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长沙铜官窑

长沙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

自1956年被发现以来,出土文物已过万件。被考古学家称为千年前的世界工厂。

中文名

长沙官窑

地点

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石渚湖附近

类型

出口瓷窑

盛行时间

中晚唐

衰落时间

五代

基本概况

长沙官窑瓷是指唐代长沙官窑烧造的产品,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石渚湖附近。此地很早以来便名为石渚,或写作石潴,二十四史中的《晋书》、《魏书》中都有提到。唐“安史之乱”后,从北方迁来的窑工大量聚集于此,与当地居民共同烧造陶瓷,称之为石渚窑。

印尼“黑石号”沉船打捞的长沙官窑瓷碟上自书为“石渚孟子”,湘籍诗人李群玉在描述其烧造盛况时,也称之《石潴》。窑场衰落于五代之际,宋以后为历史所尘封,人们早已忘却当年的盛况,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为考古学家所重新发现。

伫立长沙官窑窑址区,面对广袤的窑址废墟,厚厚的历史文化堆积层,自然联想起诗中描绘的情景,“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遥感当年窑场之繁忙。

唐代制瓷名窑林立,南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长沙官窑另辟蹊径,以彩瓷而崛起,独步名窑之林,瓷业开始呈现三足鼎立势。釉下彩的普及,釉下彩的创烧,为长沙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长沙官窑衰落之后,其装饰技法则为磁州窑所传承。不过长沙官窑多饰于壶,而磁州窑书画不再多见于壶,而饰于枕。瓷壶多用于公众场所,故以诗言志;瓷枕则是相对隐蔽之物,所书多是内心的情感独白,以词抒情。不过长沙官窑瓷上也有几件题于枕上的情诗,或可视为磁州窑式书画饰的端倪。

长沙官窑兴起较晚,但发展迅猛,产品覆盖面广,不但畅销于国内,而且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地区,最远抵达东北部非洲,被誉为第一个外销型瓷窑,将异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是长沙官窑掘得海外第一桶金的秘诀。当时只有长沙官窑根据国外市场需求而设计、制作、包装(装饰)产品。唐代海上陶瓷之路的开辟,长沙官窑可谓功不可没。

历史源起

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受唐三彩和波斯、大食(即今阿拉伯国家地区)、伊斯兰教、佛教艺术的影响而逐渐创造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艺。

绿釉杯

早在东汉时期,岳州窑的早期青瓷就已向长沙窑区扩展。自东汉至唐,岳州窑全部烧制青瓷(包括褐釉和褐釉点彩),但其产品质量却不如越窑。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岳州窑逐步发展烧釉下彩瓷等新产品,其时代大致相当“安史之乱”前后。

“安史之乱”后,由于北方陆地交通不畅,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起来,这极大的促进了长沙官窑陶瓷产品的外销。长沙官窑紧靠湘江,北近洞庭湖滨,水路交通十分便利,这为其产品大量外运提供了优越条件,一条由湘江经广州、宁波通往亚洲各地及东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逐渐形成。 为长沙官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主要特点

长沙官窑出土的瓷器极富艺术创造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别致美观,样式新颖多变。其种类共有70余种,有壶、瓶、杯、盘、碗、碟、砚、盂、坛、薰炉、脉枕等,还有许多人物、动物、鱼类等造型玩具,其中一些设有三眼吹孔,可以作口哨,能吹出简单的音节。众多的动物造型富有变化,几乎没有一件雷同,表情传神,栩栩如生。器物的造型除常见的圆形器外,还出现了花形、瓜蒂形、梭形等极富个性和装饰性的器物。长沙官窑主要有釉下彩、模印粘花、刻划花、印花和镂空等装饰技法,其中以釉下彩最具特色。当时的瓷器,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色彩比较单一。长沙官窑创造性地把绘画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上,就是将铁、铜等呈色剂掺入颜料,用笔沾上颜料直接在未烧制的瓷胎上绘饰图案,然后再覆盖上一层釉入窑烧制,通过熟练掌握窑温,使瓷器上呈现褐、绿、酱、铜红等一种或多种色彩,这就是釉下彩技术,专家们称它是“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褐彩题记鼓架

尤其是利用还原焰的原理,成功创烧了铜红釉瓷,更是为宋钧、元明清釉显红及祭红、郎窑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长沙官窑红釉瓷器被发现之前,学术界一直认为宋代窑的红釉瓷器是最早的,再后来就是景德镇的釉里红,长沙官窑红釉瓷器的出土,不仅证明了铜红釉技术的发源地是在长沙官窑,而且还把其时间往前推了三百余年。已故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一书中高度评价:“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的创始地,对宋以后瓷窑有极大的影响……,为天下第一,也不过份。”

