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花?
天花本是佛教用语,指天女散花,也被古代文人用来形容下雪,本来是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词语。直到清代“天花”才取代痘疮成为一种传染病的名称,可能是因为天花和满身痘疮或者麻子的形象有一定相似性。
人类和天花有着悠久的斗争史,大概在一万年以前,天花病毒因为某种原因偶然进入人类中间,经过不断进化逐渐适应了人类。研究人员发现,3000年以前埃及法老木乃伊的面部就有患天花形成的痘疤。天花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死亡率很高,即使侥幸不死脸上也会留下难看的痘疤,成为那个时代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
天花病毒示意图
我国早期对天花的认识
我国关于天花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编写的《肘后备急方》中,当时称之为“虏疮”。许多学者认为天花是东汉建武年间(有争议)与外敌交战之后传入军中,进而在国内流行。
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睡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
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总论》和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也提到了天花,称之为“豌豆疮”。当时学者已经发现天花传染性较强,认为天花是伤寒的一种,是“五脏热毒之气壅塞停留”所致。宋元时期的医学对于天花的描述更加全面并根据症状进行了具体分型,也提供了一批中药疗法。
“药王”孙思邈
夫时气豌豆疮者,是热毒气攻于脏腑,余气流于肌肉,遂于皮肤毛孔之中,结成此疮。其疮所出如婉豆颗,因以名之。但以解热毒之药,其疮即止。脉洪数者,是其候也。——《太平圣惠方》
到了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民众交流的增加,天花已经在许多地区流行。学者开始研究天花发生的原因,许多人认为天花是胎儿吸食“母体秽液”所致,即所谓“胎毒”所致,这一观点虽然有问题,但是和封建迷信的观点相比无疑有了巨大的进步。当时的学者还发现感染天花一次便不会感染第二次,为人痘疗法的发明打下了理论基础。
清代天花流行状况及应对策略
明朝末年,随着后金军队的节节胜利,东北地区满族人大量南下。但是,他们的敌人除了看得见的反清武装,还有看不见的各种疾病,特别是天花这种本来在东北地区并不常见的传染病。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十五子多铎均死于天花。皇太极每到天花流行时期就四处躲避,得以幸免。而顺治皇帝死于天花,玄烨患天花后大难不死,最终继位。富有四海的封建帝王对于天花的蔓延几乎束手无策,当时普通百姓更是深受其害。即使像康熙皇帝一样侥幸逃过一死,脸上也会留下难看的痘疤,甚至还有人因此双耳失聪或者双目失明。英国历史学家马卡纳称天花为“死神的忠实帮凶”。在严峻形势面前,勤劳的中国人民不断思考如何更好的防控天花。
康熙皇帝
防控天花的科学方法:
1.最原始最有效的方式:隔离
隔离一般是指避免与他人接触,最好居家不出。这种方法是应对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最有效、成本最低廉的方式。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这一方法应对传染病的有效性。隔离一般分为普通人的自我隔离和带毒者与外界隔离两种方式,通过隔离既保证了普通人的相对安全又阻止了疾病可能造成的传播。皇太极和许多王公大臣就凭借这种手段逃过了天花的一次次侵袭。这一方法在当代依然是我们对抗各种传染病特别是新发传染病的有力武器。
宫内众太监及宫中行走人等,如家中有出痘疹之人,好者在家住一个月,不好者在家住一百日。若邻居甚近之家出痘疹,好者忌半月,不好者忌一个月,再入宫行走。——康熙十三年上谕
2.领先世界的中国疫苗:人痘法
我国早在宋代就出现了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最初很少有人使用。一方面因为人痘作为一种秘方很少为人所知,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大规模实践,这种技术不成熟。直到明代隆庆年间(约在16世纪中叶)通过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技术才逐渐成熟。清兵入关以后认识到了天花的严重危害,在皇室内积极推广接种人痘。
又闻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俞茂鲤《痘科金镜赋集解》
人痘的接种方法分为痘衣法和鼻苗法。就是将天花患者痘疮中的浆液挤出,直接涂抹到衣物或者鼻腔,也可以将浆液风干研磨,加水后涂抹在衣物或者鼻腔。人体皮肤通过衣物或者鼻腔接触这些浆液后会产生免疫反应,一般会有轻微症状并获得终身免疫。
痘衣法
接种人痘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大创举,其效果显著,大幅降低了天花发生率。更令人惊叹的是其不良反应致死率低于1%,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可以算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在康熙年间,沙俄甚至慕名派人来华学习人痘接种技术。
