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38期)

定期更新各大博物馆高清馆藏,展览陶瓷数据,潜心打造在线馆藏陶瓷数据库,方便随时查阅。

光绪白里红五蝠外黄地粉彩盘   

白里红五蝠外黄地粉彩盘,清光绪,高3.1cm,口径16.6cm,足径9.5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里白釉,盘心矾红彩绘5只蝙蝠。外黄地粉彩绘各式缠枝花卉。底白釉书矾红彩“大清光绪年制”6字楷书款。、

光绪粉彩花蝶撇口瓶   

粉彩花蝶撇口瓶,清光绪

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   

“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清光绪,花盆高11.4cm,口径17cm,足径11.7cm;盆托高3.6cm,口径17cm,足径13.4cm。  花盆折沿,深腹,圈足,底有两个对称圆孔。通体青花装饰。折沿上篆书一周“寿”字,间绘蝙蝠,口沿边绘朵花。盆腹绘松树、牡丹、芭蕉。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盆托折沿,浅壁,圈足。外壁青花绘折枝牡丹。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体和殿是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的用膳之处,署“体和殿制”款的瓷器是慈禧太后的专用器。这件器物的纹饰寓意“福寿双全”。

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   

“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清光绪,高3.6cm,口径17cm,足径13.4cm。  盆托折沿,浅壁,圈足。外壁青花绘折枝牡丹。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体和殿是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的用膳之处,署“体和殿制”款的瓷器是慈禧太后的专用器。这件器物的纹饰寓意“福寿双全”。

光绪宜兴窑冰心道人款紫砂圆壶   

宜兴窑冰心道人款紫砂圆壶,清光绪,高13.2cm,口径8cm,足径6.5cm。  壶体为球形,半球形盖,圆珠钮。口、盖扣合紧密。腹一面刻绘山石花卉,另一面刻绘变体篆书诗文,落款为“右兄光毅铭,歧陶摹古并镌。”盖内与壶底分别钤篆书“寿珍”、“冰心道人”印款。砂泥呈铁褐色,包浆细润。壶体造型圆润丰满,浑厚稳重。  “寿珍”即程寿珍。

光绪窑变釉杏元瓶   

窑变釉杏元瓶,清光绪,高29.5cm,口径10.7×9cm,足径11.8×9.2cm。  瓶长方形,直口,溜肩,鼓腹,方圈足。颈侧对称置贯耳。口下至肩转折处呈委角状。通体施窑变釉。足内露白胎。外底阴刻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  窑变釉到了晚清多以红色为主色,交相辉映着黑色斑块。这种定式,为现代景德镇“三阳开泰”釉奠定了工艺基础。

光绪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圆花盆、盆托   

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圆花盆、盆托,清光绪,花盆高11.1cm,口径17cm,足径11.7cm;盆托高3.4cm,口径17cm,足径13.1cm。  花盆圆形,折沿,深腹,圈足,底有两个渗水圆孔。内壁施白釉,外壁淡黄釉地上绘粉彩芭蕉、牡丹、松树纹。外底施白釉,署矾红彩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盆托圆形,敞口,折沿,圈足。外壁淡黄釉地上绘粉彩牡丹,折沿边饰青花回纹一周。外底施白釉,署矾红彩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光绪宜兴窑愙斋款紫砂提梁壶   

宜兴窑愙斋款紫砂提梁壶,清光绪,通高13.5cm,口径6.55cm,足径10.9cm。  壶方形委角式,方口,方足,短弯流,高提梁,方形盖,拱形钮。深栗色砂泥。器身一侧刻隶书“小楼一夜听春雨”,另一侧刻隶书“一片冰心在玉壶”,署款“南林氏”。盖内与壶底分别有“国良”、 “愙斋”阳文印款。  壶的整体造型方中有圆,圆中见方,柔和工致。  “愙斋”即吴大澂(1835—1902年),号愙斋,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擅书法,精篆刻,绘画功力湛深。尤其酷爱紫砂壶,亲自设计壶式,与当时制壶名家合作制壶,所作砂壶常有“愙斋”款。此壶的款识“国良”指俞国良。俞国良是清末民国初年的制壶大家,其作品红大传炉壶于1932年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此壶为吴大徵与俞国良合作完成。

光绪“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纹高足盘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纹高足盘,清光绪,高11.3cm,口径24.7cm,足径9.7cm。  盘敞口,浅弧腹,下承以中空外撇高足。通体内外松石绿釉地粉彩装饰。外壁绘藤萝花。高足上凸起金彩单箍,单箍以下绘海水江崖纹。盘内绘藤萝花和月季花,一只雀鸟栖于藤萝枝上,口沿下空白处自右向左署矾红彩楷书“大雅斋”三字,旁钤矾红彩篆书“天地一家春”图章式款。  “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内一处建筑所挂的匾名,传说这是慈禧(当时是兰贵人)在咸丰四年春天被皇帝宠幸发迹的地方,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大雅斋”则是慈禧太后为自己的画室所起的名字。署有这两种款的瓷器是光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为慈禧太后烧造的专用器。

