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盘点二战十大最强战力战列舰(下)

本期文章我们把剩余的十大最强战力战列舰说完

第四名: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

德国公海舰队

1919年,随着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英国人一举清除了德国公海舰队这一强大对手,并且还强迫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和约》中明确规定:德国不准再拥有无畏级战列舰,仅允许保留8艘旧战列舰用于训练及海岸防御,后续舰必须在被替代舰下水20年后才可动工,新舰最大排水量不得超过1016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0毫米。

但是战败的德国一直试图摆脱《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海军发展的限制。1932年,德国海军开始对建造3.5万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1933年随着纳粹上台,德国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海军发展的限制,1935年在德国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后德国海军开始准备设计建造新一代主力作战舰——俾斯麦级战列舰。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断然拒绝。

1936年7月1日,俾斯麦号战列舰在汉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安放龙骨。1939年2月14日情人节,希特勒亲自出席俾斯麦号战列舰下水仪式。1940年8月24日俾斯麦号战列舰正式加入海军现役。首任舰长为奥托·恩斯特·林德曼海军上校

俾斯麦级战列舰性能参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41700吨,满载排水量50900吨。

舰体尺寸:全长251米,全宽36米,吃水9.0米。

动力系统:12座瓦格纳式高压重油锅炉,3座布洛姆·福斯式蒸气涡轮机3轴推进。

功率:最大稳定功率150170匹马力,最大极限功率163026匹马力。

最高航速:31.5节

舰员:2092人

主要火力:主炮为4座双联装380毫米L52 SK-C/34;副炮为6座双联装150毫米/L55 SK-C/28。

防空火力:8座双联装105毫米/L65 SK-C/33/37;8座双联装37毫米/L83 SK-C/30;12座单管20毫米/L65 MG C/30;2座四联装20毫米/L65 MG C/38。

装甲:

侧舷145-320毫米;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主装甲甲板80-120毫米;首尾横向隔壁100-320毫米;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防雷45毫米。

舰载机:4架阿拉度Ar 196水上侦察机

服役历程(以俾斯麦号为例):

1940年9月15日俾斯麦号前往基尔湾开始服役后的测试工作,不久返回造船厂进行最后的设备调整。

1941年3月6日起到波罗的海进行训练工作,并开始形成战斗力。随后一直在波罗的海停留。

海峡海战:

1941年5月德国海军决定开始实施莱茵演习作战计划,计划派遣“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前往北大西洋,袭击盟国的海上护航运输队。 年初,“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曾双双出马,一下子就干掉了115600吨商船。并且对于德国海军来了就打打了就跑的海上游击战,英国皇家海军一时间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案。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设想:“俾斯麦”号比“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有了全方位超越,让其出战,无疑能给英国更致命的海上打击,为战绩不佳的纳粹海军挽回一点面子。1941年5月18日俾斯麦号开始其服役一来第一次作战行动也是最后一次——莱茵演习行动,伴随的有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

