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文征明——一生痴傻也风流

(1470年11月28日),文征明出生了。

这个孩子似乎从一出生就预示着凡事都要比别人慢半拍一般,就是第一声啼哭,也是酝酿了许久才给父母报了一声平安。

此后他充分将凡事慢半拍的风格发扬光大。

2岁不会走路。

6岁仍旧站不稳。

9岁尚口齿不清。

(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

文家乃文学世家,这样的一个笨孩子,当然不讨喜。

但老爹文林却对这个儿子十分看好,甚至公开说自己的儿子日后成就非凡。

“儿幸晚成,无害也。”——文林

笔者很不清楚文林这份自信来自哪里,但我们不否认他的眼光很准。

11岁那年,文征明能说话了,自此开始读书。

作为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林文似乎很精通柳宗元的教育论。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最好的教育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唯有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才是最正确的教学方法。

所以林文给文征明找了三个老师。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林老爹的眼光依旧很准。

诗文是吴宽,书法是太仆少卿李应祯,绘画是沈周。

这三个人对他的帮助,可谓是巨大的。

日后,文征明能被人称为一代文宗,“四绝”全才得益于三位老师的悉心教导。

对于学习,他学得很慢,走得也慢。

比起好朋友唐伯虎,他自始至终都是别人眼里笨人。

但他并不在乎。

这世上有鲜花也得有绿叶,做不了鲜花,做个绿叶也不错。

公元1498年,26岁的文徵明和29岁唐伯虎一起到南京参加乡试。

这是一场聪明人与笨人的较量,是一场鲜花与绿叶的比较。

唐伯虎是一个才华外露的人,比起笨笨的文征明,这样的人无疑是世人眼里的天之骄子。

事实上唐伯虎也不负众望,一举考取了解元,比起唐伯虎的耀眼。

文征明就显得寒酸了许多,据说,在好友唐伯虎高中的时候,他也在人堆里观看,等人走完了,他才怯怯地凑到了榜单前,盯着斗牛一般的双眼,将榜单完完整整的看了两遍。

结果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文征明的心情可想而知,纵然他能看破功名,但毕竟年轻,所以那一夜他失眠了,并写了两句诗。

功名无据频占梦,风土难便苦忆归。

内心的失落感,让文征明痛苦不已。好在还有安慰。

看到这儿,笔者总想给林老爹点个赞,这位伟大的父亲似乎很早就懂得一个道理。

让一个失败者重拾信心的永远是来自亲人的鼓励。

他一如既往的鼓励自己的儿子,他拍着文征明的肩膀说:“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之远到,非所及也!(唐伯虎虽有才,但为人轻浮,我儿他日所得的成就,不是唐寅能追赶得上的)。

如果说这是天气预报,那么将会是历史上最准确的天气预报。

因为在一年后,一切如他所料。

春风得意的唐伯虎进京参加会试,文征明送行。

唐伯虎当然想不到他辉煌的人生在尚未走上顶点的时候就悄然落寞了。

由于为人洒脱放浪不羁,加上过于高调,他被人举报了。

举报的理由很简单——考试作弊。

我们当然相信以唐伯虎的才华,根本无需这样,但架不住你有猪一样的队友。

富人子弟徐经买通考官、科场舞弊确实实实在在的。

一场豪华盛宴尚未吃完,唐伯虎就入了监狱。

这事最终因无证据,成了一桩莫须有的指控,但可以肯定的是唐伯虎的后半生命运就此改变。

而当初堪称天气预报一般的林文第二年就病逝在温州任上。

文家就此走上了下坡路。

而我们的猪脚也终于撕下了扮猪吃虎的面具,开始走向人生的顶峰。

他虽然走得慢,但目标坚定,毅力超常,当一切水到渠成的时候,全世界似乎都给他让路了。

当时,按照明代官场惯例,官员死在任上,地方会给一些财物作丧葬之用,这笔钱据说不少。

对于一个失去了主心骨的文家来说,这笔钱绝对算得上是巨款。

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对于如此合情合理的收入,文征明选择了谢绝。

不明白,不明白,这人是不是傻了。

他傻么,也许有点,但谁又敢说这不是大愚若愚后的智慧呢?

当时的文征明,还专门写了一封答谢书,大意是:“我的父亲,在贵地做太守,从来没有从公中取过一丝一毫的钱财,不幸因为疾病去世,也算寿终正寝,走得堂堂正正,今天我若接纳了大家的贡献,就是欺负了死去的老父。而且,父亲死得清清白白,我这不肖子岂能不堂堂正正地活下去吗?用死去的亲人来为自己谋利,我不忍为,我就是再没出息,也不会让死去的父亲因为我而在声名上蒙上污点……”

一切的答案似乎在这一刻全都揭晓了,他笨么,或许有,但傻么?