光绪青花松鼠葡萄纹碗   

青花松鼠葡萄纹碗,清光绪,高11.2cm,口径22.3cm,足径8.8cm。  碗口微撇,圈足。外壁通景以青花绘松鼠葡萄纹,葡萄枝叶繁茂,松鼠穿跃其间。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器青花青翠艳丽,纹饰饱满生动,为光绪官窑仿清初康熙官窑的佳作。

光绪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   

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清光绪,通高8.8cm,口径11cm,足径4.4cm。  碗圆盖,抓钮,口微撇,弧腹,圈足。以粉彩为饰,盖口沿涂金线一周,碗内壁施白釉,盖面及碗外壁施绿釉,其上绘飞鸟和花卉纹。盖钮里及碗外底以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碗是在翠绿色地上用紫、黄、草绿、深绿色描绘花纹,十分别致。图案与光绪元年(1875年)和二年(1876年)生产的大雅斋款瓷器图案风格相近,或为同一时期的产品。  盖碗的器形有撇口式与直口折沿式两种,腹部下收,圈足,盖多扣于碗的内口。

光绪黄地紫绿龙葡萄纹碟   

黄地紫绿龙葡萄纹碟,清光绪,高2.3cm,口径13cm,足径8cm。  碟撇口,弧腹,圈足。通体黄地施彩。碟内饰双环线,里心为二龙戏珠纹,二龙一紫一绿。外壁饰四组折枝葡萄纹。外底墨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为瓷器釉上彩产品。其烧制过程是先在素胎上刻以纹饰,覆透明釉入窑烧造,然后在刻好的纹饰上按需要绘彩,其余部分施黄釉,再入窑低温烧成。

光绪粉彩龙凤纹碗   

粉彩龙凤纹碗,清光绪,高6cm,口径13.9cm,足径5.4cm。  碗口微撇,弧腹,圈足。碗内光素。外壁以粉彩装饰,有红、粉、蓝、黄、翠绿和金彩等多种色彩,缤纷艳丽。近口沿处的黄釉地上绘蝙蝠、桃和“卍”字,外腹饰龙凤戏珠纹,间以祥云纹,龙凤图案的笔触较为呆板,近底处饰变形莲瓣一周。外底署红彩“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碗为典型的清宫用瓷器。

光绪粉彩江山万代纹碗   

粉彩江山万代纹碗,清光绪,高6.5cm,口径12.2cm,足径4.9cm。  碗直口,弧腹,圈足。碗内光素。外壁以粉彩为饰,口沿描金及红线各一周,腹部主题图案绘海水江崖,以江水、山石表示江山,其上为六组不同色彩的飘带,每组飘带的中心都有描金“卍”字,寓意“江山万代”,此为光绪时期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外底署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碗分别用金彩、矾红、蓝、绿、深粉设色,色彩华美富丽。

光绪青花婴戏图碗   

青花婴戏图碗,清光绪,高7.4cm,口径15.5cm,足径5.8cm。  碗撇口,弧腹,圈足。外壁以青花装饰,发色灰蓝,口沿和足墙各有青花双环线一周。外壁绘两组婴戏图,婴孩或穿肚兜,或穿宽衣肥裤,嬉戏玩耍,天真可爱。两组图间以树木、山石、花卉相隔。外底有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以儿童游戏为装饰题材称为婴戏图,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婴戏图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清代瓷器上出现婴戏图,缘于康熙朝社会生活稳定、人口增长较快。在那种大背景下,婴戏图成为习见的艺术画面,并使宫廷艺术品受到影响。同治、光绪时期婴戏图也多见。

光绪宜兴窑绿地粉彩公道杯   

绿地粉彩公道杯,清光绪,通高6cm,口径12cm。  此为宜兴窑作品。杯呈荷叶状,圜底,钉状三足。整器以宜兴紫砂为胎,内外施绿釉,外壁点缀团花。杯内心为一头梳双髻、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仙人,面对一施黄彩的圆柱而坐。圆柱中空,内有紫砂陶质细长浮柱,作寿星状,圆柱上围绕浮柱有5个红点。  公道杯产生于宋代,在饮酒时用于行令,以助酒兴。此杯圆柱上的5个红点分别指向在座的饮酒之人。当酒慢慢倒入杯中时,圆柱中之浮柱缓缓上升,寿星面对哪个红点,便由相应之人饮酒。浮柱上有刻度,当刻度露出时若还继续斟酒,则被视为有失公允,酒会从仙人身下的小孔处流出杯底。

