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之大,无奇不有。我们都知道,金属铁在自然的氧气环境下会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形成生成一种红色的氧化物质,那便是铁锈。所以,家中的金属器具都要好生保管,以免时间长了会生锈。那么,你又是否知道,在瓷器上,也会生锈呢?你没见过,并不代表不存在。今天,就让小编带揭秘一下瓷器上的锈迹之谜。
▼瓷器表面上的"锈"究竟是什么
其实,瓷器上的锈,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三氧化二铁(铁锈)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实则是一种利用铁锈物质作颜料的饰彩花纹,这种花纹便是瓷器中的铁锈花。严格意义上讲,铁锈花不完全算彩绘,因为它的"花"有些是淋洒上去,另一些才是画上去的。
铁锈花作为一种花纹彩装饰,其实用含有氧化铁的斑花石作颜料,在在施好黑釉的瓷坯上描绘图案,用含氧化铁的斑花石作着色剂绘纹饰,经高温烧制而成。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图案中的铁晶体呈现出斑斓的铁锈红色,因其花纹绚丽独特,故名铁锈花。因为其独特,逐渐成为北方磁州窑系宋、元、金时期的特有品种。
据考古学家化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铁锈花色是以铁元素为着色剂的。特点是釉层里呈现灿烂的褐色花纹,宋代山西黑瓷即见有此种装饰。清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也有铁锈花的生产。其釉料中除铁外,还有适量的锰,釉面呈赤褐色。清寂园叟《陶雅》有载曰:"紫黑色釉,满现星点,灿烂发亮,其光如铁"。
▼铁锈花究竟有什么魅力?
2017年春,香港嘉德春拍"抟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专场中,一件宋金时期的黑釉铁锈花玉壶春瓶被作为拍卖专场的封面器物,并在拍卖会上拍出了六百多万港币的天价。拣选、解说器物的标准、理念等逐渐为更多的人士接受与认可。由此把"铁锈花"这个在陶瓷里本是一个非常小众审美的品种,推到了大众面前。
北宋或金 黑釉铁锈花叶纹玉壶春瓶 2017年香港嘉德
"铁锈花"这三个字似乎挺着就不正经,甚至乎还有点土。如果对中国陶瓷不太了解的人,光从名字判断,很难想象出它的样子。在大众的目光下,铁锈花瓷器逐渐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原来,在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北方,不少窑场在生产白瓷、青瓷的同时,也在烧造黑瓷。当时的绝大多数黑瓷都不带纹饰。进入宋、金、元以后,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政权控制的时期,黑色瓷器开始流行装饰。
由于黑瓷颜色较深、与白瓷比较,在上边表现纹饰十分困难。所以只能借助釉色的对比来显示图案。"铁锈花"颜色近乎于橘色,在黑色瓷器背景的衬托下,更加艳丽夺人眼球,所以很快便在北方大地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铁锈花"的制作是在施好黑釉的陶瓷坯体上,用含氧化铁的斑花石粉末做着色剂绘画纹饰,然后再用高温烧造。由于斑花石当中的氧化铁含量不一,烧制很难控制,所以用这种颜料绘画的纹饰,等瓷器烧好后十个有九个都不能完全随人愿。不是发色暗了,就是完全烧飞了。所以说,烧制铁锈花瓷器,还要像赌石般碰运气。因此,品相上佳的铁锈花瓷器弥足珍贵。
聪明的古人自然不会被这些困难吓退。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提高铁锈花瓷器成品率。"铁锈花"大多数都是以简单的点状或者条状纹样做装饰,只有极少数的高档器物上才表现各种花卉纹饰。如此一来,就可以将失败率尽可能减到最低。因此,画上去的铁锈花一般有两种图案,一种是花草,另一种是飞鸟。
所以这种装饰技法,不能像白地黑花那样,画出细致的图案。宋人于是采用了大写意笔法,潇洒的寥寥数笔,完成主题图案。这种写意的装饰,经常出现在体量比较大的器物上,如玉壶春瓶、嘟噜瓶等。唯有大器,才能展现大写意的美。
早年,与北宋五大名窑相比,磁州窑瓷器一直未被世人重视。但自上世纪初叶开始,它首先引起了欧美,特别是日本等地区学术界、收藏界的高度重视和青睐。凡有实力之博物馆、财团、个人等都想争相收藏。其中的黑釉褐彩(铁锈花)品种,在传世的磁州陶瓷中,已经相当少见了,成为一批知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金代 磁州窑铁绣花玉壶春瓶 观复博物馆藏
在真正意义的瓷器没有诞生之前,上层社会大量使用漆器,这种器物的色彩组成同样用"黑""红"二色。漆器黑色的大量使用耦合了当时的宇宙观,宇宙之底为黑色,神秘而有力量,内敛深沉。视觉冲击感强烈的铁锈花,便有此种审美取向。当时它在北方的影响力非常之大。这或许和北方人民粗犷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
香港嘉德拍卖的那件黑釉铁锈花玉壶春瓶,不光纹饰画的精美生动,而且黑色的地子、铁锈色的花朵都达到了人们当时预期的样子,图案清晰写实,没有因为窑火控制的原因发生偏差。另外这件玉壶春瓶传承有序,先后为日本藏家藤井善助、大须木水寿珍藏,并著录于《黑与白——宋磁》一书。拍出这么一个高价完全在情理之中。
"铁锈花"本是中国宋金时期北方流行的一个很小众的陶瓷品种。几百年后的今天,居然打破了时空、地域、审美、文化等等的诸多界限,逐渐成为收藏者们所钟爱的瓷器。如此精致优美的瓷器,你是不是也想拥有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