1941年5月24日凌晨5时,德军舰队离开丹麦海峡,“欧根亲王”号的声纳探测到在左舷处有2艘未判明舰只。俾斯麦号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其实英国海军部早已怀疑德军会突破大西洋,而俾斯麦号已经出发的消息亦被Ultra情报机关解密(破解恩尼格玛密码讯息)证实,并且瑞典巡洋舰哥得兰号已发现了俾斯麦号的行踪。在3日后,俾斯麦号于接近卑尔根的挪威格里姆斯塔峡湾(Grimstadfjorden)下锚时被喷火式侦察机发现并拍下了照片。皇家海军的战列舰及其他军舰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时将会途经的各条航线。英国拦截舰队包括刚完工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及“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由兰斯洛特·霍兰海军中将指挥。英国编队由“胡德”号打头阵,“威尔士亲王”号殿后。“胡德”号被视为皇家海军的主力,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巡洋舰,但其弱点是甲板装甲相当薄弱。之后霍兰中将命令己方舰首对准德舰,以图尽快缩短双方距离。5时49分,霍兰命令向德军领头舰“欧根亲王”号开火,因为英国人误将“欧根亲王”号当成了“俾斯麦”号。“胡德”号在5时52分主炮抢先开火,“威尔士亲王”号随后也向“欧根亲王”号开火。直到打了2轮齐射后,霍兰才发现攻击的目标是错误的,立刻命令将火力转向“俾斯麦”号,但已浪费了很多时间,并造成了一些混乱。当时双方距离大约为10.9海里左右。5时55分,德国编队开火还击,集中火力攻击“胡德”号。由于英舰的错误判断,所以一开始炮击时并未命中德舰。战场形势开始对吕特晏斯变的有利起来——由于英国战舰舰首正对德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分别只能使用四门和六门前主炮,而德国军舰却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国人还击。此时“俾斯麦”号发射第三次齐射,命中“胡德”号中部,造成救生艇甲板产生火灾,并迅速蔓延。霍兰中将此时意识到攻击的目标是错误的,于是命令左舵二十度,以发挥全部火力攻击俾斯麦。6时整,“胡德”号刚完成转向,“俾斯麦”号进行第五次齐射,一发(一说2发)炮弹贯穿了“胡德”号的薄弱的甲板装甲,引爆副弹药库,而后波及主弹药库。“胡德”号瞬间折成两半,迅速沉入海中,包括霍兰中将在内的1418名官兵阵亡,仅有3人获救。

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威尔士亲王”号自接战开始有3轮的直击命中“俾斯麦”号,其中造成水中破坏的是第六轮和第九轮的齐射,而这关键的命中均在“俾斯麦”号舰艏部位的约30毫米厚轻质装甲处,所以“威尔士亲王”号造成的伤害其实和“俾斯麦”号的水下防御能力并没有太直接关系,暴露的反而是舰艏轻质装甲的设计问题。作为代价“威尔士亲王”号被“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携手攻击,各处遭4发15英寸炮弹(15英寸弹3发命中)及4发8英寸炮弹击中(8英寸弹5发命中),一度右倾达到20°,最致命的是有一发15英寸炮弹命中了乔治五世级防护最薄弱的舰桥,除舰长与一信号兵外所有舰桥人员阵亡,险些当场失控。由于舰体受重创,数门主炮因故障与战损而无法发射,在重伤之下失去战斗力,被迫退出战斗。德国人也为胜利付出了很大代价,“俾斯麦”号舰中弹三发,位于舰艏的二号燃料槽受损破裂;左舷被来自“威尔士亲王”号的一发水中弹命中,导致左舷一座锅炉被击毁,2号发电机舱被水淹没,舰体首倾3°左倾9°,右侧螺旋桨尖出水,航速下降至26节,为日后被围歼埋下了祸根。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当得知皇家海军的象征胡德号被俾斯麦轻松击沉后,遭此耻辱的英国皇家海军立刻调集42艘战舰围歼“俾斯麦”号。其中包括2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巡洋舰和5艘战列舰。5月25日,负伤的“俾斯麦”号为了掩护“欧根亲王”号南下执行海上袭击任务,转变航向,朝追击的英舰冲来交战。晚10时,天空乌云笼罩,狂风呼啸。英“胜利”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了9架双翼剑鱼攻击机但投下的9枚鱼雷,仅命中1枚,且未炸到要害部位。

剑鱼式鱼雷轰炸机

5月26日凌晨3时,为了切断“俾斯麦”号的去路,英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率战列巡洋舰“声望”号、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和2艘巡洋舰,离开了直布罗陀港。傍晚,“俾斯麦”号被英空军海防队的飞艇发现。狡猾的吕特晏斯做了各种佯攻均未摆脱。“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接到飞艇的报告后,立即起飞了15架“剑鱼”式飞机,在暮色中鱼雷轰炸机对“俾斯麦”号进行轮番攻击。俾斯麦防空火力薄弱在加上火控难以配合防空炮。英军顺利地投中了2枚鱼雷,其中1枚精准的炸毁了右舷的方向舵,使得“俾斯麦”号失去了控制,无法逃避英国舰队的尾随攻击。

