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一號:萬裡長城 發行日期:2012年9月27日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一號以萬里長城為主題。萬里長城早於一九八七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修建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約220年。當時,秦始皇把前朝所建的零散防禦工事連接起來,成為完整的疆壘,以抵禦北方敵人入侵。萬里長城延綿6700多公里,除了堅固的防禦城牆外,還設關城以利防守、敵樓供儲存武器糧草,以及烽火臺作傳遞軍情之用等,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萬里長城不但是世界上最長的軍事建築,亦是古代最大的防禦建築工程之一。
郵票小型張以多角度展現萬里長城雄奇險要的氣勢。上方所見夕陽下的嘉峪關雄偉壯觀,素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是昔日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與邊防重地。小型張左方和郵票部分所見為長城八達嶺段。整個長城八達嶺段氣勢雄偉,險峻陡峭,自古以來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小型張右方及郵票的上方則展現長城金山嶺段。建於地勢險要、蜿蜒起伏群山峻嶺上的金山嶺段,是進出塞內外的要道,也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萬里長城展現中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中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以及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2013-8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二號:麗江古城 發行日期:2013年8月22日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二號郵票小型張,以麗江古城為主題。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位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地處海拔2400余米的雲貴高原,面積達3.8平方公里。這座始建于宋末元初(西元13世紀後期)的歷史名城,古樸自然,兼具山城之貌、水鄉之容。城內樓房融合了漢、白、彝、藏和納西等民族的建築風格,是研究中國建築不可多得的重要文化遺產。
郵票小型張以高聳入雲的玉龍雪山為背景。玉龍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端的雪山,主峰高海拔5596米,披雲戴雪,景致雄奇變幻。小型張左下方為古城西南隅的木府,始建於元代,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不但見證麗江的歷史,也是古城文化的象徵。郵票上可見木府的萬卷樓,內藏逾千卷東巴經和大藏經等學術瑰寶,彙聚了兩千年文化遺產的精萃。小型張右方為百歲坊橋。古城流水密佈,大小橋樑到處可見。麗江古城依山就水,融入自然,風景秀麗,令人神往。
2014-13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三號:中國丹霞 發行日期:2014年12月4日
中國丹霞於二○一○年獲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轄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涵蓋的地區包括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和貴州赤水。這些地區的陸相紅色砂礫岩,受內生力(包括地殼抬升)和外來力(包括風化和侵蝕)影響,形成各種地貌景觀。丹霞地貌的特色是壯觀的紅色懸崖和一系列侵蝕地貌,包括雄偉的天然岩柱、岩塔、溝壑、峽谷和瀑布等。
郵票小型張的背景為湖南崀山,一大片氣勢磅礴的圓頂丹霞峰林,展現丹霞地貌獨特之處;中間後方為浙江江郎山,一座座孤峰高聳入雲,蔚為奇觀;左前方為廣東丹霞山,由幾百米高的赤壁懸崖構成,雄奇壯麗,令人歎為觀止;右前方為江西龍虎山,筆直的峰林巍然屹立於河岸,儼如一幅天然畫卷。湖南崀山、浙江江郎山、廣東丹霞山和江西龍虎山的山石形態各異,各具特色。郵票小型張利用電腦技術把幾個景點的丹霞地貌合而為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盡見此中。
2015-9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四號:紅河哈尼梯田 發行日期:2015年6月18日
二○一三年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位於雲南南部,面積16,603公頃,梯田從高聳的哀牢山山坡向下逐級伸展至紅河沿岸,堪稱奇觀。紅河哈尼梯田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開墾和耕作歷史,其間一直持續使用和發展,級數最多達三千七百多級,規模宏大。哈尼族人發明了複雜的溝渠系統,將山上的水從草木叢生的山頂送至各級梯田,體現森林、村寨、梯田和江河「四素同構」的農業生態系統,顯示高度和諧的人地關係。
郵票小型張展現了老虎嘴、壩達及多依樹梯田景區在夕陽與春霧中的秀美景致。依山蜿蜒開墾的梯田,層層迭迭,延綿不絕,遍佈大山每一個溝壑。變幻莫測的雲海,偶爾遮掩森林、村寨和梯田,令景觀增添一份朦朧美。郵票小型張中央以一條富哈尼族特色的彩色圖案布帶作點綴,為郵票增添民族色彩。