长沙官窑瓷器的绘画丰富多彩,以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为主,如花间小鸟、双凤朝阳、芦鸭戏水等。它们有的用单线勾勒,有的用彩色渲染,有的用笔泼墨,虽然构图简单,但技巧娴熟,意境精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长沙官窑出土的瓷器纹饰除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人物、园林景观外,还有不少是诗文书法,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说开创了以诗文书法来装饰瓷器的先河。

长沙官窑的诗多是五言诗,只有少许七言诗,六言诗则少之又少。这些诗并不怎样地强调合乎韵律,也不以重用字为忌,只求意境,只求通俗,只求神韵,完全不同于四平八稳、严格韵律的馆阁体。诗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当时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思想感情,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海上陶瓷之路

唐朝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和通商频繁。瓷器在唐代已成为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用具,虽然上层人士还部分使用金、银、玉质器皿,但瓷器的优越性已为人们所认识,并呈现出取代其它器皿的趋势。唐代瓷器质地精良,在陆羽的《茶经》中,就出现了“邢磁类银”、“越磁类玉”等评语。因此,当时许多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士,都非常羡慕中国人使用瓷器,他们既是中国瓷器的爱好者,又是中国瓷器的对外传播者,中国瓷器在唐代已成为对外贸易的热门商品。 在海运未通之前,中国瓷器的外销主要靠陆路,即沿“丝绸之路”由西安出发,经新疆、中亚细亚至波斯等地。由于陆路运输瓷器困难很多,损失也大,所以,初期的出口数量是很小的。随着唐代海上交通的开发,以及航海技术的提高,为瓷器的大量出口创造了条件。晚唐以后(大约公元9世纪),中国瓷器多数是从广州出口,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至印度、斯里兰卡、再西至阿拉伯。除这条航线外,还有另一条航线,即从明州(宁波)东至新罗(朝鲜)和日本。沿着这两条海运航线的各国和地区均出土了大量中国唐代瓷器。

长沙官窑

长沙官窑之前,唐代的瓷器生产已形成了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当时的出口瓷器主要是这两大窑系所产。“安史之乱”后,长沙官窑另辟蹊径,凭借彩瓷迅速崛起,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与越窑、邢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

长沙官窑的瓷器与灿烂的唐代文化一样,在向外传播的同时,也受到了域外文化的影响而愈益丰富多彩。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它大胆地运用褐绿彩绘以增加瓷器的装饰性和色彩效果。常见的有带彩堆贴胡人舞乐图、狮形图、彩绘椰林等,这显然吸取了西亚、波斯的艺术风格。长沙官窑瓷器外销虽然晚于邢、越二窑,但是,由于它极力在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方面迎合销往国的爱好和需求,所以后来居上,产品远销日本、朝鲜、印尼、西亚、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的外销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99年10月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打捞的“黑石号”沉船上共有67000件中国瓷器,其中有58000件就是长沙官窑的瓷器,占总量的83%。在当时,一个窑场一次能出口数万件瓷器,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足见当时长沙官窑瓷器的生产盛况,也说明长沙官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价值,由此也不难推断出其在海上“陶瓷之路”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历史影响

长沙官窑瓷器突破了当时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的青、白瓷单一色调,以彩瓷在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尤其是利用还原焰的原理,成功创烧了铜红釉瓷。这一技术的发明与掌握,是陶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开创了世界陶瓷生产新纪元;与此同时,长沙官窑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雕塑、诗词歌赋、谚语及产品广告等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艺术,是中国瓷器装饰艺术上的创举。

长沙官窑

其烧制于陶器上的诗词歌赋填补了全唐诗的不足,对研究唐代的诗词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其出土的瓷器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瓷塑动物玩具极为生动,其中褐绿色彩绘人物、动植物、自然景物,图案新颖多变,色彩艳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生产的瓷器除广泛流传在全国14个省外,更是远销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西亚、北非、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沙官窑作为世界釉下多彩的发源地,以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和令世人震惊的外销量,确立了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显赫地位。

考古发现

长沙官窑遗址于1956年在湖南省文物普查工作中被发现,经文物部门五次调查发掘,发现遗址以瓦渣坪为中心,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中龙窑遗址46处(谭家坡龙窑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龙窑),采泥矿遗址19处,遗址区域内的市场遗址、码头遗址、货区及生活区和墓葬区等文化遗址均保存较好。与同类遗址相比,长沙官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我国陶瓷生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处极为重要的遗址。

它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被誉为“汉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牌”、“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成就”,同时它还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湖湘文化、对外交流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88年1月,长沙官窑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100个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目前正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2年6月5日长沙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未解之谜

在当时,如此规模宏大且出口量极大的一座窑场,却不见史籍文献记载,只有湘籍诗人李群玉在《石渚》这首唐诗中记录了长沙官窑鼎盛时期的壮观场面:“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火湘浦口,烟触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实在是一个谜。

