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独站在人性的角度分析,毫无疑问,朱祁镇是一个好人。
一、为胡善祥恢复尊称
提起胡善祥,不得不说一下她与朱瞻基、孙氏(即后来的孙皇后,朱祁镇的生母)三人的感情纠葛。
当年,朱瞻基的外婆彭城伯夫人在永城县衙见到主薄孙忠的女儿,一时惊为天人,又从别人那里打听到这小女孩贤良淑德,这老太太就想把她立为自己的外孙媳妇,在朱棣同意后,年仅十岁的孙氏搬到了太子府。
可是,当朱棣给朱瞻基选皇太孙妃的时候,采纳了司天监的意见,根据司天监的观察,最终济宁府的胡善祥成为太孙妃。
对于朱瞻基来说,一边是青梅竹马的孙氏,一边是从未见过的胡善祥,他的心思自然在孙氏这边,再加上胡善祥经常“训导”他,而孙氏则一味顺承,三年后,胡善祥便因为没有子嗣而被废后,成为一名道姑,赐号静慈法师。
虽然被废,但是她婆婆,也就是朱瞻基的母亲张氏很喜欢胡善祥,经常把她叫到乾宁宫去陪伴,内廷举办宴会的时候,也让她坐在皇后的位置,这样一来,更是让孙氏气愤不已。
在张氏去世后没几个月,胡善祥因为思念过度,再加上孙氏的打压,很快撒手人寰,以嫔御之礼下葬。
天顺七年,朱祁镇对其改葬,恢复皇后谥号,但不祔庙。
二、坚持立残疾夫人为后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
消息传回京师,他的母亲孙太后想用银子将其赎回,于是发动宫中募捐,钱皇后将自己的首饰全都变卖一通,但是,瓦剌人收到钱财后并没有放人。
钱皇后钻进了牛角尖,坚持认为是自己这个皇后失德才导致明英宗“北狩”,于是日夜祷告。
累了就直接躺在冰冷的地面上睡觉,她期望以自己的这种自残行为来换取朱祁镇的回京。几个月下来,她的一条腿瘫痪了,一只眼睛也因为经常哭泣瞎掉了。
一年后,明英宗终于被放回来,不过,皇位已经被朱祁钰坐稳了,等待朱祁镇的是在南宫近七年的囚禁生活。
在这几年中,为了生活的好一点,钱皇后经常做女红以换取点零花钱。
七年后,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
所谓“子凭母贵”,周氏仗着自己生了皇太子,而钱皇后没有子嗣,且现在又变成了这样一个废人,如何能担起“母仪天下”的职责和形象?就想到了前朝胡善祥的故事,意图让朱祁镇立自己为皇后,孙太后亦是同意。
没想到的是,这一建议遭到了朱祁镇的断然拒绝,钱氏再度被立为皇后!
三、为王振立庙祭祀
在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矗立着一座明代寺庙------智化寺,它本是王振为报朱棣、朱高煦、朱祁镇三代君王恩情而建,在土木堡之变后,它成了祭祀王振的家庙。
随着近年史学的研究进展,关于王振的争议越来越大。
土木堡之变,六师尽丧,天子蒙尘,面对这种灾难,王振显然有责任,但不应该是全责。
王振早年进宫,“太宗文皇帝眷爱”,朱棣为此破例让他“得遂问学”,后来去侍奉朱高煦,又因其“小心敬慎”被“委以腹心之任”。
朱瞻基继位后,让他“以经书劝上(朱祁镇)读讲”,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朱祁镇将他当成了“先生”。朱瞻基在去世前,将朱祁镇托付给了他。
很多人认为,朱祁镇之所以御驾亲征,无非是和王振出去游玩而已,但事实还真不是这样。
1449年,瓦剌南下。
6月17日,朱祁镇下令大同防线将领“相机剿杀”;
6月30日,在京营中挑选出四万五千人马开赴大同、宣府,以增强宣大防线;
7月11日,瓦剌兵分四路南下,分别为辽东、大同、宣府、甘州,对明朝形成压顶之势;
7月12日,明军与瓦剌在阳和城外展开激战,明军全军覆没,总兵官武进伯朱冕、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战死,只有石亨逃了出来。
御驾亲征势在必行。
但是,瓦剌骑兵来去如风,根本找不到其踪迹,群臣一再要求朱祁镇回撤,朱祁镇不想就范,于是沿着长城沿线来回折腾,不料在土木堡被截杀,王振究竟是死于乱军还是自杀,想必朱祁镇最清楚。
二十余年的主仆关系,他们已经建立了身后的感情。如果当年确实是王振“逼胁”朱祁镇出征,那么,在他复辟后,再给他立庙,这就匪夷所思了,至少在逻辑上说不过去。
为他立庙,也正是朱祁镇对王振的一种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