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油画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的界限(上)

【背景】油画自明朝至民国,虽传入东方,但没有实质性发展。民国一来经徐悲鸿,林风眠等先生大力提倡与引进,在这个国家才有了立锥之地。改革开放前,国内各方面科技传媒落后,作为手动政治文化宣传工具,才给了这种传统西方艺术,在国内有了大力发展的机会。由于各方面综合外力的原因,当然优先发展了,短平快的苏联画派的厚涂画法……现在高校教学实际仍以变了味儿的苏派为主。

徐悲鸿先生的老师法国学院派画家达仰.布弗雷特作品,作品技巧精湛,色层丰富。

代表着古典主义学院派向自然主义发展的高峰。并未实质上对中国写实油画造成影响。

俄罗斯画家谢洛夫作品《少女与桃》画风质朴,极富抒情,宽厚的笔触直接的表达。是70年代主要影响中国油画的俄国绘画大师

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作品,实际上中国50年代中期,研习的基本上是俄罗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的方式。

           改革开放后,国人放眼看世界,发现了除苏联之外的各个国家优秀的,油画作品,巧夺天工使人望洋兴叹……八十年代各种传统的现代的展览在中国展出,也推动了中国各种艺术领域的发展,此处也不赘言。单说油画,很多画家理论家把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主流油画,归类为直接画法和间接画法两种(坦培拉画暂且归为间接画法一类,坦培拉混合技法与油画就不再仔细归类),可是对这方面有了探索和研究。国内外专家这方面亦有不少著述,笔者亦从中有所收益。

19世纪法国学员派大师德拉罗什作品《简.格雷女士的死刑》画风细腻,造型优雅,质感丰富,描绘的瞬间催人泪下,可以说是“电影经典镜头。”

英国现代画家佛洛依德《男人体》画风直接粗犷,极富张力,笔触厚重老辣,似乎从技法上到审美上,很好的跟19世纪学院派划清了界限!

          在长期教学和探索过程中总有人,提问哪张画,是直接画法还是间接画法,实际上即使了解很难具体回答?也不好铁嘴直断。故有今日之文章。如今经过一些年的学习和实践,慢慢我们会发现油画的“间接画法”和“直接画法”,其实是逻辑上密不可分,二者不是泾渭分明,也没办法强行割裂。在美术史上两种画法实际上是长期并存互补,协同进化,并且最终水乳交融的!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经验,仅供绘画爱好者参考。

【间接画法与直接画法的概念】

       间接画法,顾名思义,就是色层之间相互利用,不直接得到一块颜色,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这里的基本绘画方式分两种,即:1,要得到几个不同层次的灰度的灰色,不在调色板上调和而是在已经干燥的暗色上提亮色,利用覆盖色的薄厚使其产生光学灰。典型技法,在较深的有色底子上提白或提亮。总之是往高明度走。2,要得到高纯度的亮颜色,在亮色上,画上透明色或半透明色,通过薄厚变化,形成亮而纯的色彩,被称为“罩染”(Glazing实际翻译成“釉染”也可以,但这个词更形象,你想陶瓷做好了胎上釉,和古典油画画好了底层画,釉染是一个道理,罩染反而更容易和国画里的提白罩染相混淆,因此以下改称“釉染”)。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在色层当中,就产生了间接画法。西方的古典油画,是分色层的,最简单分发:素描层,底层画(或低层描绘),覆盖层(或上层描绘)。有效色层至少有这几层就可称为“古典间接画法了”。

所谓间接画法就是利用已有的底色画画,光学灰,是利用亮色薄凃在暗底色形成的,不同明度的灰。

而罩染发正相反,利用底子的亮度,形成不同明度的亮颜色。光学灰和罩染,是不同于在调色板上直接调色覆盖的。后者即为油画厚涂法。

西方间接画法简单示意图:翻译自上而下,上层绘画,隔离层,底层绘画,有色层,素描草图层,石膏底子,木板。

18世纪英国绘画大师雷诺兹,半完成作品。底层画完成以后准备釉染,传统间接画法的底层画和釉染,可以理解为给陶瓷上釉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变化很多,因为画家的底层画都相同。

卢浮宫意大利馆展示的一幅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当然是坦培拉所做的底层画,展现了,浅底子提白呈现的底层画,光学灰关系十分微妙,相对平面,体积待进一步釉染。

17世纪的一幅油画的底层画,暖底子以棕色,白色,黑色描绘,暗部透,亮部厚,光学灰主要行程于中间。和伦勃朗及其他传统荷兰画家一样有着坚实的底层,以待釉染。

凡戴克底层画,已更加透明,相对来说这一色层光学灰比较丰富。这是弗拉芒绘画和荷兰绘画很大的不同。当然这源自鲁本斯的伟大改革。在此基础上,不必画十分细致的底层画, 即可以薄凃的方式釉染多遍完成画作。

