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墩又称坐墩、鼓墩,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坐具之一。早在战国时期绣墩就已出现,而那时的材质基本上多为木质,至明清时才改由瓷质替代。
图为明代龙泉窑生产的青瓷双狮滚球纹缕空绣墩。(广东省博物院藏)此绣墩造型古朴、端庄,器呈鼓状;墩面刻有缠枝莲纹,沿下分别为云气纹和鼓钉纹;墩腹采用缕雕工艺缕出双狮滚球纹构成主题。整个图案设计缜密,纹饰繁缛;釉质肥厚滋润,是不多见的明龙泉高档产品之一。
绣墩在古代主要是寝室用具,且多为女性的坐具。由于该器物不具暖性,故以一绣垫放置其上,绣墩之名也由此而来。对于绣墩的起源,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介绍:"腰鼓型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绣墩的出现是与古人垂足而坐的习惯有关,因此,绣墩至明清时很是流行。绣墩的式样多为鼓型,但其面则有两种,除图例外,还有一种是不缕空,但其面可分可合,后种式样主要出现在晚清民国时期,主人将这种绣墩当作既可坐,又可贮物的两用工具,简单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