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术
公元16世纪末到整个17世纪,日本绘画史上出现了几位特别引人注目的画家。他们是本阿弥光悦、俵屋宗达和尾形光琳。在他们手里,日本绘画更清晰地展示了自己的面貌。本阿弥光悦的刀剑、莳绘以及书画等创作是承上启下的一条强韧纽带。俵屋宗达和尾形光琳吸收了大和绘、水墨画、障壁画、狩野派、士佐派的营养,与日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粹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日本美术的收容性、简洁性、装饰性和抒情性等特点,使之成为一种自觉地协调各种美的因素的典型的日本美。其高度概括的、富于生气的装饰感成为后来日本美术的基本个性,对后来者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本阿弥光悦(1558-1637年)通称次郎三郎,号太虚庵、自得斋(自德斋)、德有斋(德友斋)。他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的书法家、艺术家,开创书道光悦流,被誉为“宽永之三笔”的第一书法家。此外他在陶艺、漆器艺术、出版、茶道亦有涉猎,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他常绘制四季花草、鹿、鹤等,制作和歌卷或新古今集色纸帖等书画一体的作品,同时将和歌及绘画与漆器结合起来,创作了具有崭新图案和造型的漆器作品,如《舟桥莳绘砚箱》、《左义长莳绘砚箱》、《鹿莳绘笛筒》等。
《舟桥莳绘描金砚箱》上隆起的盖子,造型丰满,使人联想到宗达绘画作品中所出现的土坡的形状。他采用了藤原时代流行的“苇手绘”花纹图案,在隆起的金地箱盖上,用“凸纹描金”表现船只,上面再横卧一条宽宽的浮桥,其造型和构图极为大胆。砚箱盖子上还行云流水般地写有古诗中的一节诗句。
《舟桥莳绘砚盒》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陶瓷方面,他采用红土烧制的窑裂纹茶碗,具有特殊的光泽美,被誉为光悦釉,重要作品有他为女儿出嫁时制作的《不二山》茶碗,至今仍被视为无价之宝。(不二山:指的是今日的富士山。它隐喻富士山的美与大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女儿曾用自己的和服袖子包过此茶碗,故又被称为“振袖茶碗”而为众人所知。
《不二山》
《光悦卷物切》
他与表屋宗达及尾形光琳并称琳派的创始者。琳派(りんぱ也称做“光琳派”)是桃山时代后期兴起活跃到近代,使用同倾向表现手法的造形艺术流派。
本阿弥光悦书 俵屋宗达画《莲下绘和歌卷》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本阿弥光悦笔 俵屋宗达绘《鹿下绘》
本阿弥光悦笔 俵屋宗达绘《鹤下绘和歌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