1941年5月27日,英军舰队包围了遭到重创的俾斯麦号,1941年5月27日晨,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与罗德尼号战列舰,于8早晨点左右进入射程,两舰迅速接近,两舰用其406㎜主炮及356毫米主炮轰击俾斯麦号。俾斯麦号由于舵机失灵,航向不定,还击效果不佳。在撤退无望并失去包括八门主炮在内的大部分火炮装备的情况下,德军几乎放弃了抵抗。

罗德尼:小老弟,406教你做人

绝望的吕特晏斯在给希特勒的电报中说:“舰已不堪操纵,将战至最后一颗炮弹。”希特勒回电:“战列舰‘俾斯麦’号全体将士们,全德国与你们同在。拿出你们坚决的勇气来,把能做的尽力而为。”最后,该舰在战斗到最后选择了自沉。27日10时36分俾斯麦号沉没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

俾斯麦号战列舰残骸静静的躺在海底

第三名:日本长门级战列舰

长门级战列舰是旧日本海军按照“八八舰队计划”所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也是日本国民感情最深的一级战列舰,由于其彻底摆脱了英式造舰的思想,开创了属于日本自己的造舰思想,所以也是第一艘名副其实的“纯日本血统的战列舰”。

1916年,英德两国海军之间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战——日德兰海战。战列舰成为主宰海洋“巨舰大炮制胜主义”理论历史顶点。根据这次海战的教训,世界主要海军国家改进了无畏舰的设计。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增大主炮口径,改进炮塔、火药库等部位的防护;采取重点防护措施,加厚重要部位的装甲,减少或取消非重要部位的装甲;重视水平防护、以及水线以下对鱼雷的防护。

旧日本海军实力的象征

长门级战列舰是当时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同时也是日本海军的精神象征,国民崇拜的图腾。相对于后来世界最大的大和战列舰,长门号虽然根本比不上,但却为国民所熟知,因为大和号在建造、下水都是极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反之,长门号战列舰深为国民所崇拜,所信赖,"长门号是世界最强的战舰!

长门级战列舰两艘舰与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等7艘是当时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界人士称为"Big 7"

长门级战列舰性能参数:

舰体尺寸:舰长224.9m,舰宽34.59m,吃水9.5m。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39120吨,满载排水量42850吨。

动力系统:10台ロ号舰本式燃油专烧锅炉,4台蒸汽涡轮4轴三叶螺旋桨推进。

最大功率:82000马力

最大航速:26节

续航力:8650海里

编制舰员:1333人

主要火力:主炮为4座双联装三年式410毫米/45倍径;

副炮为18座单装三年式140㎜/50倍径;

防空火力:4座双联装八九式127㎜/40倍径高射炮,最终改装后加装2座;

10座双联装25毫米对空机炮,最终改装后换装66座128门各型机炮。

舰载机:3架零式水上侦察机

装甲:侧舷装甲 305㎜;甲板70-127㎜;主炮塔457㎜;副炮塔152㎜;司令塔356㎜;装甲总重量13023吨。

长门级战列舰二号舰——陆奥号

服役历程(以长门号为例):

“长门”号战列舰服役后多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直到大和战列舰服役。从1920年开始服役,到1941年“大和”号建成,20年期间,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在日本国民心目中一直是海军的象征,素有“国民最熟知的战舰”之称号。

1928年4月9日,以长门号战列舰为首,并与战舰陆奥、扶桑、巡洋舰天龙及16只驱逐舰组成的日本舰队远航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基地香港,由加藤寛治大将指挥。舰队到达香港水域后从维多利亚港东边鲤鱼门航道入港,其目的是作亲善访问。其间曾开放给香港市民上舰参观。长门号及其舰队在香港共逗留五日,在4月14日离开。此次访问是长门号舰历中唯一一次出访。

接受现代化改装后的长门号战列舰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长门号战列舰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及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坐舰。一直到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成为新的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与姊妹舰陆奥号共同编成第一战队。1941年12月2日,由长门号上发出了“登新高山1208"的暗号电文,向出航的机动部队下达了偷袭珍珠港的命令。

在太平洋战争中,长门号、陆奥号与大和号和武藏号同是作为最后决战的主力舰均被谨慎使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加上航速的限制,太平洋战争战争初期都没怎么参加作战行动。开战日本海军包括长门级、大和级在内的战列舰战队因长期驻泊广岛湾的柱岛锚地待机,而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母舰战队的军官讽刺称为“柱岛舰队”。