复兴之路

在湖南“文化强省”、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打造沿湘江两岸文化产业带”以及发展现代旅游业等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中,以长沙窑为焦点的文化、旅游等系列利好政策频频推出,系统性振兴工程已经全面展开。2006年长沙窑被列入全国一百个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成为第一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2009年,长沙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建设,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公园已完成近2亿投资,已开园。

总体思路

由【湖湘名品工程】全国推广中心联手湖南湖湘名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长沙府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发起“长沙窑复兴计划”。

按照规划,“长沙窑复兴计划”包括文化层面、产业层面、市场层面,乘借长沙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复兴大势,通过成立中国·铜官国际陶艺村、设立新长沙窑陶瓷体验馆、开发新长沙窑作品等举措,发掘长沙窑千年陶瓷历史文化,继承和创新传统技艺,传播千年瓷都文明,培养和聚集陶艺人才,复兴长沙窑。

文化层面

首先,在长沙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创作“梦回大唐”百米瓷板文化长廊,以长沙窑陶瓷历史和长沙窑陶瓷文化史为题材,以长沙窑陶瓷的工艺、装饰技法,烧制出一幅幅陶瓷瓷板作品,以版画方式再现长沙官窑的瓷器生产过程、窑工生活场景和交易贸易等场景,形象地生动地反映长沙窑历史风貌。

其次,在长沙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谭家坡1号龙窑遗址旁边设立“新长沙窑陶瓷体验馆” 分手工制陶体验区、大唐陶茶文化体验区、新长沙窑陶瓷展示区,集制作、展览、体验、购物一体,这里既作为遗址公园旅游接待配套项目,满足各级领导及游客陶艺体验需要,又形成东西方陶艺文化交流平台,作为新长沙窑展示与推广窗口,传播长沙窑历史文化和湖湘文化。

同时,“新长沙窑陶瓷体验馆”联手长沙窑研究学会,提供陶艺表演、陶艺制作、陶瓷文化体验、陶瓷艺术品展销、游客接待、艺术交流、学术研究等功能,以对长沙窑陶瓷文化复兴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长沙窑陶瓷文化的研究与推广,服务于长沙窑陶瓷文化的复兴。

产业层面

构建文化创意的复兴平台

借乘“长沙窑复兴”的强大东风,投资建设中国铜官国际陶艺村,在铜官古镇湘江东岸,将原湖南陶瓷总公司第八厂旧厂房进行开发改造升级为陶瓷艺术产业及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以占地45亩,建筑面积约20000平米的中国铜官国际陶艺村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孵化平台,联动国内外陶瓷界、艺术界、收藏界、文化界等资源,广泛开展长沙窑国际陶艺文化节、国际陶艺论坛、国际陶瓷艺术展等国际、国内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开发陶瓷DIY创作营等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从专业研发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的有效对接,有力推动长沙窑复兴,提升其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

培养新一代陶瓷艺术大师。

依托新长沙窑研究开发平台,“泥人刘”与府窑陶瓷吸引国内优秀青年陶艺家加盟、合作,将打造“长沙窑新生代”陶瓷艺术家团队,培养新一代陶瓷艺术大师,不断推出长沙窑陶瓷艺术作品,以适应现代审美风格和生活形态的创新性作品,重焕长沙窑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商业层面

除了文化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布局规划,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长沙窑陶瓷品牌,实行品牌战略,才能实现“长沙窑复兴计划”真正接通地气。

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长沙窑复兴计划”还将面向陶瓷日用消费市场、文化礼品市场及纪念品市场开发新长沙窑系列产品,款式形态上化用长沙窑艺术元素,审美风格上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打造成为湖湘文化特色礼品及湖南安化黑茶首选的配套茶器。

长沙窑复兴计划”已催生出【铜官古[1]韵】、【龙窑古韵】等新长沙窑系列产品,借助深圳文博会、景德镇陶瓷博览会等行业展会平台及礼品销售渠道声誉鹊起,稳步推进“长沙窑复兴计划”的实施。

【府窑茶器·龙窑古韵】为2012年6月5日长沙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大赏特贡藏品

通过复兴长沙窑将铜官镇打造成为国内外陶艺家和文化创意人才聚集的艺术社区,长株潭最具魅力的文化休闲度假基地,东方莱茵河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遗址公园

长沙官窑遗址将再造一个“唐城”,通过此窑城,折射出大唐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让人领略一个昌盛的时代,一个国内国外多民族友好交往交融的时代,一个善于借鉴吸收并创新发展的时代,一个色彩斑斓充满激情的浪漫时代。

官窑,这座历史丰碑的古窑遗址,历经千年风雨,仍完整地保留在湘江之畔。昨日,记者从长沙官窑遗址管理处获悉,长沙官窑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根据规划远期目标,将建长沙官窑遗址公园。这相当于长沙再建一个“唐城”,再现唐朝遗风。

