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氏犹树之根,由古至今,氏之字形难以索解,其涵义博大精深,可谓是迷雾重重,值得我们去研究。
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那时人们信奉图腾,认为某种动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象征、保护神,将其作为本氏族的徽号。
为此,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认为,图腾既是氏族的徽帜,也是氏族共有的姓,“当一个氏族分离出若干新的氏族并组成胞族或部落公社之后,原来的氏族图腾即成为整个胞族或部落公社的图腾,同时成为胞族或部落的名号,并成为同一祖先、同一血统的胞族或部落公社共有的姓。”
同出一祖的外婚血族集团称为“姓族”。在母系氏族时期,不同的姓表示不同的女性祖先。最初产生的姓大多带女字旁,如姬、姜、姒、妫、赢、姑、妊、姬等,皆因受母权制影响之故。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氏族成员的世系根据男系的血统来计算,同一始祖父的近亲氏族组成胞族或部落,拥有同一个姓。同一男子的子女,虽然不是同母所生,但姓相同。
相传我国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以龟为图腾,称“天龟氏”。相关专家学者通过对古体字“姬”与“龟”的研究得出“龟”姓即“姬”姓。炎帝部落为古羌人,以羊为图腾。从羊、从女为姜,故炎帝姓姜。我国当今前一百位大姓都能在炎帝、黄帝两大支脉中找到祖源。
在春秋时期的青铜乐器齐子中姜镈上铸有古形体的“姓”字,其由“人”“生”二字组成;姓,人所生也。
诅楚文是战国时期秦国刻石,内容是秦王为了收复边城,诅咒楚国失败,祈求天神制克楚兵,因此后世人称这刻石为“诅楚文”。据考证大约为秦惠文王和楚怀王在位当权时的刻迹,距今已两千三百年。诅楚文三百十八字中,姓字的形状是“生”“女”二字的组合而成;姓,女子所生也。
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曰:“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
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人由母亲所生,故此姓字为女字旁,造字方法是会意。
关于氏的产生,相关专家认为,氏是在姓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姓为树干,氏则为枝权。“由于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一族人往往要分为若干分支而散居在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保留原有的姓外,又分别为自己取个称号作为标志,于是出现了氏。”
北宋刘恕认为:“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与楚国国君是同一个姓——芈。屈是由芈姓派生出的氏,那时贵族男子称谓一般不用姓而用氏,所以这位诗人叫“屈原”,而不叫“芈原”。
氏的产生比姓晚得多,当在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我国最早的一些“氏",如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等,虽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在内,但确也反映了一些历史真实—— 他们都是父系氏族阶段出现过的最有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