未必。

公元1514年,宁王朱宸濠准备打造属于的时代。

为此,他开始四处召集有用的人才,苏州自古是文化集聚之地,人才相对较多。

宁王的人来了,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落魄的唐伯虎

一个男人没有了爱情,没了功名,唯有事业可以让他重新崛起。

所以唐伯虎应聘,去了南昌。

领走前文征明拉着唐伯虎的衣袖劝他不要去,可惜唐伯虎没有听。

几日后,宁王的人来请文征明,给出的条件着实优厚,五险一金,房子分配,企业是国企,周六周日双休。

无论来人如何劝说,文征明给人的就两个字:“不去!”

来人一看好家伙敬酒不吃吃罚酒,就在准备动粗的时,文征明病了。

历史上碰上了大事总有那么几个人病。

曹操要用司马懿,司马懿病了,建文帝要杀叔时,叔叔病了。

事实证明,文征明的这一次的病来得很及时。

唐伯虎离开的半年,宁王就开始有了造反的迹象。

聪明如唐伯虎这才知道,自己原来上了海盗船,还好船开得不算远。

他想下船,但宁王不许。

聪明的头脑再一次解救了他,他开始效仿了先辈孙膑。(见孙膑——天才都是装出来的)

装疯卖傻,日日纵酒,过分的时候甚至在大街上裸奔。(佯狂使酒,露其丑秽)

为了活命,只能牺牲色相了。

只可惜,那是一个没有相机的时代,否则就靠这张画面,没准世上最贵的画就不是《春树秋香图》了。

如此反复走了个几回,彻底吸引了狗仔队的主意,这下宁王开始担心了。

自己事业未成,万一碰上了刨根问底的,我还干不干事业。

总不能为了一个唐伯虎这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吧,最终把他打发走了。

几年后宁王果然起兵谋反,被初出茅庐的王阳明一举挫败。

唐伯虎因为走得及时,总算是没事。

这事儿在当时广为流传,比起唐伯虎的后知后觉,这个生来笨笨的男人竟走在了前端。

难怪后来唐伯虎要拜文徵明为师。

但这份觉悟来得太迟了。

公元1524年,落魄一生的唐伯虎带着满腔的悲苦离开了人世。

老天爷似乎预示着什么,唐伯虎的离开似乎给文征明带来的了无尽的好运。

他的人生开始开挂。

就在这一年,他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考试合格,他开始做官了。

(起草诏令,议论时事的翰林院待诏)

这一年,他已经54岁。

多年渴望在这一刻化为了现实,但现实的残酷在于这一切原来并不是那么美好。

做了一年官的文征明很快就发现,他并适应这里。

没有官身的日子里,他渴望,如今到手了却发现原来的原来,这一切就是这么回事。

原来,围城的外面比里面更好。

退了吧,这里不适合我。

他想退,可吏部并放人。

于是在今后的三年里,他演绎了一道传说,他不停地递交辞职报告,吏部却没打算放人。

大概是他的决心感动了上司,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上头批了他的辞职报告。

得知自己可以离开京城,他兴奋的写道:“独骑羸马出枫宸,回首长安万斛尘。”

看,我终于离开这个鬼地方了,又可以回到青山绿水之中了,哪里才是我的家。

这一年,他的好友祝枝山去世。

失去好友的这份苦楚,历史没有任何的记载。

但在未来的三十年里,文征明全身心致力于诗文书画,昔日朋友没能做到了,或者做到的,他又重新做了一遍。

这份愚公式的努力,换来的成果是巨大的。

一切如当年的林老爹预料的一样。

八十四岁的文征明,已是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吴门之风盛极一时。

当年的那个痴笨的孩子,此刻已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但他浑然不觉,似乎一如当年那个笨笨的孩子。

这一年,文征明家里没米下锅,只好向好友陈钥借米。

这事儿被前来苏杭诸府治水的御史俞谏知道了,有意帮忙。

便把文征明请到府中,俩人畅谈了一番书画艺术,十分投缘。

临走,俞谏说:“听说你家很贫寒……”

不料,文徵明不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我并不贫寒。”

俞谏很惊异,指着他所穿的褴褛衣服说:“不贫寒为什么这样破损的还穿呢?”

文征明淡定地回答:“这是因为下雨,才穿破衣服出来。”?

明明生活困难,却固执的不要施舍。

在这个年迈的老人看来,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

所求何必那么多呢?

正是这份痴,这份笨,他才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走得很平静,一如他当年来的那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征明——一生痴傻也风流  痴傻  痴傻词条  风流  风流词条  一生  一生词条  
综合

 一家两代三院士 地质泰斗李四光

前几天浏览新闻,西南石油大学5位师生赴新疆野外考察遭遇泥石流,把生命永远停在了阿克苏。为之惋惜心痛之余,深深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