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烟熏铜器外表或颜料染色,使其外表构成黑色或赤色的氧化层,通常这种氧化层没有光泽。需要用棉布、毛毯或椴木木炭抛光,也有用抛光玉器的滚筒机械抛光。这类作伪的氧化层的突起部位亮光,洼陷的部位暗淡。用枯燥的硬布等物品在铜锈外表快速冲突,使其外表发热后,嗅其滋味,有些伪锈会发出松香味儿、塑料味儿、油漆味儿或别的如502胶水等异味儿。
2,西周青铜器的颜色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是很漂亮的,是黄金般的土黄 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由于西周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 一 无 二、举世无 双的。
3,西周青铜器由于在土中埋了几千年,有一股土气味,新出土的铜器土气味更浓烈。而经过地下腐蚀较深的西周青铜器,铜质已属矿化,所以发音以浑浊者居多。当然埋藏在极其干燥而又纯粹的土层中的西周青铜器,敲击音也有甚佳的。而宋以后的伪器多为黄铜,未曾氧化或氧化时间较短,以手敲击,声音细长、清脆,也无土香,却有汗腥味,这是由于作伪者多用化学药品,如酸盐硇砂等作假地子或假锈,虽经多年埋藏,仍有一股酸气味。有的用石膏制作或修补的伪器,质地轻,颜色白,用手敲击,其声嘶哑。这些只是一般规律,因铜器的合金成分、埋藏时间长短、地区、土质等不同,轻重声音有所区别。
4,用化学制剂鉴别。用浓硝酸滴在有锈的出土西周青铜器上,如是出土之器,只见器物上象滴了一滴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如是新伪品,则马上就有气泡和难闻刺鼻的气味,用物擦去污点,便见铜质。
5,贴蜡的方法是先塑模,在模上紧贴一层蜡,其存度是待铸西周青铜器的厚度,在蜡上刻花纹并经修饰,蜡片也可以模印后贴上去,再逐层涂上细泥,在蜡片分块的以合处,会产生微小的不接合或错位的条痕,这一情况在西周青铜器上的范痕是凹陷的。
6,在纹饰上,最初汉代西周青铜器是素器,单纯朴素,并没有太多的装饰,到了后期西周青铜器才有一定的纹理装饰,不过流传汉代的大部分西周青铜器物都是素器,一部分是白花花的素面,另一方面装饰有几道弦纹或者在器盖上做了几件雕饰,虽然纹饰简单,但已经能让世人感觉到汉代古人已经更加注重器物造型的变化。即使只是在器物适当的部位上添加一道或几道,但却为之后的西周青铜器设计开启了思路,怪得不宗白华先生将汉代的西周青铜器称之为“芙蓉出水”。
7,有了正确思路,还要在鉴定过程中熟练运用,不要鉴定时又忘记了。既然要和真器对比,那就要了解真器特征,熟知各类西周青铜器的每一个特征。这就要求鉴定者见多识广。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说,要多看真品,多上手真品,那是让我们在大脑里建立一个真品储存库。需要甄别真伪的时候就和大脑库存所有标本对比,有一个特征不一样,就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