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人傅朝阳
文 | 物道
今天大多数人并不太理解篆刻这门传统艺术,会以为这是老者才做的事。然而,傅朝阳这位80后的年轻人,以他对篆刻深切的喜爱,沉着大气的印章作品,告诉我们艺术并无太多固定的标签,每个人皆有可能磨砺出自己的印记,且成气象万千。
在这间窗明几净的工作室里,迎面的书墙上挂着一方匾额,写着“双爵盦(念ān,古字,用于斋号时泛指修行的场所)”三字。案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色印石,在一盏白色的灯下,一位身着深蓝衬衣的年轻人正聚精会神地在刻着什么。只见他微低着头,左手握着一把刻刀,右手轻按在印床上,正在刻一方手指粗细的印章。他的手在微微移动,但是眼神却专注而持久。这个年轻人正是青年篆刻家傅朝阳。
▲ 图片-傅朝阳在双爵盦篆刻
先有篆后有刻
篆刻家,又称印人,他们多是为书画家、收藏家服务。自古以来,印章代表着每个人的承诺与信誉,既可表明身份,又需呈现情趣美感,因此请哪位印人刻章非常重要。印人都得精通“诗书画印”这四项,尤其要懂书法。“篆刻,是篆在前刻在后。篆法不高明,再好的刀法也无济无事。”傅朝阳第一次接触到印章就是在书画课上。那时年幼的他很好奇画作上的红印,就“下手把橡皮弄得面目全非”。十来岁时系统地接触了篆刻,从此他成为了一名印人。
图片-「何可一日无此君」印面
“它是一门小众的艺术,因为要先看懂印章,先得读懂篆字。”说话间,傅朝阳拿出几枚印章。每一枚印章的字体皆具特色,有的饱满厚重,有的细长流美,但都有一股古朴之气,须得细细端详几遍才明其意。这几枚印章多是写着某句箴言,如“老大谁能更读书”,“从吾所好”等。
▲ 文字刻成凸状的称为“阳文”,钤盖出来后为白底红字,称“朱文”。
其中有一枚印是他刻给自己的“朝阳长乐”,意为希望自己开开心心的。四个字均匀地铺满印面,笔调淳厚温润。笔划各自盘旋,又不错乱,有种沉着质朴之气。傅朝阳说,这是汉印文字,形式为满白文,即将白文笔画刻粗,留下仅有一线的红地,乍眼一看好像都是白文,所以称满白文。
图片-「朝阳长乐」印面
错觉的游戏
刻一枚印章,傅朝阳会选那些相对纯净,质地紧密的印石。接着写印稿,再下刀印制,最后是钤盖印蜕。他在刻印时那股专注的神情让周围仿佛都安静下来。傅朝阳却说,那会只是体力劳动,刀法娴熟后一般一两个小时便可刻好。但是真正的脑力劳动,也是影响印章最关键的步骤是在写印稿前后的构思。
图片-「老大谁能更读书」印面
“千里父”这枚印章上,右边为千里,左边为父。“千”字纤巧,位置在上,“里”字端正在下。左边的“父”字则稍稍变形,一撇在正中略上收成弯弧,一捺从上至下蜿蜒贯通,宛若千里之河。虽然两边字数不同,笔划繁简各异,但看上去差不多大。“这就是错觉的游戏。”傅朝阳笑着说,“虽然字体不一,所占空间不同,但是我们却通过字体的大小,布局的错落,文字之间的疏密来营造出统一和谐的感觉。这亦是篆刻的章法。”
图片-「千里父」印面
贵在古意
细看傅朝阳的每一枚印章作品,无论是婉转细长的小篆,还是富于装饰性的鸟虫篆,它们不仅错落有致、疏密得当,而且自成气派,古朴淳厚。在傅朝阳看来,“篆刻毕竟是一门集篆法、章法、刀法、意趣为一体的艺术”,而一枚好的印章应当有古意,不然会流于匠气。印人唯有屏息凝神,将那份高华典雅、经典古朴的美,慢慢地刻在印章上,才能赋予印章那种穿越了千年的厚重韵味与古意之美。
▲印文刻成凹状的称为“阴文”,钤盖出来后为红底白字,称“白文”。
89年的傅朝阳有着超越年龄的沉静与成熟,说话时也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但当提起人们不了解篆刻,或只因为知道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便都认为篆刻家是白胡子老人时,傅朝阳流露出了少年人的志气,“《千里江山图》是十八岁的王希孟完成的,十九岁的霍去病就已是骠骑将军,野心茂盛的年轻人,又有这么多经典与先贤可学习,也可能枝繁叶茂的。”
是啊,怎能让具体印象固化了我们的认知,把人标签化了呢?在傅朝阳的印章作品里,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古着质朴之美,是气象万千的格局。也许这会来自岁月的历练与潜修,但归根结底,是来自人的胸怀,而非年龄。
图片-「书」印面
— 新技能 —
喜欢物道君吗?喜欢就把“物道”置顶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