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商代青铜器判断的方法,没那么难

商代青铜器判断的方法,没那么难

  

 1,高古的铜器大都由陶范法铸造而成。陶范法就是将要铸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块,并有内范和外范之分。铸造时,把范块合拢成型,铜液就从内外范的间隙中浇入,冷却脱范便成就一件铜器。那么在铸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拢范块的交接处,必定会留下线痕。尽管有的明显处会做些铸后打磨,但像耳、足、底等内侧或其他隐蔽处的痕迹是磨砺不掉的,而且当年的铸造者亦根本没有将这些范线清 除的习惯。

 2,观察古铜器表层和锈层也很重要,因为当从器形或制作工艺上难以确其真假时,可以通过鉴别其表面锈色的好坏来断定是真品还是赝器。由于商代青铜器埋于土中上千年,铜锈会层层发出,但各个地域的商代青铜器表锈色却不甚相同,这与不同的地下水质和其他有机物腐蚀其表面,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如安徽地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锈层呈灰绿色;而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则见有翠绿色的锈层,亮晶晶的,人称“水坑”器中原地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锈层丰富,锈色多变,或黑灰,或枣皮红,或灰绿,或银白。于是行家们又分别称这些锈层叫“黑漆古”、“枣皮红”、“绿漆古”、“水银沁”等。这些锈层很坚硬,即使用刀刮划,也只是一些锈斑脱落,与伪器的锈层是完全不同的。假锈层的做法多种多样,假的地子用盐硇砂,锈色用盐酸水浸泡,或用硫酸铜加绿色颜料和氨水调合。但生出的新锈色泽单调,不像出土锈层敷一层、丰富多变、带有滋润感。现在市场上看到一些仿古商代青铜器,大多呈粉绿色,手感很差,即有些黏手和脱落的感觉。有的则乌黑发亮,像是熟坑器,但器表没有一点色泽滋润的感觉。

 3,从器物的安全考虑,我使用了自制的竹签,轻轻地划了器物背后面的地方,划时要考虑找些凹处,不明显的部位,划后便露出新铜,便知此器是伪制 的,而且是近代仿的。大家都知道,铜器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自然界的各种侵蚀,才有了表面层的地子。各种颜色的地子是历经千余年腐蚀生成的,因此很 结实,就是地子掉皮后,铜器表面为麻沙地。而新铜的地子是后作上的,用胶或颜色作上,很不牢固,颜色掉后,呈现出平地,细看会有打磨的痕迹。

 4,商代青铜器铜锈和铜质的鉴定,可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铜锈的结晶形态及生长状态,真品商代青铜器的铜锈像块状型,可以发现新铜锈和老铜锈有很大差别,仿古商代青铜器的铜锈只是沉浮在表面。而且,真品商代青铜器铜锈层次感非常明显。商代青铜器的氧化层和氧化结晶体特别明显,可用放大镜观察。这种氧化层和氧化结晶体相连为一体,有颗粒状和多边形,有的形成线条状,而且,真品商代青铜器的氧化层结晶体颜色是宝石蓝。仿古商代青铜器氧化层,没有块状和多变形结晶体,而且,铜锈结晶体灰暗,一般都是颗粒状,没有光泽,绿中发灰色,没有自然形成铜锈感。真品氧化层的结晶体,仿古商代青铜器无法仿制。

 5,首先从锈蚀的层次上看,古铜器上生长的是自然的陈年锈蚀,有明显的层次感。一般从外到内可分为锈土结合层、主体锈层和底子锈层。锈土结合层上常见铜器锈蚀与地下环境中的附着物,如泥土或碳化后的草木屑等;在锈土结合层的下面有一层绿色或蓝色的结晶锈就是主体锈层;在主体锈层以下就是紧贴铜器的黑或红褐色的氧化膜层,即底子锈层。

 6,长久以来,青铜器没有搭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狂飙的顺风车。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西泠秋拍推出内地首 个青铜礼器专场,表明青铜器重新回到公众视线,青铜器收藏板块或回归常态。

 7,在中国古代的铸器史上,青铜器的出现可谓是一段极其灿烂而辉煌的文化。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了极其成熟的冶炼和制造青铜器的技术,诸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造型精美,而且还经久耐用,存放在地下数千年依然保存完好。然而,在两汉之后,随着铁器的兴起,青铜器却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令人不由得感到扼腕长叹,那么,导致青铜器彻底消亡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商代  商代词条  青铜器  青铜器词条  判断  判断词条  那么  那么词条  方法  方法词条  
收藏

 版别最少的九年袁大头特征图解

大头系列四个年份中,目前所知九年的版别最少(不包括军阀版和私版),公认版别主要有九年粗发版、九年中发版、九年中发配小嘉禾、九年精发、九年精发三年背(大嘉禾)、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