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痕内部有包浆,具体表现为附着物,也称“灰”,本文阐述之。
一、产生原因
有一句俗语,“当发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用在古玉上面,同样如此。古玉深埋地下,会受到土壤的侵蚀,而土壤是没有选择的,古玉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发现,古玉的整体皮壳,一定是和谐一致的,不能出现有的地方新,有的地方旧。这就是“工上自然态”,古玉先有了工痕,然后才入土,因此工痕处,必定受到同等程度的侵蚀。而老玉新工,是先有了整体的皮壳,后进行加工,工痕必定破坏皮壳的整体性,导致断沁、破皮等情况。
二、工痕特征
阴刻线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根据上面的成因,土壤在侵蚀玉器表面时,不经选择,同等对待,而阴刻线,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处所。于是在阴刻线沟底,往往会留下附着物,很难清除。这些附着物,也就是“灰”,这是工痕的包浆,一定要学会认真识别。
我们再来看现代仿品。上图是现代机器工作用下的阴刻线,可明显看到,阴线内部干干净净,没有灰。要警惕现代人为用泥土粘在沟槽内,伪造出灰,但往往欲盖弥彰,刻意造作。
三、鉴定要点
一般在阴刻线包浆鉴定时,要用到放大镜观察,这些附着物,大多数是土,土中有沙,甚至有古菌丝等,可以类比小时候在农村野外捡到的石块缝隙,里面的残留物,非常自然。
有些沟槽内除了土壤,也会有朱砂,这跟墓葬环境有关。这些附着物十分牢固,短时间很难去掉,笔者认为不需要清理,这是岁月留下的自然痕迹,是最美的藏匿者。
并非所有阴线槽内都有明显的灰,这跟墓葬环境关系很大,比如汉代依山为陵的墓葬出土古玉,由于是石头墓,土壤很少,所以玉器表面很干净,光洁如新。再如西周一面坡阴线,由于大坡面很难存灰,一般都很干净,没有明显的污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