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于内修极其重视,这也是他最后能取得盖世功业的最大因素,当一切尘埃落定、功成名就时,他也能懂得急流勇退、月盈则亏的道理并践行之,殊为不易。“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是当时他能够主动放下一切权位富贵的那种洒脱心性的写照,而这一切,都是其毕其一生用功于内修的结果。
在对治自身和身边亲人、近属的“负能量”时,他总是能于细微处见端倪,并敏于发现病灶,一次次帮助家人近属摆脱负能量的痛苦。
九弟曾国荃向来比较贪财又狂傲,时间长了之后,身边人越发惧怕他,他得罪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无人忤逆的情况应该会比较适意了吧?可恰恰相反,曾老九的脾气越来越大,最后导致他恼怒发脾气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搞的他自己反而愈发痛苦。
在一次给大哥曾国藩的书信中,他无意透露了自己当时的近况:
“肝病已深,痼疾已成,逢人辄怒,遇事辄忧。”
怒伤肝,长期暴怒导致肝脏受损也是情理之中,可曾国藩见信后非常担心,更为弟弟感到无比焦虑,因为那是自己的亲弟弟啊!于是他赶忙摆纸泼墨给弟弟回信道:
“(先是悉心劝慰)今年以来,苏浙克城甚多,独金陵迟迟尚无把握,又饷项奇绌(‘奇缺’的意思)。不如意之事机,不入耳之言语,纷纷迭乘。余尚温郁成疾,况弟之劳苦过甚百倍阿兄,心血久亏数倍于阿兄乎?”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短短一段话尽含关心慰藉理解之诚,想来每一个读到如此回信的人,心头都会涌起无尽的温暖吧,而温暖,恰恰又是对治暴怒的极佳法门。从沟通的艺术上来讲,曾国藩做的就非常成功,先表达自己诚挚的关切然后再针对弟弟的现状提出建议,对方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当然,曾国藩这样说是完全出于兄弟间的袍泽之深的。
在接下来,曾国藩专门针对九弟遇事易恼怒的情况开出对治之方劝导道:
“余自春来,常恐弟发肝病,而弟信每含糊言之,此四句(指曾国荃信中那交待自己近况的四句话)乃露实情,此病非药饵所能为力,必须将万事看空,毋恼毋怒,乃可渐渐减轻。”
对治的办法就是四个字,“万事看空”!
在对治痛苦的时候,不存在哲思上的思辨,什么“万事都看空了是不对的,人就没有作为”之类,在那种痛苦下,人更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只会在顺境下坏事,在逆境下愈发坏事。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暴怒、恼怒的根源是什么?是“我执”太重!自己困在自己的思维境界和模式里出不来,对人或事执念太深,一不合己意就觉得触犯了自己,那时当然会暴怒。可即便有些人或事该怒,经常怒火冲天害的是谁呢?只能是自己。
“嗔恨”是毒,在曾国荃身上不就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体现?他说自己“肝病已深,遇事辄忧”,这不就已经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状况了吗?如果任由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话,只怕是再好的医生也无力回天了,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曾国藩给他的四个字“万事看空”,是非常有效的。如果一个人心想着一切都是空的,不存在的、过眼云烟的,那么心胸自然会豁达很多,眼前的一切让自己不顺心的事,也就不会有那么烦恼了。如能持续看空的话,那对对治恼怒无疑会有极佳的效果——“可渐渐减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最后,曾国藩担心九弟看了他的书信之后,可能会一时听取下自己的建议,后面又旧病复发了,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他希望弟弟能够一直坚持,誓除此弊。于是,最后鼓励弟弟道:
“蝮蛇蛰手,则壮士断其手,所以全生也。吾兄弟欲全其生,亦当视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至嘱至嘱!”
恼怒之害,其毒竟似蝮蛇,可不慎乎!一个人要好好地爱惜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情绪,也要好好爱惜自己的精神,如此,才能够平稳持续地去推动一些事,做成一些事,最终才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好的成就。如把太多能量消耗在伤害自己的负能量上,是无比愚蠢的。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除了曾国藩先生所说的“万事看空”的对治良方外,其实对于一些容易让我们产生恼恨心的场景,如果能回避的话,则尽量还是先避开、远离一下它,因为,这时的回避是积蓄自己的正能量,是一种聪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