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敲底,道光时钧红,由于釉肥厚,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一起,为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较长,所敲处,胎色变深,且手感平滑。
2,微观鉴定的原理:古陶瓷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在土中、水中还是传世(空气中),其釉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老化,这种老化现象一定会反映在釉面的某些特征中,用显微技术观察和了解这些特征,就可以对器物进行真伪鉴别了。
3,内因钙化状态。
内因者是由釉面自然质变由内向外生发形成,显微观察一般呈厚薄不均的云翳状、柳絮状或微小斑点状不规则的布满釉层内,这种状态常与釉面糠酥现象相映衬,显得深沉沧桑、旧气益彰。
4,釉面消光
高锰酸钾去贼光外加上色。性质温和,无明显酸咬痕迹,尤其是对高古和开片器物,老味提升很大。
但,高锰酸钾器物浸水会呈微紫红色,试验水呈酸性。长时间浸泡,在釉表也会形成一定色粒残存,可微观看到。高锰酸钾配黏土深埋地下,长时间更不容易识别。
一粒维C洗回原型,维C是还原剂,高锰酸钾属于强氧化剂。凡加有高锰酸钾的即会产生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化合物。也有用传统氢氟强酸做旧土沁,测看釉层有无数针眼,密密麻麻釉层黯淡无光,虽然带上了土沁但是没有任何光泽,更无宝光可言。
5,很多专家在鉴定古瓷方面往往着重推荐看工艺,器形,文饰,画工等这些,没错,这些方法都很重要,但对于鉴定一件藏品,他们应该放在第 二程序上,这是因为在确认一件藏品的年代,用途,艺术,历史价值前,首先要排除它是一件现代仿品,而以上这些方法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现代人都能仿,譬如有些高仿品就是完全按照书本上对古代制作工艺的描述来制作的,如果谁按照工艺,器形等来判断新老,那就钻进了仿者的圈套了。
6,要借用于高倍放大镜观察釉面气泡,真品古瓷气泡大小不一,间距较舒朗,而仿瓷气泡一般为细密而极细小,无自然风化的斑点,更无舒朗之感。
7,造型失去古物风格。这是最要害的一点。众所周知,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哲学、美学、科技等社会文化差异是巨大的、无法重合的,即古希腊哲人所说的至理名言:人们不能进人同一条河流。因此,仿古作品无论怎样精心研究被仿对象,着意模仿古器造型特点,仍必然打上仿造者的时代烙印,给辨伪者留下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