的云雾,在阳光照射下,宛若淡黄。(写冬日云安的景色。碧,春色。黄,暖色。上句远景,下句近景。)
颔联:“负盐出井此溪女,发船何郡郎。”
负盐出井:云安是唐最重要的盐场之一。有数百口盐井。需用人力从盐井中取卤水或含盐的“石头”。《晋书地道记》(晋-王隐):“入汤溪口四十里,有石煮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盐成。”
溪:指流经云安的汤溪河。此溪女:指汤溪河边女子,代指云安一带女子。《负薪行》(唐-杜甫):“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
《唐书》:峡中多曲,江有峭石,两舟相触,急不及避,故发船多打鼓,听前船鼓声既远,后船方发,恐相遇触损也。《蛮家》(唐-项斯):“看儿调小象,打鼓放新船。”
大意:那负盐出井的应是汤溪河畔的女子;那打鼓发船的小伙子不知是哪来的。(应该是虚写所见之风俗。)
颈联:“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新亭:典“新亭举目”。《晋书-王导列传》:“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 "当共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茂陵著书:用司马相如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常有消渴疾,……称病闲居,不慕官爵。”“病免,家居茂陵。”司马相如遗著《封禅文》。此典用来指文人家居从事著述。
大意:举目四望,这里风景没有什么特殊,但风俗有异,毕竟不是故乡。我如司马相如一样长期带病著述。(切:切合。这里与典“新亭举目”特别切合。长:漫长。杜甫觉得自己的糖尿病比司马相如的还要长。)
尾联:“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难听棹相将。”
烂漫:意为鲜明而美丽。《湘潭偶题诗》(隋唐-褚遂良):“烂漫桐花二月天。”《山石》(唐-韩愈):“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楚客:楚地之客。自指。
相将:相随;行将。《凤求凰》(汉-司马相如):“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自乡还远虢》(唐-王勃):“愿及百年内,花萼常相将。”《洞庭湖寄阎九》(唐-孟浩然):“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江南重会友人感旧》(唐-李中):“忆昔携村酒,相将上钓船。”
棹相将:指发船,多船同行,棹声相续。
大意:我一个客居楚地之人,不愁春花不烂漫,但愁听到打鼓发船之声。需要解释下:一是上句:“愁”与“稠”同音,春花不“稠”不烂漫,春花不烂漫也不会惹人“愁”。二是下句:打鼓发船之声对于一个极度渴望乘船回故乡之人是非常敏感的。杜甫刚来成都时就“长路关心”。现在已经在“长路”上,却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生病)滞留中途。急切之情,无奈之状,于此可见。
本诗首联写云安暖冬景色(对云安感觉温暖)。颔联写云安风俗。颈联由首联温暖的景色和颔联殊异的风俗,联想到新亭举目,说此情此景正如“新亭举目”。颈联下句转折。意虽然“举目有江河之异”,但自己身体有病,感觉比司马相如的消渴病还要漫长,无法动身北归。尾联说初冬时节春花未开没什么,但我不能随着东下的船出发,这才让人发愁。
此组诗中“其一”、“其二”描写的景色表达的情绪均相近。此诗也有失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