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除了坚持不懈地临摹、创作外,书者还应该不断提高技巧与提升意境,这是丰富书意、发展书法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以帮助自身的书法形式美意识,不断丰富和升华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书法技巧。技巧是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方法、技能。书法技巧即指书法家运笔、用墨和布局的技能,它是相对于天赋来说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的。书法练习必须大量实践,通过量变达到质变。众所周知,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为了写好书法,临池不辍,数十年如一日。因此,书法技巧是训练出来的,也是书法家必须具备的因素之一。
决定书法技巧的因素有三:一是物理性,即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笔毫与纸之间的摩擦力;二是生理性,即运用毛笔写字时的手、腕、臂的运动;三是几何性,即汉字的点画、布白、结构。要想写好一幅字、一个字甚至一笔,都要遵循这几方面的规律。前人经过大量的书法实践和总结,创造了顺应上述规律的程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法。书法爱好者必须刻苦临摹前人的碑帖,汲取历代书法家的书法经验,才能获得这些技法,让古法为我所用,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书作的意境。书法是传达作者思想情绪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书法家常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寄寓于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把自己极度悲痛的真情融入书法的点画。韩愈说张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与“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是书法家受到外部条件刺激后,能动地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融入作品,使其作品具有生命力和节奏感。巴甫洛夫认为,引起人们心理活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刺激。书法家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趣来自他所处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是它们的刺激在人的心理上形成的映射。所以,书作的意境是书法家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情感思想等融入作品,使作品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而带给读者的情绪表征。
因此,要学好书法,书者应该对古今各时代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反复鉴赏、临写,感受书法当中的笔墨情趣和文人情怀,以欣赏的心态从理性上肯定和接受,使之成为书法形式美的思维元素,帮助自身增强悟性、提高作品意境与书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