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钟鸣鼎食:纽扣分享山西青铜器博物馆系列之...

纽扣分享

山西青铜博物馆隶属于山西博物院,是中国第一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 。该博物馆展出青铜器物多达2200余件,上起陶寺,下至秦汉,跨越整个青铜时代。其中,约700件展品来自近年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斗争追缴的文物。

展示内容分“华夏印迹” “礼乐春秋” “技艺模范”三部分。“华夏直根”讲述晋文化在华夏文明传承、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礼乐春秋”阐释中国青铜器作为礼器使用的鲜明特色和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涵。“技艺模范”反映古代青铜器铸造的先进技艺和卓越贡献。

礼乐春秋

青铜器作为礼器使用,中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大到治国安邦,小到个人修养,礼乐制度指导和规范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举行祭祀、宴享、朝聘、婚冠、丧葬等活动时,均使用礼乐器。这些礼乐器,通过材质、形态、装饰、色彩、铭文和组合方式的差异,呈现了人们不同的身份等级和价值取向。

随着时代的变迁,青铜器与礼制之间的关系逐渐松弛。汉代以后,青铜礼器逐渐淡出了历史,但礼乐制度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财富。

第一单元 钟鸣鼎食

第二单元 强固威行

第三单元 立身以礼

第四单元 无远弗届

第五单元 简襄功烈

第六单元 三晋菁华

第一单元 钟鸣鼎食

鼎是礼器的代表,钟是乐器的代表。“鼎食”是广义的礼,“钟鸣”是广义的乐。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礼乐制度,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考古发现,青铜礼器和乐器常共同出现在商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说明礼器与乐器的配合使用已经成为表达礼制的程式。

战国青铜 蟠蛇纹建鼓座

由山西省公安机关追回的国家一级文物战国“蟠蛇纹建鼓座”,这是目前全国已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建鼓座。建鼓座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建鼓为木质膜鸣两面敲击的乐器,是两周到汉代时期重要的高等级礼仪乐器。

这件战国青铜重器“蟠蛇纹建鼓座”,器型敦厚雄健,直径77cm,高47cm,重80kg,中由一根长木柱贯穿鼓身,插入鼓座正中,三条蟠蛇相互纠结,盘绕而成,活灵活现,象征3条祥龙。鼓座雕饰丰富,有人物、蛇、牛、羊、猴子、神鸟等各种形象,特别是“神鸟”雕饰,据称更是考古记载中首次出土发现。

在考古发掘中,因为建鼓的木制和鼓身不容易保存,发掘出土的常常只留有鼓座,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春秋战国青铜质地建鼓座,大约有10件。这种青铜质地建鼓座的出土,一般都是在高等级王侯墓葬中。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钟鸣鼎食  钟鸣鼎食词条  青铜器  青铜器词条  山西  山西词条  纽扣  纽扣词条  博物馆  博物馆词条  
收藏

 野生白奇楠

收藏于日本东大寺的“兰奢待”奇楠黄熟香,树种、材质、油质、型状、色泽、沉浮、软硬与海南白木香土沉香、土奇楠两者是不相同的香材品种、它所含的油脂化合物、菌种、元素...(展开)

收藏

 西周青铜器如何鉴定真伪

西周青铜器如何鉴定真伪   1,浇注为防止在灌注铜液时产生的涨力将拼好的范冲开,便用泥土围填外范,起到加固作用,并留有灌浇孔和通气孔。铜液向范内浇注后,待其冷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