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反面教材出发,通过对现代机工的分析,了解现代工艺痕迹,提升鉴定古玉的水平。
一、拉锁
古玉加工过程中,砣具正反往复运动,速度比较慢,带动潮湿的解玉砂磨玉,沟槽内外包浆一致。沟沿呈融蚀态,岁月摩挲痕迹明显。不会出现新茬口,不会出现干磨快削痕迹。
仿品由于金属砣轮直接与玉接触,且单向转动,转速极高,在接触的瞬间,往往会呈现崩口,我们称之为“拉锁式”工痕。且沟槽内部为新茬,没有岁月的包浆,沟内外光泽也不一样。
二、干涩
高速砣具转动下,阴刻线槽底出现干涩毛道,毫不流畅,刻意造作,生硬呆板,完全没有真品阴线的自然流畅之感。
三、长痕
机器工作用下,沟底尤其斜面上,往往呈现连贯长划痕。连贯且平行,非常规律,这是金刚砂留下的痕迹,此处要学会区别于高古玉采用砂岩类器物推磨的平行痕迹(划重点)。
四、扫帚痕
仿品容易出现扫帚痕,一扫一大片,相当规律。这是现代砣具接触玉表形成的,在很多仿品上都能看到,不可不察。
这是另一种样式的扫帚痕,也是砣具产生的痕迹,密集恐惧,毫无美感。
五、贼光
仿品大面积高光,特别刺眼,而在工痕处却没有光泽,十分暗淡,内外两张皮,这种光泽要区别于汉代玻璃光,玻璃光鉴定在我前面的文章中有详细阐述,可以关注学习,在此不做赘述。
六、白浊
仿品的器缘、器表、钻孔口沿等处,经常出现白色浅裂隙,俗称“白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