2016-6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五號:大運河 發行日期:2016年5月10日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五號郵票小型張,以大運河為主題。於二○一四年納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大運河包括橫貫中國中東部地區的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以及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整個項目包括總長度1,011公里的27段河道。大運河是世上最長和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自西元前五世紀開始分段興建。西元七世紀,隋朝統治者率先把大運河構思為一個作為運送穀物、戰略原料等用途的內陸運輸系統。直到今天,大運河仍然發揮重要的交通、運輸、灌溉、輸水作用,是沿線地區的運輸要道。
郵票小型張以水墨畫風格和電腦效果,展現大運河在冬雪中的秀美景致,並把大運河沿線的景物融入整體設計,例如郵票小型張中央的三孔石拱橋便是京杭大運河的杭州終點標誌─拱宸橋,而頂端的牌坊則是揚州市的東關古渡牌坊。大運河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反映歷代中國人的智慧和勇氣,以及中國在水利技術方面的傑出成就。
2017-3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六號:開平碉樓與村落 發行日期:2017年2月16日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六號郵票小型張,以開平碉樓與村落為主題。開平碉樓與村落位於廣東省開平市,在二○○七年納入《世界遺產名錄》。碉樓是結合中西建築藝術的多層塔樓式建築,集防衛和居住功能于一身,樓內居民居高臨下,盡得防禦優勢。碉樓早于明朝出現,由於當時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洪澇災害頻生,開平居民乃在村中修建外牆厚實堅固的碉樓,以求自保。至二十世紀初,隨著大量華僑回鄉置業,開平碉樓進入鼎盛時期,高峰時碉樓數目達三千多座,而現存的碉樓亦有1 833座,分佈在開平市的15個鎮。開平碉樓與鄉村的自然景色和傳統民居和諧共存,構成獨特的景觀。
郵票小型張展示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田野上的碉樓群,包括養閑別墅、雲幻樓、居安樓和安廬,並利用電腦技術把開平其他村落的碉樓融入畫面。各座碉樓在寧靜古樸的鄉間分佈得錯落有致,整體佈局亦見和諧。郵票所展示的雲幻樓,樓高五層,造型簡樸,圍牆院落,自成一體。郵票小型張右側為碉樓頂層的大特寫,令人仿如置身其中,眺望著開平村落的秀美風光。
2018-8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七號:天壇 發行日期:2018年8月10日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七號郵票小型張,以北京天壇為主題。天壇占地273公頃,於一九九八年正式列為世界遺產。這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的場所,始建於一四二○年,及後不斷擴建,直至清代乾隆年間完成。
天壇的建築雄偉壯觀,四周的環境寧靜肅穆。天壇分為內、外兩壇,主要建築物都集中在內壇。內壇的南北兩面各有特色,北面的中心建築是祈年殿,春天在此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南面是冬至祭天時用的巨大圓形石台,名為「圜丘」。南北之間有長360米的丹陛橋連接,橋的西側是皇帝祭祀前齋戒沐浴的宮殿,名為「齋宮」。外壇則有著名的「神樂署」,是排練祭祀禮樂和培訓祭祀樂舞生的地方。
郵票小型張展示的祈年殿,是北京現存最大的古代圓形木結構建築,直徑32米,高38米,是天壇的標誌。郵票小型張右上方為殿頂龍鳳藻井的特寫,盡顯造工之精緻,外觀之華麗。郵票小型張右下角的皇穹宇,是供奉圜丘祭祀神位的場所,其圓形攢尖頂鋪上藍琉璃筒瓦,配以鎏金寶頂,瑰麗奪目。
2019-11 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八號: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 發行日期:2019年8月13日
中國於1985年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迄今有五十多個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香港郵政自2012年起已先後發行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一至七號郵票小型張,是次發行同系列第八號郵票小型張,題為「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於2016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岩畫繪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兩岸的懸崖峭壁上,當地人稱這些崖壁為「花山」,壯語為「岜萊」,意思就是「有畫的山」。
岩畫分布在河道兩旁崖壁上,綿延逾百公里,共有一百多處,包含約4 000個圖像。岩畫所在的文化景觀區總面積超過6 600公頃,是中國南方乃至亞洲東南部規模最大、圖像最多和最為密集的赭紅色岩畫羣。這些被譽為「無字天書」和「壯族文化瑰寶」的岩畫,是戰國至東漢時期壯族先民駱越人的創作,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岩畫中有大量造型相似的「蹲式人形」和描繪駱越人祭祀儀式的圖像,帶有神秘的原始宗教色彩,並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和精神面貌;畫中的鼓形圖像亦與當地悠久的銅鼓文化有着密切的聯繫。
郵票小型張的背景為崇左市寧明花山岩畫。這是左江花山岩畫羣中面積最大、圖像最集中、內容最豐富的一處岩畫,總面積逾8 000平方米,亦是世界上單幅面積最大的塗繪類岩畫。小型張內嵌的郵票則展示這幅岩畫中的祭祀歌舞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