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了解背景是前提
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东京汴梁翰林图画院有一位翩翩美少年——王希孟。希孟曾入过画学,画学是向翰林图画院输送绘画人才的,但他却未能进入翰林图画院,只能被分配到文书库供职,而这项工作不是宫廷绘画的创作机构,只是承担抄账、编目等书吏的工作。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为了心中那伟大的梦想,他屡屡作画呈现,最终引起了宋徽宗的关注。皇帝见他如此执着且有慧根乃可造之材,于是亲自教授。正是徽宗皇帝这一举措,成就了一个年青人的梦想。让他得以施展才华,将毕生功力付诸于一张传世巨作中。
他用了半年的时间终于绘成了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在王希孟笔下呈现的,是商旅繁荣、文人雅集、渔夫劳作等真实生活的描绘,整个画面呈现的是一种平静、详和、富贵有序的理想社会图景。
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是大青绿山水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独步千载。
第二步:铅笔打稿是基础
开始便是铅笔定位,起稿,光这一步骤就将近一日。由于原画有11米长,按照现在的册页长度是不可能全盘复制下来的,就需要对原画进行一定的选择与删减,同时还要做到无缝对接。
第三步:墨线起稿是关键
接下来是墨线起稿,由于该画是大青绿山水,所以皴法不宜过多,另外此画属于绢本,墨线是好控制的,但是册页则不同,属于生宣,墨线控制不好就容易洇开,同时墨线不能太重,这样只能在淡墨中加入少量三绿来达到目的。这期间家中老人正生病住院,所以后半部分是在医院陪床时晚间完成的。
第四步:层层染色是核心
最后一部,也是最难的一步就是染色,如果染不好,会把一张好的墨稿染得一塌糊涂。这就需要耐心与恒心。画青绿山水一定要以赭石来打底,否则直接上青绿颜色会显得画面单簿而不厚重。要用小碗调非常稀薄的淡赭石色来渲染山石的凹处,不够的地方可以再进多次渲染。由于是大青绿山水画,所以树木在这里没有先画好,主要是考虑到墨色被颜色覆盖后就会发灰,最终染完后再进行树木的添加。
之后等赭石色干到七八成时,可以在赭石色中加入少许三绿来接染方才的淡赭石色,注意一定要淡,只需有些绿的感觉即可,再逐渐多加入三绿接染,让绿色调与下方的暖色调进行很好的过渡。
之后再用纯三绿进行罩染,由于三绿与三青色都属于石色,所以覆盖线条的能力太强,所以一定要先淡后浓,以透出下方的线条来为最佳。《千里江山图》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些山峰上的孔雀蓝色,历经千年仍鲜艳如初。据《国家宝藏》主持人介绍,这些颜料是当时举全国之力采集来的,比现在昂贵的翡翠玉石仍高贵不少。现如今哪里去找这些颜料?我只好用群青来替代来提醒这些山峰,考虑到群青的遮盖能力仍是很强,中间加入一些酞青兰来达到既提醒又通透的目的。
大的面积统染完毕,就要进行树木、房屋、人物、舟桥的刻画,这也要需要耐心。仔细看原画,通过放大镜,竟然看到路上还有毛驴驮货,越画越觉得作者王希孟了不起,这么细致的景物都刻画得一丝不苟。
终于完工了,长出一口气!完成此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冥冥之中与王希孟的这次隔空的艺术交流让我的心态更平和。看着完成的这张作品,感觉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千里江山。
名师王亚男简介:
王亚男,男,河北省保定市人,1973年9月出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山水画协会会员、河北省美协会员、中国彩墨山水艺术沙龙副会长。
绘画师从著名画家曾刚、施云翔、任泽涛等先生,倡导“笔墨当随时代”,立足中国画优秀传统,从发掘中国古典绘画的色彩传统入手,参合西方现代美术色彩观念及构成观念,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彩墨艺术风貌。
其作品将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与现代性色彩巧妙地结合,注重色墨交融、点线面的构成和色彩情感表达,用笔灵动,个性鲜明、构思精巧、画面清新富丽,艳而不俗,富有阳光感和生命意识,呈现出活力勃发、张扬个性、积极进取的当代文化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