光绪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   

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口径15.2cm,故宫旧藏。  此碗内壁以青花为饰,绘松、竹、梅、灵芝等图样。内底心于青花双圈内绘山水背景,以三只神态各异的羊为图案中心,寓意“三阳开泰”。碗外壁施黄釉,上饰折枝桃花,并以开光留白的方式,在三个圆形空间内分绘三羊,与碗内心的三羊相呼应。  碗底以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楷中带行,表现出光绪朝御窑瓷器款识的特征。

宣统红彩双“喜”字碗   

红彩双“喜”字碗,清宣统,高9.3cm,口径21cm,足径8.8cm。清宫旧藏。  碗敞口,弧壁,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内光素无纹,外壁腹部红彩满书“囍”字,外口沿处蓝料彩绘如意云头纹一周。  查1925年刊发的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此碗置于西六宫中的体和殿内。溥仪自宣统三年(1911年)退位后,民国临时政府给予清廷一系列优待政策,使得溥仪能够在宫禁内继续生活,而体和殿也是其曾经居住的宫殿之一,此碗应为溥仪曾经使用的生活用品。

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  瓶撇口,长颈,肩凸起弦纹,圆腹,圈足略高微向外撇。主体图案青花绘缠枝莲,辅以海水、如意云头、蕉叶、回纹、变形莲瓣和忍冬纹等边饰。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  清代皇帝特制赏瓶用于赏赐有功的大臣,始于雍正,终于宣统,其器型有一定之规。此件赏瓶十分精致,是一件标准的官窑器。

宣统青花双“喜”字桃蝠大碗   

青花双“喜”字桃蝠大碗,清宣统,高9cm,口径21.1cm,足径8.5cm。清宫旧藏。  口微外撇,弧壁,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碗外壁以青花为饰,满绘缠枝莲纹,间以蝙蝠与桃实纹样,并对称书四组双喜(“囍”)字。  以“双喜”字作为瓷器的装饰纹样,在民窑中出现较早。在官窑瓷器中清早期偶有发现,清中期以后大量出现于官民窑瓷器上。同治大婚时,以此为题材的瓷器就烧制了六千余件。此碗据清宫档案记载烧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

光绪青花飞蝠纹笔筒   

青花飞蝠纹笔筒,高16.5cm,口径12.1cm,足径12.1cm。  笔筒呈圆筒状,口底径相若,底心微凹,青花蓝中泛灰。笔筒外壁绘桃树一株,树枝上结有9个大寿桃,树下绘山石、翠竹纹,近底处绘江崖海水纹,空间绘5只蝙蝠,天上飘有流云。此种吉祥纹饰寓意“寿山福海”,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底中央青花双方栏内楷书“长春宫制”四字款。  此器的纹饰画法具有典型的晚清风格。

宣统黄釉暗云龙盘   

黄釉暗云龙盘,清宣统,高4cm,口径18.7cm,足径11.4cm。清宫旧藏。  盘敞口,弧壁,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盘内外壁均满施黄釉,盘心及外壁暗刻云龙纹。  黄釉云龙纹作为宫廷用瓷的传统装饰纹样,历朝历代均在使用,且式样繁多。按清宫条例规定,里外黄釉碗的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皇帝及皇太后才可使用。此盘应为清末宣统皇帝溥仪的御用瓷器。

宣统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   

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清宣统,高40cm,口径10.2cm,足径12.7cm。清宫旧藏。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瓶外壁通体以粉彩描金装饰。腹部主题纹饰云蝠纹,肩部两道金彩弦纹之间以粉彩描绘宝相花间以金彩篆体团“寿”字。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此瓶式一般用于皇帝赏赐,故曰“赏瓶”,系清雍正时期的创新器型,一直延续烧造至清末宣统朝。雍正至咸丰朝多以青花缠枝莲纹作主题纹饰,因“青莲”与“清廉” 谐音,故皇帝赐给臣下,是希望其能“为政清廉”。同治以后又新添了粉彩、粉彩描金及单色釉等品种。

宣统矾红彩描金云龙纹高足盘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高足盘,清宣统,高6cm,口径22.5cm,足径14.2cm。清宫旧藏。  盘敞口,折沿,弧腹,高圈足。外底署青花楷体“吉祥如意”四字楷书款。通体以矾红彩描金装饰,盘内底、折沿内外均绘云龙戏珠纹,高足外壁绘海水江崖纹。  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遗留的宣统朝瓷器中,有一套矾红彩描金云龙纹西餐具,共计134件,此为其中的一件。器型有高足盘、大小配套的椭圆形盘、把盂、带托匜、大小圆盘、盖缸、叶形盘等。装饰图案均为中国传统的云龙纹,但有些器物的造型却具有欧洲特色,反映了当时西方生活方式对中国的影响。