痘疮无人可免。自种痘之法起,而小儿方有避险之路。此天意好生,有神人出焉,造良法以救人也。然往往以种痘仍有死者,疑而不敢种。不知乃苗之不善,非法之不善也。况即有死者,不过百中之一,较之天行恶痘十死八九者,其安相去何如也。——徐大椿
人痘接种技术传入英国后,得到了思想保守的医师、宗教分子的反对。有人认为“人痘接种是一种危险而邪恶的实践”。但是所有的争论在天花流行的那一刻全都戛然而止,人痘接种术逐渐在英国上层社会推广开来。
英国医生Jenner在实践中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即挤奶女工很少患天花。受人痘接种术启发,他大胆推断奶牛身上的牛痘可能用于控制人类天花的发生。经过试验,一种使用牛痘浆液接种到人体内预防天花的方法——牛痘法诞生了。由于其更好的预防效果和更低的不良反应率,这种方法很快取代了人痘法,成为预防天花的首选方法。
接种牛痘
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船医皮尔逊将牛痘法传入广州,在当地商人的资助下,专门给人种痘的职业痘师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当地民营种痘事业几乎停滞,全国部分地区出现官方经营的牛痘局、种痘所等机构。据乐观估计,在清末已经有三到四成的婴儿接种牛痘疫苗。
防控天花的不靠谱方法:
1.祈神驱鬼
在封建社会,神灵在人民生活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封建君王和黎民百姓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向神灵祈祷,乞求上天帮助。面对天花肆虐,他们有专门的祷告仪式和流程,甚至有人专门设计了痘神的形象供大家祈祷。这种方法虽然在天花实际防控中注定毫无效果,但是在缓解人们紧张情绪方面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痘神形象
痘神居峨眉山,姐妹三人,身着麻衣,是女仙一类,‘主人间痘疹之疾’,人们呼为麻娘娘。麻娘娘特别讲究,患病之家,要设专位祭祀,言语稍为不检点,衣物稍有不整洁,以及恭敬之心稍有松懈,患痘症的病人就会用痘神的口气呵斥,如果痘症不治,那就是得罪了痘神。——钟敬文《中国民俗史》
1862年,天花大流行,同治皇帝认为是自己统治出现问题所致,不仅下诏书,反省自己,还要求大小官员对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意见。可见客观上对于国家发展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民间还有许多防控各种瘟疫的方法,一般称为禳疾术。具体包括邀请巫师、傩戏等活动,儿童清明戴柳圈、悬挂艾叶、饮用雄黄酒的习俗,以及制作桃符、燃放爆竹等行为。这些方法虽然对于防控天花等疾病没有实际效果,但是在褪去迷信色彩的今天,已经逐渐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傩戏
除夕逐除,俗于是具牲礼,扎草船,列纸马,陈火炬,家长督之,遍各房室驱呼怒吼,如斥谴状,谓之逐鬼,即古傩意也。——嘉庆年间《贵州通志》
2.奇葩治疗方法:
对于治疗天花的还有一批比较奇葩的行为疗法。有学者总结为惊出而疗之、以蚊吸毒血而疗之、闷出而疗之三种,分别是指通过惊吓、蚊蚋叮咬和闷在棺材中来治疗天花。这些方法是荒诞的,也是经不起事实检验的。我们今天提出的传染病预防为主的思想,对于当时天花预防也很有意义。不然难免遭受这些奇葩疗法的折磨。另外,经过先民的长期探索还有一批药物疗法问世,其防控效果到底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天花病位图
民国时期种痘运动的推广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全面接种牛痘的计划。1927年底,南京发生天花,卫生部门立即行动,一方面加强宣传,另一方面印制免费种痘券数万张,在全市分发。政府几乎动员了卫生系统所有人员投入这场运动中,最终控制了当地天花的暴发。
每年春、秋两季,均举行大规模种痘运动,以资普遍,二十二年春秋两季,共计布种70843人,本年春季共布种4591人,秋季尚未统计。——南京市政府1933年工作报告
大规模种痘运动不仅覆盖了当时的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一些偏远地区也有序进行。但是由于当时战乱频发、医药资源匮乏和没有完善的疾病监测体系等原因无法实现全民接种,未能从根源上消除天花传播的土壤。
结语
建国以后全民种痘运动普遍开展,我们很快消灭了在历史上造成无数伤亡的天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其他各种传染病也几乎销声匿迹。
纵观我们战胜天花的整个历程,从最初的束手无策,到尝试解决问题,再到最后发现预防的方法可以说是历尽曲折。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封建迷信、盲目恐慌都是没有意义的。一般人能做到的就是自我隔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支持配合医务工作者工作,阻止病毒的传播和等待疫苗的问世。不管病毒如何变化,我们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化。经历了五千年风雨的中华民族终将在这场没有硝烟战斗中取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