保护范围面积约为800亩

窑区原貌犹在,窑包依旧林立,文化堆积层沉静地躺在地下。千年的文化之根之源静默在湘江之滨的一个小镇上,孤独清静。昨日,记者在长沙官窑遗址管理处看到,这里始终未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为免破坏旧貌,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这个千年古窑的核心保护区。

如何保护好这个千年古窑,让更多人能一睹芳容,这是长沙官窑在新历史下的课题。《长沙官窑遗址总体保护规划》从规划背景价值评、规划原则、保护区划、保护措施、环境规划、展示规划、管理措施、基础设施规划要求、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规划。

依据有关规定,结合长沙官窑遗址的性质、分布和环境特点,确定遗址的保护区范围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同属文物保护范围。

重点保护区范围中核心区具体范围为:沿国家已征用的保护围墙外扩大约60米的区域,东到堆子山山脚(包括都司坡),南至新河北岸,西沿胡家垅小路,北沿长坡自然小路为边界,具体界线以保护区划图为准。整个保护范围面积约为800亩。

远期规划将建遗址公园

规划展示中,通过展示长沙官窑遗址区的整体环境、空间组织和总体布局关系,以及遗存文物的规模、布局、类型及结构方式等,结合长沙官窑的特殊地位和意义,通过遗存遗物、文字、图片和资料展示与长沙官窑的历史沿革、制瓷工艺流程、文化堆积等内容,让人们了解长沙官窑文物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规划分为近期和远期规划。近期:长沙官窑的开放展示区——在做好文物遗存本体的保护与环境整治的同时,做好遗存本体与文物陈列展示,加强宣传,促进开放,形成历史文化展示研究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远期:长沙官窑遗址公园——建成长沙官窑遗址公园,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融自然山水、历史遗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胜区。远期的时间规定为2018——2023年,完成长沙官窑遗址公园的建设。

栈道式直接参观挖泥洞

长沙官窑遗址的展示方式将主要有三种:栈道式直接参观挖泥洞和瓷器碎片堆积层、现场展示龙窑遗址和文物室内陈列展示。

从效果图上看到,在展示区内将建两个井式的参观点,即往地底纵深挖一段距离,露出掩埋在地底的古瓷,然后用玻璃罩住,把这个古窑址地底下的一个历史截面,再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对于当年制瓷的挖泥洞,也将采取栈道的方式参观,人们可以沿栈道进入,体验当年古人如何采泥制瓷的。  展示将通过采用直接到达文物所在地、身临其境和登高远眺观景相结合的方式,使公众对长沙官窑的整体文物的现存面貌、整体环境、遗存规模以及区内的空间构成、总体布局、视线关系等获得真实的体验。

每天最多接待2300人

千年古窑的保护是规划的重点,规划规定实施保护区环境容量监控。根据保护区环境日容量计算公式计算,每天最大游人总数应控制在2300人以内。根据每天最大游客容量,考虑长沙地区旅游的特点,按每年参观日225天计算,并考虑淡旺季差别,同时参考国内类似遗址游客容量控制水平,每年最大游客容量控制在140000人左右。  希望能在长沙再造一个‘唐城’,再现唐朝遗风。”长沙官窑遗址管理处主任文德霖对长沙官窑的未来充满无限暇想,“通过此窑城,折射出大唐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让人领略一个昌盛的时代,一个国内国外多民族友好交往交融的时代,一个善于借鉴吸收并创新发展的时代,一个色彩斑斓充满激情的浪漫时代。”  希望能通过3—5年的努力,真正把长沙官窑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胜区、全国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完美结合的示范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国家、省、市政府均对这座古窑密切关注,各级领导频繁在此调研考察,并组织召开长沙官窑遗址保护与开发规划建设协调会等,黄永玉亲自为长沙官窑题字。种种迹象预示着,千年古窑将揭去神秘盖头,与人们见面的时间将越来越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沙铜官窑  官窑  官窑词条  长沙  长沙词条  长沙铜官窑词条  
收藏

 品味历史悠长的磁州窑瓷器文化

1,釉面色相认定 釉面的色相组成,是胎与釉的组合成像。而不同时代,不同器物的色相特征与它对应的年代、取材用料是密切相关的。如唐三彩釉面色相泛红,越之秘釉面温润发...(展开)

收藏

 吉州窑十大名盏

【吉州窑十大名盏】之1: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双龙戏珠纹盏,极其罕见,档次高。为日本私人藏。【吉州窑十大名盏】之2: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莲花纹盏,这种莲花纹盏仅见一件...(展开)

收藏

 纯银首饰变黑自己如何清洗?

前几日拿出别人送我的纯银手镯,虽然不值钱但是一直很喜欢,只是好久没戴了,拿出来之后发现已经变得又旧又黑,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会遇到的问题。来吧各位,让这篇指南告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