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
起手式。画山水先画树,画树先画树身。
第一笔,自上而下,上锐下立,中宜顿挫。顿挫者折处五棱角一笔是画树身左边,第一笔即讲笔法。笔法要遒劲。劲者刚而不脆。弱则草,脆则柴,草则薄,柴则枯矣。
二笔转上即为三笔。三笔之后,随手添小枝。添小枝不在数内。第四笔,是画树的右边。树身内上点为节。下点为树根。添枝无一定法。要对枯树稿子临便得。
全树。树枝不宜对生,对生是梧桐矣。大约树无直立,不左即向右,直立者是变体。向左树枝左长右短,向右树枝右长左短。向左树为顺手,向右树为逆手。
向右树式,向左树先身后枝,向右树先枝后身。
向右树,一笔起手若此。随手添小枝不算。一笔从左转上,二笔画树身右边,添小枝不算。三笔画树身左边,添小枝不算,即成全树。
向右第一树,第二树,第三树,三树为一体,又谓之一丛。
画一树要像一树,今画合看亦是一丛,分而观之其中有不像树者,由于画理不明也,山无一定画之款式。
画树如人,有直立,有偏倚,有俯仰,有顾盼,有伏卧。大枝如臂,顶如头,根如足,稍不合理,如不全之人也。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人看画先看树,如看诗者先看二律也。
从第(一)笔学起。一、笔、上锐下立,中宜顿挫。顿挫者,转折也。转折处不宜有棱,有棱谓之偏锋。
第一笔,起手法,自上而下,中要顿挫。
二、自左而右,接处不宜结,不宜脱。
三、三笔自左下折而上。
自左而下者笔宜楷,自上而下宜锐。楷不宜板,锐不宜单。单,弱也。
四、四笔自上而下。一笔不能到底,故以五笔接之。
中二点,点在上为节,在下为根。
根向左,根向右。
自六笔至八笔谓之添杈,七笔自上而下复折右上。恐折处笔结,或断一断。
八笔成树即可点浓叶。若疏林仍须添枝。又添大杈。
又添小枝,小枝皆自左而右。
树身左边枝自上而下,右边自下而上,此添枝之要法也。
一(上下)、二(下上)、三(上下接)、四(合)、五六(合)、七(下上)、八九(合)、十(添节)、十一(添根)。
凡合,视前笔之曲折为曲折。
大树宜曲折,小树不宜。然亦不可太直耳。太直则须一派点叶。
杈多即先枝后身,树少即先身后枝。向左树先身后枝。
向右树先枝后身,从便也,一笔能即下,不能到底即断一断。不可强下,强下即弱。
笔法(宜)遒劲。遒者柔而不弱,劲者刚而不脆。一笔是则千笔万笔是,一笔不是则千笔万笔皆不是。满纸草梗无益也。
草言太弱,梗言太硬。寓刚于柔之中谓之遒劲。遒劲之法不独画树,画山画石皆用之。
凡树身如人立、枝如手、根如足。俯仰向背、坐立起舞、徙倚吟望皆宜有致。
添枝,枝不宜曲。
树身阔不宜添枝,欲点浓叶故也。
树身阔不宜皴皮,欲点浓叶故也。树身阔处添节,下阔添根。上阔,下亦宜增阔。中一笔改为一树纹,更添数纹以乱之,此改法也。
大树立如伟丈二夫,宜伸不宜屈。
树身不宜短,枝不宣一长,小枝长谓之条。
点浓叶则身内不皴。恐皴黑与浓叶不辨,寒林则皴树皮,以其别于外也。
不皴树,枝宜少。
若露笔法刚中不宜皴,恐掩好处耳。树不皴则山水亦宜飞白,即干皴数笔不可染亦可。
皴树身宜干。干皴如树纹,湿则墨死耳。树枝加染一遍二遍始厚,然须笔笔健,不健而厚谓之
肉指。
寒林或宜格脆,加染而阔者春树也。春树不必点叶,深春之树叶在树梢。
树有不皴而重勾一遍者,重勾一遍始厚始老,不然单薄耳。
树身图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