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篇》的主旨,是告诉人们,战争是一件高成本的事,高到什么程度?高到你无法想象。所以,能不打的战争,尽量不要打。能用非军事手段打赢的战争,尽量采取非军事手段。非打不可的战争,则要力求速战速决,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战争成本。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加在一起,就是八千匹马;如果革车用牛作为畜力,那就是四千匹马,四千头牛。加上备用的马和牛,畜力至少上万。不要说平时养马的费用,就是战时马需要的草料就不得了。以一匹马一天吃15斤草料计算,那么,一辆车就是60斤,两千辆车就是12万斤。如果革车每辆车能拉600斤草料,一千辆革车都用来装草料,也只够所有的畜力吃五天。况且还要装载人吃的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尤其在青黄不接的冬季,完全靠平时准备的草料,无法从行军路线上补充草料。所以,单从草料一项看,就是一笔相当大的负担。
……
“车甲之奉”,指战车和士兵的费用。那么,战车和士兵的费用到底是多少呢?孙子说:“日费千金。”千金是多少?千金就是一千斤黄金。家有一千斤黄金,在当时就是巨富。也就是说,战争之费,是一天就能干掉一个超级富豪。
有了这些费用的储备,“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也就是说,这是十万大军起码的费用。如果是百万大军呢?就是十万大军的十倍。可见战争的成本有多么可怕。
孙子接着说: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打仗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胜利,如果战争打得太久,战争就失去了意义。就像刚才计算的那样,时间带来的消耗是巨大的。时间久了,就会“钝兵挫锐”。这里的兵本义是指武器,而锐本义是指锋芒。兵器钝了就不好用了,锋芒磨掉了也就没有威力了。不论是士气还是经济实力,因为过久的消耗,就没有了锋芒,无法发挥作用。
攻城过久就会耗尽力量,长时间在外作战,本国的财力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出现了这种军力耗尽,财力不足的情况,周围的诸侯就会乘机而起,对本国实施致命打击。这时候,即使有智谋之人出现,也无法收拾残局。
因此,孙子说出了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笨没关系,快是硬道理。如果把战争打得太久,头脑再灵巧也无济于事。所以,衡量战争的不是巧拙,而是速久。
孙子之所以追求速胜,原因是:“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在历史上,没有一次因为长时间的战争而对本国有利。换句话说,因为长期战争而获利的概率基本上是0。
隋炀帝父子可以说是速战和久战典型的代表。隋文帝杨坚通过速战,完成统一战争,结束了从三国开始的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隋朝;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却因为常年穷兵黩武,只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就断送了他爸爸刚刚夺取的大好江山。
隋文帝当年派兵南下出征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国,因为事先经过精心准备,差不多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攻入了陈王朝的首都建康城,活捉了陈王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建立了大一统的隋王朝。
而隋炀帝当上皇帝以后,不但热心于各种大型土木工程,而且三次远征高丽,几乎每一次都打了败仗,最后把国力耗尽,搞得民不聊生。各路豪杰趁机蜂拥而起,没用多长时间就埋葬了短命的隋王朝。
父子两人,一个因为速战,成为开国之君;一个因为久战,成为亡国之君。所以,孙子说:“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基于这个原因,孙子说:“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凡事都是两面的,有好处就会有坏处,有坏处就会有好处。战争也是一样,既可以创造一个王朝,也可以葬送一个王朝。所以,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如果不能完全清楚用兵的坏处,就不可能知道用兵的好处。
那么,怎样做才是既知道用兵的好处,又知道用兵的坏处呢?这就是精通战争的规律。
孙子说: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善于用兵的人,不能反复征兵,不能多次地运粮。武器装备从国内取用,粮草则尽量在交战地的敌国解决。只有用这种方式,军队的食物供给才可以保障。
那么,为什么要“因粮于敌”呢?因为长途运粮的成本太高,孙子说: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国家因为打仗而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长途运输带来的损耗。我们在前面曾经计算过,光马料一项,就耗资巨大。所以,长途运输在古代,是一件最能消耗国力的事,百姓因为这一项负担,就可能致贫。
……
孙子最后总结说: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打仗最重要的是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不看重时间的持久。因此,会用兵的将领,是百姓生命的掌握者,也是国家安危的主导者。
整个《作战篇》都在强调战争耗费的巨大,而应对巨大耗费的最佳策略,就是速战速决。有人据此批评孙子只讲了速战的好处,而没有讲到某些时候持久战的必要性。其实这是没有理解《作战篇》的宗旨。因为《作战篇》的主旨是讲应对本方战争耗费的策略,所以,孙子只讲到了“兵贵胜,不贵久”,这主要是针对战略进攻。
而战略防御的持久战,和《孙子兵法》的思想并不矛盾,比如田单守即墨守了五年,就是对燕军的一种消耗。田单正是反用孙子“兵贵胜,不贵久”的策略,逼迫进攻方的燕军打持久战,最后导致燕国内部各种矛盾的激化,才得以用反间计挫败了燕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