天皇的宝贝铁疙瘩,怎么舍得用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中,长门号虽然被编入第一战队参加了战事,但是并没有进行战斗,当日军机动部队主力四艘航空母舰被摧毁时,包括长门号在内的主力部队尚在后面三百海里处,战斗结束后收容了加贺号与赤城号的幸存者返国。1944年2月“长门”号从特鲁克岛基地撤退后改为停留在林加锚地基地。1944年6月“长门”号编入机动部队参加阿号作战,在19日的菲律宾海海战(马里亚纳海战)中受到空袭,但损伤轻微。

1944年10月“长门”号编入由粟田健男指挥的第二舰队第一游击部队参加捷一号作战。莱特湾海战中在10月24日锡布延海海战中,长门号于被美军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及卡伯特号航空母舰的俯冲式轰炸机投下的2枚炸弹击中。一发破坏了多座机枪和第一锅炉舱送风机,令其被迫熄火25分钟只能以三轴运转。另一发则破坏了无线电室及餐厅附近。52名舰员死亡、106名负伤。

莱特湾作战行动中的长门号战列舰

10月25日萨马岛海战中,长门号向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进行炮击但为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战果。在下达撤退的命令后。长门号又被2枚炸弹击中但损伤轻微。长门号在该日战斗中共发射了99发主炮弹及653发副炮弹。1944年10月26日撤退后,联合舰队受到美军的空袭。长门号被大黄蜂航空母舰的舰载机4枚炸弹击中,38名舰员死亡、105名负伤。

莱特湾海战后1944年11月25日,“长门”号返回日本本土,回到神奈川县横须贺港,由于燃料、物资均不足,难以再次作远程航行。舰上的副炮被拆除移防陆上。在战争剩余时间一直停留在横须贺,1945年2月受命执行沿岸防御任务,6月1日成为横须贺镇守府警备舰,其对空装备搬上陆地。1945年7月18日长门号遭到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多次攻击,并被3枚炸弹命中,舰桥遭到严重破坏,舰长大冢干少将战死。到战争结束日本投降时时,“长门”号为可移动状态且日本唯一幸存的战列舰

1945年10月长门号战列舰被美军接收,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美国。1946年3月18日前往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成为十字路口行动美军的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靶舰。

1946年7月1日进行的第一次实验中,以内华达号战舰为中心,长门号配置于距离预定引爆点400米处。原子弹于长门号西方600米上方引爆,与预定引爆点距离约1.5公里当时长门号几乎无损,只有面向引爆点的装甲表面溶解而对航行不构成问题。

1946年7月25日,第二次实验时长门号距离原子弹引爆点约900-1000米的位置,造成右舷约5度的倾斜。即使如此,,长门号仍漂浮于海上。直到5天后的一个深夜,长门号才静悄悄的倾覆沉没。

一代日本国民崇拜的图腾,就这样走完了自己平平淡淡的一生。而如今长门号的沉没之地早以成为潜水爱好者的地点,是宝贵的观光资源。

第二名:日本大和战列舰

大和战列舰是旧日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的最后一型战列舰,该级舰艇计划建造四艘,最终建成了两艘。1937年,日本海军制定了"03舰艇补充计划",确定建造4艘大和战列舰。一号舰“大和”号在1937年11月4日开工,二号舰“武藏”号在1938年3月29日开工。1941年12月16日大和战列舰竣工并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1942年2月接替长门号战列舰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1942年8月5日武藏号战列舰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大和号超级战列舰

1937年日本海军制定了"03舰艇补充计划",确定建造4艘大和战列舰。一号舰“大和”号1937年11月4日开工,二号舰“武藏”号1938年3月29日开工。在建造过程中日本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各国海军很长时间里无法掌握到大和战列舰的正确情报。美国于1938年就隐约知道了日本新建战列舰的企图,但直到1942年才首次拍摄到大和舰的真面目,据当时测算,大和舰排水量约6万吨,远远超过此前估计。当时一般日本国民几乎不知道日本建造了如此强大的战舰。

