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
曾经鼎力植桃李,自己偏非一李桃。
枉有虚名能托大,竟无半技可鸣高。
书前喜借江淹笔,梦里愁还五色毫。
每愧沉舟千帆过,悬殊何啻九牛毛?
【注释】读唐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步韵而咏别事。原诗云:“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记于2020年3月22日。
“桃李”,《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见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明李东阳《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川剧《柳荫记》第三场:“老朽孟继轲,设馆尼山,数十余年,循循善诱,教人不倦,门前桃李,广遍江南。”
“托大”,倨傲自尊,见《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不可托大,説他是土官。”《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贱人,你是我手内用钱讨的,如何恁地托大!”《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安然托大,忘其所以。”
“鸣高”,自鸣清高,见清袁枚《答两江制府尹公书》:“枚已申明情节,由江宁转报,此实乌鸟私情,退而求息,并非膏肓泉石,借此鸣高。”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陈亦韩)归里后,著书设教,垂三十年。大臣以经学荐,特旨赏国子监司业衔。先生天爵自重,原非借此鸣高,而望实交孚,必不终听其湮没,营营者可以悟已!”
“江淹笔”,传说南朝梁江淹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七引《南史·梁江淹》。后以“江淹笔”比喻杰出的文才或文才出众者,如唐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三:“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明杨珽《龙膏记·下狱》:“白日无光,况復当昏黯。江淹笔可传,邹阳才可攀,嘆谁人能解今朝难?”
“五色毫”,五色笔,见唐方干《再题路支使南亭》诗:“睡时分得江淹梦,五色毫端弄逸才。”另注,“五色笔”,五彩妙笔,见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復成语,故世传 江淹才尽。”《宋史·范质传》:“质 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沈昌眉《和弟》诗:“夜梦五色笔,日拥百城书。”亦喻文才,见唐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诗:“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千帆过”,见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感慨的是新事物一定会替代旧事物。
“九牛毛”,九头牛和一根毛,比喻差别悬殊,见《晋书·卷五二·华谭传》:“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宋苏轼《赵阅道高斋》诗:“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
这首诗的意思是:曾经鼎力去培植一株株桃李,自己却偏偏不是一个李桃。徒劳地有虚名能够自命不凡,竟是没有半点技艺可以自鸣清高。在书籍面前高兴地借得了江淹之笔,可是在梦里却又很忧愁地还回去了五色之毫。每每愧疚沉舟侧畔千帆过,与弟子们的悬殊何啻九牛与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