       但是这个间接变化很多,底层画的描绘方式也有很多:有深色底子提白提亮的方式,有浅色底子提白提亮的方式,甚至有后期出现了“半直接画”的方式(也就是底层画颜色变多所致)。但这些方式都有几个共同特征:1,画面往往偏亮,等干以待下一色层“釉染做色彩上的补充”,会给釉染留余地。2,是以素描关系,以形体塑造为主,往往放弃表面细节,尤其没有色彩上的细节,因为细节是后面色层的事。3,必须干燥以待下一色层(这个过程坦培拉乳液底层画有一定优势,纯油画底层画干燥太慢则处于劣势),因为无论是那种底层画,在不干燥前提下,连续性操作完成,无疑会被视为“直接画法”(当然真正画起来的时候就管不了那许多,毕竟画画就像街头斗殴是不择手段的事),不等待干燥,又怎么体现多层间接画法的奥义。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底层描绘,也不一定是一遍完成的,绘画不能量化。

可以像伦勃朗一样,把底层画的亮部画的很结实,再以透明色半透明色,反复式的釉染。

像德拉克洛瓦《肖邦肖像》一样,底层画基础上直接去半透明的薄涂,其也可称之为釉染,釉染不是只允许使用透明色,所以简单理解釉染就是薄画法

当然可以向鲁本斯晚年一样,几乎接近直接去画,所以怎么样釉染,用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完全取决于底层描绘到什么程度。底层描绘的越不透明,釉染色层越相对透明。当然釉染不是一个色层覆盖那么简单,也是反复运用光学灰和罩染的一个过程。

一幅文艺复兴后期的意大利绘画,釉染层以下的提白色层明显,因为油画的间接画法,有底层画的情况下,底层画最好速干,才符合油画釉染的要求。这个时候坦培拉乳液起到很好的作用,它类似丙烯,亲油也亲水。纯油性材料的绘画,最好不建立底层画,直接油画材料薄凃。这也是委拉斯凯兹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油画家,反而使用大量使用“直接画法”的缘故,因为那个时代的底层画多是坦培拉乳液。

实拍伦勃朗的绘画,有些位置甚至没有釉染直接保留底层画,如人坐的凳子,有些色层极其丰富如手,而脸部似乎只有一层釉染。所以釉染色层是不确定的,过程中是继续提亮产生光学灰,还是罩染。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颜色有多薄,含不含白,几层?这些问题不能去量化。必须在实践当中积累

      再说在上层描绘中,釉染这种操作的变化也不少,因为他是对应,底层画变化而变化的。有纯透明色釉染的情况,也有含白薄涂的情况。当然对于画面的主要部分,很难一下子操作完成,需要等色层干燥后反复提白或提亮,以这样的方式逐渐进入细节刻画,最终完成。也有一部分画家,习惯把这个细节描绘和底层描绘,称之为“中层描绘”,我觉得都没有关系,毕竟色层变数不能量化,每个人画画的节奏也不同,局部需要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有些背景可能一两个色层就够了,而主要人物面部需要五六个,甚至更多的色层。所以所谓的上层描绘,实际上也是,光学灰和罩染反复应用的结果,因人而异因画而异不好量化。

    这是间接画法的概念,其实可以称之为多层透明画法,但只要一叫出名字,就会有歧义,毕竟透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伦勃朗故居展示伦勃朗和他时代常用的矿物色粉和色淀

