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窑是随着月港海外贸易的发展,作为外销瓷应运而生的。通过考古调查、发掘以及大量外销流传到海外的传世品的比较分析,证明是蜚声海外的外销瓷。如“砂足器”、“吴须付染”、“吴须赤绘”、“汕头器”、“交趾瓷”、“华南三彩”等,其产地就在漳州,但是在国内,甚至是漳州地区都较少有发现传世品,可见漳州窑作为外销瓷的特殊性。漳州窑作为海外贸易众多商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月港的扬帆而遍及海外诸邻,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同时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目前,漳州窑瓷器在欧洲、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各大博物馆及私人都有大量收藏,但在国内,这些瓷器有人却断为是现代仿品。看看明代漳州窑瓷器什么样吧。
漳州窑五彩瓷器
据载,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共有13位江西籍人士主政平和。时值漳州月港海上贸易繁荣,瓷器又是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这些到任的知县便赋予瓷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加以扶持。从平和采集到的瓷器标本看,尽管其胎釉有别于其他窑口,但其模印或刻画技法、构图与景德镇窑产品如出一辙,这也是其有时被混淆为景德镇瓷的原因。
明代虽然实行海禁,但是到隆庆元年(1567年)全国只开放漳州月港对外通商,并设立专门机构。就像宋元时期泉州港的繁荣带动德化窑、建窑的兴盛一样,月港的繁荣也带来漳州窑的兴盛。不过到了清代禁止海外贸易,漳州窑和福建的很多窑场一样,清初开始逐渐衰落了。
漳州窑青花瓷器
漳州窑多数是青花瓷,还有少量白瓷、酱釉等单色釉瓷器和五彩瓷器(又称"红绿彩")。器形有大盘、盘、大碗、碗、碟、杯、钵、盒、罐、炉、瓶、器盖等。漳州窑出土瓷器图片集青花瓷的纹样有珍禽(凤凰、雉鸡、白鹭、芦雁、喜鹊等)、瑞兽(火龙、麒麟、狮子、蟠螭、玉兔、梅花鹿等)、花草(牡丹、荷花、兰草、折枝花、绣球花等)、杂宝、山水、楼阁、人物(婴戏、高士、高官厚禄、携琴观鹤、刘海戏蟾、魁星点斗等)吉祥文字(福、第、寿、佳、善、正、魁、玉人等)以及开光、锦地开光等等。青花和五彩大盘为漳州窑瓷器中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