宣统青花矾红彩云蝠纹直颈瓶   

青花矾红彩云蝠直颈瓶,清宣统,高33.5cm,口径7.8cm,足径15cm。清宫旧藏。  瓶小口,直颈,圆腹,圈足。外壁以青花矾红彩装饰。以青料描绘祥云,以矾红彩描绘蝙蝠。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红彩蝙蝠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吉祥纹饰之一,因“红蝠”谐音“洪福”,故寓意吉祥。而红蝠与祥云相配,则象征洪福齐天。

宣统黄釉盖罐   

黄釉盖罐,清宣统,高28.5cm,口径9.5cm,足径11.3cm。清宫旧藏。  罐直口,束颈,圆腹,腹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罐外壁及圈足内均施黄釉。颈部以青料自右向左书写“坤宁宫祭器”楷体五字铭。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罐附伞形盖,盖顶置圆珠形纽。  此罐属于宫廷祭祀用器。在清宫旧藏品中,有大量专为祭祀而烧造的陶瓷器皿。清代宫廷经常举行祭礼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为皇城东南的堂子,另一处就是此器所标明的内廷坤宁宫。据档案记载,此器应为皇帝大婚后的祈福用具。

宣统冬青釉凸花八卦纹琮式瓶   

冬青釉凸花八卦纹琮式瓶,清宣统,高27.7cm,口径9cm,足径10.7cm。清宫旧藏。  瓶仿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圈足。通体施冬青釉,外壁四面均凸雕八卦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此琮式瓶造型古朴典雅,应属宣统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造的陈设用瓷。

宣统宣统款仿钧窑变釉杏圆瓶   

宣统款仿钧窑变釉杏圆瓶,清宣统,高30cm,口横10.5cm,口纵9cm,足横12cm,足纵9cm。  瓶直口,溜肩,鼓腹,长方圈足。颈两侧对称置贯耳,口下至肩转折处四边呈委角状。通体施窑变釉。足内无釉露白胎。外底署阴刻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宣统宜兴窑匋斋款紫砂扁壶   

宜兴窑匋斋款紫砂扁壶,清宣统,高6cm,口径5.3cm,底径9.4cm。  壶扁罐形,平口,腹上收下敛,小直流,环柄,平底。平盖陷于壶身,圆柱形钮。盖内刻篆书“匋斋”、“宝华庵制”印章款,壶底钤篆书“宣统元年月正元日”款。深姜黄色砂泥。造型新颖独特。  “匋斋”指端方(1861—1911年),号匋斋,堂号“宝华庵”。清末湖广总督,金石学家。一生嗜好金石书画,对紫砂器尤其喜爱。根据端方的生卒年可断定凡带有“匋斋”、“宝华庵”款的紫砂壶的制作时间上限不早于光绪元年(1875年),下限不晚于宣统三年(1911年)。

宣统醴陵窑釉下五彩花鸟纹瓶   

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清宣统三年(1911年),高30.3cm,口径6.3cm,足径6.3cm。  瓶撇口,细长颈,长圆腹,圈足。瓶内外通施白釉。胎体轻薄。以釉下五彩绘花鸟纹,色彩淡雅。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款,外围绿彩双圈。  湖南瓷业公司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熊希龄(1870—1937年)在湖南创立。在我国近代制瓷史上,清末民初的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在制作技术和装饰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堪称陶瓷艺苑中的一支奇葩。

宣统白地描金红云龙盘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清宣统,高3cm,口径24cm,足径14cm。清宫旧藏。  盘直口,板沿,直腹,圈足。足内青花书“吉祥如意”四字楷款。通体以红彩描金为饰,盘心、板沿处均绘云龙赶珠纹。盘外壁则光素无纹饰。  此盘为宫中所藏西餐具品种之一。自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十八日开始溥仪在宫中读书,民国八年(1919年)请来英国人庄士敦到毓庆宫教授其英文。在庄士敦影响下,溥仪开始追求欧化生活,宫中由此开始也使用西餐具。

版权声明:本文为递美在线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词条  清宫  清宫词条  珍品  珍品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陶瓷  陶瓷词条  
收藏

 兰亭序真迹值500亿是真的吗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这个王羲之的《兰亭序》的问题,话说这个《兰亭序》非常非常的值钱了,前前后后价值这个几百亿了,最近说的就是价值500亿左右,那么有人要问了,这到...(展开)

收藏

 青花瓷的发展历程

青花瓷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常简称青花,也用来指代该装饰工艺。该品种清新明快,质朴大方,不仅是工业化之前影响最广的瓷器,还被视为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