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元代山水画家 - 元四家之一 吴镇

《洞庭渔隐图》

吴镇自题

兰棹稳,草衣轻,

只钓鲈鱼不钓名。

       《秋江渔隐图》写出了渔父隐居中田园诗般的生活,极富生活情趣。画高山平湖, 一叶轻舟随波荡漾。左方高岭斜耸, 一道清泉顺势而下, 注入平湖之中。山脚林木郁然。前方乔松挺立,松下楼阁, 州渚芦荻摇曳。笔墨湿润雄秀,境界深远。画上自题:“江上秋光薄, 枫林霜叶稀, 斜阳随树转, 去雁背人飞, 云影连江浒, 渔家并翠微, 沙涯如有约, 相伴钓船归。”

《秋江渔隐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又梅沙弥,自题其墓曰梅花和尚之墓。浙江嘉兴魏塘人。为人抗简孤洁,高自标青。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工诗文书法,草书学巩光,善画山水、梅花、竹石。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自有一种深厚苍郁之气;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细观吴镇每一幅山水画,都给人以“水墨淋漓幛犹湿”的感觉。无论是山、树、水,还是船、渔父、房屋,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均如淋浴在水中,从而更使远方景物有千里之遥,营造了一种凄清、幽旷、寂寥的艺术氛围。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他与王蒙、黄公望、倪瓒同被称为元四家。

      诗词风格简劲奇拔,感情真挚,常以比兴自吐胸臆,接近陶潜诗风,外示平淡而内实郁愤。书法能结合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具面目。每作画往往题诗文于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

     《渔父图卷》此图描绘浩渺宽广的江面,云山飘渺,欢快的渔人操舟往来,所画渔舟十五艘,渔夫十四人,其分广得宜。画仿荆浩笔意,下笔清奇,风格潇洒。山石用披麻皴,皴法细长而流畅,淡墨渲染,湿笔点苔,层次分明,有清雅隽永之感。参以优美的书法,诗、书、画三者相得益彰。

渔父图卷》纸本水墨,33×651.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仿荆浩渔父图卷》所画渔舟十五艘,渔夫十六人,较上海博物馆藏卷多两人。自题“山突兀,月婵娟,一曲渔歌山月边”、“孤舟小,去无涯,哪个汀洲不是家”、“酒瓶倒,岸花悬,抛却渔竿和月眠”,写出了渔父一身轻松、四海为家的逍遥。

《仿荆浩渔父图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中山图》。顾复《平生壮观》记:“…题款两行甚精。一派十余山头,或尖或平,或近或远,点叶树掩映于其间,不作大木水泉,貌得重山之杳冥溪径者。观此,觉元晖(米友仁)彦敬(高克恭)落窠臼矣。”又安岐《墨缘汇观》记:“群山迭嶂,杉木丛深,通幅无一杂树,全宗北苑,用粗麻披皴法,山头苔点,横竖相间,众山之坳,突以浓墨晕二峰尖,低于四面,更为奇绝。按李竹懒《紫桃轩杂缀》引孙兴公《天台赋》,有倒影重渊,匿峰千岭之句,所谓匿峰者信然。此卷笔墨苍厚,气韵淳古,为仲圭杰作,不应作元人观,实得董元三昧。”

《中山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自屈原《渔父》及《庄子》中的渔父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后,渔父成了清高孤洁、避世脱俗、啸傲江湖的智者、隐士的化身。魏晋时期,渔父多次出现于山水诗中,到唐宋时期渔父形成被固定下来,成了诗人、作家钟爱的对象。这个阶段,绘画中渔父形象也开始出现,张志和、荆浩、许道宁都绘有渔父图。渔父形象大量出现并形成一种风气是在元代。由于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统治全中国的朝代,蒙古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和民族歧视政策,使大量文人都采取了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渔父清高、避世、逍遥的人生为许多隐退文人所仿效,渔父形象成了文人、画家寄托情感的载体。

       渔父形象在吴镇的渔父图中是吴镇所要表达的核心所在,但吴镇并没有对其主人公做细致刻画,而是尽情的描绘了周边环境。吴镇的图式经营大体是近处土坡,远处低矮山峦,中间大部分是辽阔的水面。这种图式,吴镇是以湿笔为之的,有一种烟雨茫茫之感,从而使远处山峦愈显遥远,中间水面愈显开阔,似乎带领观者进入一种凄静、孤寂、超尘脱俗的世界。吴镇巧妙的把渔父安排于水面一个较突出的位置,形象是模糊的,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深刻的。结合吴镇多幅渔父图象,我们仍能从模糊的渔父形象中发现,他们神态的丰富、动作的多样非一般画家所能同日而语。

       吴镇传世《渔父图》即有多幅,此图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幅。图中描绘江南水乡景色,平冈丛树,一渔父驾小舟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全图墨色苍润,山石、树木、枝叶都注意到了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笔法多变,皴擦点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意境跃然纸上,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吴镇的《渔父图》大都以秀劲潇洒的草书《渔父群》相配,诗、书、画相得益彰。即如此图中所书:“目断烟波青有无, 霜凋枫叶锦模糊, 千尺浪, 四腮鲈, 诗筒相对酒葫芦。”诗为画图点睛,真切地表达出 “一叶随风万里身”的隐逸情思。

渔父图》轴 绢本墨笔,84.7×29.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渔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嘉禾八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草亭诗意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

     《洞庭渔隐图》渔父动作矫健,撑篙回船。两松挺立秀拔、负势竞上,占据中间水面大部分,把三段式构图的近山中水连在一起。两松后植一杂树,从后横出,倚斜偃蹇,每个枝条均俯势向上、伸臂布指,与远方踏浪归来的渔父遥相接应。可以这样说,在吴镇画作中,这一株一株的大树是元代广大士人宁守孤独,虽“势力不能夺”的个性写照,也可以说是对渔父形象的很好补充。

《洞庭渔隐图》

     《双松图轴》(又名《双桧图》),是吴镇现存画作中最早的一幅。两松平地直立,上顶天,下立地,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两树均挺拔茂盛、枝叶桠槎、形势奇古。左松树身中下部曲成弧形,卧于地,中部挺直、劲健,顶部突然探向右方;右松直立挺拔,上部一个近于直角的弯曲,伸向右,于左松一树枝的上方又一个近于直角的弯曲,然后冲向高空。这样两松空中交插,成为X形,一种挺拔、孤傲、相依相扶的形象展示于画面。两松枝叶间点缀以清溪茅舍、远山丛树,更显出双松的高大、雄伟。

《双松平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江春晓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

《溪山高隐图轴》

     《芦花寒雁图》里双雁起飞,渔父仰首观望。

《芦花寒雁图》

吴镇的梅花竹石图介绍,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

元代画家- 吴镇的梅竹石与《墨竹谱》全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元四家  元四家词条  山水画家  山水画家词条  元代  元代词条  之一  之一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