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苏东坡在文学上的造诣极深,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名列“苏米黄蔡”之一。其中,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人关系甚好,而米芾又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与苏东坡相差14岁之多!
对于苏东坡与米芾二人的字,历代文人墨客和书法家甚是推崇,对于二人的书法谁更胜一筹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但其实从他们二人的人品中早已说明了一切。
「不随大流只为本心」
米芾比苏东坡小十几岁,在古代社会苏东坡都可以算作是他的长辈了。说起二人相识的经历,那可以算作是书法界、文人界的一段佳话。
他们两人相识于黄州。那时候的苏东坡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的冲击,人生第一次被贬谪到了环境恶劣的黄州。那时候,即使是与苏东坡交好的文人和官员同僚为了避嫌、也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都与苏东坡有了一定的距离,没有多少人选择像之前倾慕他的才华那样对他趋之若鹜,刚到黄州的苏东坡也只能自嘲自娱。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困惑于书法精进方法、遇到书法瓶颈的米芾却不随大流,毫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他仰慕苏东坡的才华和书法,因此不远千里、特意赶到黄州与苏东坡见面、请教。
米芾在他的《画史》中曾谈到过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以及《跋米帖》中:“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两句史实中可以看出米芾与苏东坡相遇于黄州的黄冈,苏东坡为米芾建议了一条清晰而又适合米芾的道路:专学晋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苏东坡也算是米芾在书法上的老师,这时候米芾的书法应该是不如苏东坡的。可是他无所畏惧、虚心地向苏东坡学习请教的态度可知,米芾的人品不差,苏东坡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才学而看不起或者以孤傲的态度面对米芾,这也间接说明了苏东坡的人品亦然。
「相知恨晚,惺惺相惜」
米芾和苏东坡两人的关系不像苏东坡与佛印那般有趣,苏东坡碰到佛印就会互相调侃,但他和米芾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以交流书法、文学为主要目的。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用相知恨晚来解释再合适不过了。
在年龄上两人差距很大,但两个人都认为对方的书法水平不亚于自己。自从黄州相见后两人一见如故、相知恨晚。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夸赞。是的,作为两个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是惺惺相惜的。
当他们游览金山寺时,有人请苏东坡题字,苏东坡说有元章(此处指米芾)在呢,米芾赶紧谦虚地让苏东坡写,而苏东坡此时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用了一个分量很重的词语“青出于蓝”。是的,此时的苏东坡非常豪爽的承认米芾比自己的书法更好。当然,这有谦虚的成分在,但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苏东坡与米芾二人的人品都不错。
苏东坡一生最爱的地方之一就是镇江,这里有他和佛印、黄庭坚、米芾等至交的若干美好回忆,而米芾也甚是怀念曾经的把酒言欢,最终他晚年定居在镇江也多多少少有这个原因,选择在这个地方以景为伴、以书法明志度过余生。
苏东坡与米芾谁的书法更胜一筹?其实他们的人品早已经说明了一切。如果米芾没有谦虚地向苏东坡请教他还只是普通的米芾,但绝对没有那么出名;如果苏东坡没有善意地指导曾经的米芾,那他也就称不上苏东坡了。
孰好孰更好?其实对他们两人来说,在友谊面前这都不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