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北宋钧瓷的方法
1,水银沁:古瓷长久接触水银,会粘合,极难洗净。目前,尚没见有仿者。注意的是,古瓷上的与古铜上的水银沁的概念,是不相同的.古人为了防腐,多有用水银的.秦始皇的陵墓里,便大量地使用水银.以铜为山,以水银为河.水银沁,也就是指陶瓷上沾有了金属汞。
2,古瓷的足底就是古瓷时代特征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特征是我们鉴定古瓷的依据,如旋纹的不同,跳刀槽的不同、色釉的不同、形状的不同、粗糙与规整、色度、刀功,都是鉴古瓷的要点,要记住这些是古瓷时代的特征。
3,同样的胎,釉和彩料,由于皮壳,包浆和老光不同,它们也不一样,更不能用特珠环境下个性的皮壳,包浆和老光的胎,釉和彩料去衡量该年代其它古瓷的胎,釉和彩料,不符合就不是。总之,片面的观点一定错误。三百六十行,古董较难学,做到老,学到老,学不完,终身磨一剑,缺陷还不少。
4,可以较正确地评价某件古瓷的价值和划分藏品的等级。"博览众长"是鉴定所渴求的事。只有对古瓷看得多、想得多、记得多,才能判断具体实物是否属于稀世珍品,有何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5,瓷器是由原始瓷发展而来,自商代出现原始瓷一直到东汉才完成由原始瓷向瓷器的过渡,原始瓷釉层薄且常凝聚成芝麻点状。早期的釉色以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或茶叶末等色为主,但釉色质量一直处于不断改进优化的过程中。如白釉自北朝已出现,真正烧制成功却在隋代;红釉一般认为出现较晚,古瓷中较少见,其实唐代越窑、耀州窑就有偶然窑变而成的棕红器物,疑似五代柴窑器物中的红釉发色已很平稳,显然已受人掌控是较成熟的工艺了,但它却随着柴窑工艺失传而中断,当然这一观点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认可;总之古瓷釉面发色是由偶然向必然逐渐优化改进而来的。
6,观察其粘沙现象,如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清官民之窑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这一点却极少做到(伪品也有少数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再加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沙;
7,古瓷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具有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与经济性等多重价值。古瓷鉴定是一项复杂的专门性工作,鉴定内容主要是辨真伪、断时代、定窑口、评价值,鉴定方法有历史学的、经验性的、科技学的、逻辑学的和艺术学的等,准确的鉴定是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互相印证。本文从古瓷鉴定者、鉴定内容与鉴定方法体系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