伦勃朗的弟子杜《自画像》,实际正正使用的颜色并不多。

即使是到了大卫老师维恩时期,也没有特别多颜色的使用,为什么简单的颜色可以画的如此丰富,当然是画法的原因,如果是厚涂法一定不是这样的结果。

19世纪末西班牙绘画,外光和色料科学的发展,给了人们厚涂色彩的可能性

    我们再来聊聊直接画法,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调出最终的颜色来,覆盖上去,极端的直接画法实际上就类似打印机。但真正意义上不透明的直接画法,大面积彻底流行是在20世纪了,在古代是不可能也做不到,原因就是古代没有丰富鲜亮的矿物颜料,能找到的稍有的动植物提取色,类似于染料,还得掺加硫酸铝等添加物做成色淀颜料使用,例如胭脂红,天然茜素红。要得到鲜亮的紫色几乎是不可能,蓝和红调和纯度亮度都不够,只能借助釉染法得到。因此在上古时代没有使用直接画法的条件,即使使用也只是用简单的几种颜色画出一个色层,接下来还得依赖光学灰和釉染法。直接画法是靠大量颜色(一般会含白)调色,覆盖而完成。这样画无异于打印机技术,或水粉长期作业了。从历史上考虑,这样的直接画法,在20世纪以前其实不存在纯粹的100%覆盖的直接画法。17世纪末出现的油画直接画法,实际上是间接画法的一种快捷方式,就是把从前的底层画抛弃,调和颜色趁湿去画,但画法上也是以素描关系为主通过色层提现色彩,靠几个色层反复完成。色彩是半透明或透明的,不透明色很少。有点像我们今天用电脑手写板画画,很多颜色调成半透明的阈值,只是传统绘画要求底子的附着力,油和笔,以及画家手的高度配合,才有可能,趁油画未干,顺利衔接好一幅画,否则就只有等干操作,也就和间接画法差不多了。认真对比,委拉斯开兹,戈雅,萨金特,马奈,可以看到早期直接画法的逻辑和间接画法是一样的,原因就是颜色品种少,丰富的色彩只有靠色层。

委拉斯凯兹中晚年的直接画法,实际上可以称作古典直接画法,它不建设坦培拉底层画,以多色层油彩薄凃而成,当然色层有薄有厚,分别得到古典间接画法当中的光学灰和罩染的效果。因为直接画法很难再像间接画法一样形色分离处理,所以趁湿衔接,不会比间接画法结实。因而他主动弱化中间调,强化高光和重颜色虚实,此绘画方式影响了大量后世画家。

布格罗的直接画法是学院式的直接画法,衔接精致,画风细腻,但基本保持暗部薄,亮部厚,反复使用透明与不透明色彩的办法

很长一段时间看马奈是以委拉斯凯兹为模板的,但实际上他更像他的老师库退尔,画风厚重直接,没有委拉斯凯兹强烈的薄厚虚实对比。

萨金特在造型方式上吸取了委拉斯凯兹,相比委拉斯凯兹亮部和暗部都要厚,但是色彩上借鉴了印象派,强烈的能暖变化,但萨金特本身颜色用的品种并不特别多。

从上至下英国风景大师透纳作品,风格技法的转变更明确,他从有底层画的间接画法,到有罩染的多层直接画法,在以后到几乎是用不透明色直接画。在向直接画法转变的过程中,外光风景是起到了急先锋作用的。因为道理很简单,外光光照下色彩纯度极高,如果需要提白建立底层画到处都是白,不如换块儿白布直接釉染了。

       但再怎靠色层有些亮颜色,依然调不出来,这也是风景画在18世纪前很难发展,只能画黄昏和清晨风景的原因。19世纪以后,化工业大发展,有了亮颜色,外光风景的亮度确实不一样了。也可观催生出,印象派和油画画法的直接化。即便是这样油画始终是多层画的,直接画法当中也在大量运用间接画法的原理(光学灰和罩染的原理)。

       如果说,不画单色底层画,直接调色去画,就算是直接画法的话,那么这个概念不好划分的。因为间接画法当中的单色底层画,自古以来就不是死的方法,可以允许三四种甚至更多的颜色后面控制底层画的素描关系。如果这样的底层画,趁颜色未干,直接薄涂衔接上一两色层,甭管透明色还是覆盖色,也就可以称之为直接画法了。所以从直接画还是间接画这个角度,是很容易混淆的,因为相对于厚涂覆盖法,都是间接的。那有底层画的间接画法就更间接一点而已。可见间接与直接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这一点从19世纪学院派绘画可以见到端倪,因为绘画本身就是直接与间接,透明色与不透明色的混合体。

    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纯粹的直接画法或间接画法,因为所谓直接画要靠间接画调整,间接画要开直接画补充。画家也不可能在画画过程中,只使用透明色,或不透明色,更不可能机械的分开白色和透明色去画(这样效率不高)。古典间接画法和直接画法又都是多层的,我们只能说在某一历史时期局部的单色底层画,逐渐消失演变成彩色底层画了。这个节点大约在17世纪,但直到19世纪,单色底层画也没有从历史上彻底消失,仍有人偶尔在用这个方式工作。所以只有相对的间接与相对的直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油画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的界限  画法  画法词条  油画  油画词条  界限  界限词条  间接  间接词条  直接  直接词条  
收藏书画

 英国艺术家Frederick M...

大图模式弗雷德里克 摩根 (1847年/ 1856年至1927年),是英国画家肖像,动物,家庭和国家的场景。摩根是最伟大的英国流派的画家。摩根1847年出生于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