1941年10月30日在宿毛湾公开测试中的大和

大和战列舰主要性能参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1659吨。

舰体尺寸:舰长263米,舰宽38.9米,吃水10.4米。

动力系统: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8台舰本式蒸汽轮机,4轴。

输出功率:153553马力

最大航速:27节

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主要火力: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九四式主炮3座,前2后1布置;

副炮采用的是从最上级重巡洋舰改装时拆下来的四座三联装60倍径155毫米口径舰炮,共12门,四座炮塔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后及舰上层建筑的两舷 ,最终改装后拆除了两座。

防空火力:双联装八九式127毫米口径高射炮6座;

三联装九六式25毫米口径高射炮8座,武藏号改装时增加到130门、大和号改装增加到162门。

装甲防护:侧舷装甲带最大410毫米;炮塔正面650毫米;炮座560毫米,弹药舱顶板270毫米;上层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230毫米;指挥塔最大500毫米;装甲重量21266吨。

舰载飞机:7架零式双座水上观测机和零式三座水上侦察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

舰员:2415人

大和级装备的460㎜主炮是人类历史上装备的口径最大的舰炮

服役历程(以大和号为例):

1940年8月8日,大和号下水。建造中的大和为了保密,造船厂执行着严谨的机密管制,在能俯视造船厂的地方都加上围板,大和号下水后开始舾装工程。

港口舾装中的大和战列舰

1941年10月,大和号开始试航。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当日,大和战列舰试航结束。1942年12月16日大和战列舰服役,大和号的建造历时4年完成。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

1942年6月,大和号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四艘航空母舰全军覆没,而大和号则在三百海里以外没有参与其中。8月17日,大和号再次出港,这次的任务是支援对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但该舰到达特鲁克群岛后,只是整天呆在港里继续无所事事。

大和号、武藏号两姐妹静静的停泊与特鲁克锚地,舰员们享受着安静奢华的生活,而陆军马鹿们则还饿着肚子在瓜岛与美军激战。

1943年2月11日,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号接替大和号成为新的联合舰队旗舰。5月8日,大和号离开特鲁克回到吴港入坞修理了3个月,又于8月23日回到特鲁克,其后一些日子里,该舰被指派去向一些岛屿上的日军运送物资和补充兵员。1943年12月25日,大和号在特鲁克附近遭到美国潜艇的鱼雷攻击,战舰右舷第165号肋骨第3号主炮塔附近被一发鱼雷命中,由于爆炸的冲击导致船舷支持装甲板的弧形构造则插穿防御弹片的水密舱纵向隔壁,机械室及火药库进水,进水约3000吨,受损后的大和号加速撤离了这一海域。

1944年1月16日,大和号再次回到吴港入坞修理,出于防雷的考虑,在其舷侧水线以下的防水区域内增设了一层呈45度倾角,厚6毫米的钢板。同时进行改装提高防空能力,战列舰舷侧的2座155毫米炮塔被拆除,加装6座127毫米双联装高炮,25毫米高炮数则增至98门,同时舰上还装上了22号对海警戒雷达和13号对空警戒雷达。

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军攻击中的大和战列舰

1944年10月24日,大和号进入莱特岛东北的锡布延海遭到美国海军第3舰队航母舰载机的空袭。在战斗中大和号在前甲板被美机投中一颗炸弹,左舷锚锁库中弹舰体破损,大量进水。10月26日,大和号在返航途中于锡布延海再遭美军空袭中,被两枚航空炸弹命击中,整个战役期间全舰阵亡29人负伤55人。10月28日,返回文莱进行燃料补给。

返回日本本土

1944年11月18日,由文莱出发向本土返航24日抵达吴港入坞修理改装。

冲绳海战中规避美军空袭的大和战列舰

1945年3月26日,美军开始实施冲绳岛登陆作战。日本企图出动包括大和号在内的水面舰艇舰队支援冲绳日军的作战。4月5日,日本军令部正式下达了命令大和号自杀性出击作战的“天一号作战”命令,4月6日,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

1945年4月7日12时31分,美国海军58特混编队第一攻击波,集中攻击大和号左舷,有4枚炸弹落到了第3号主炮塔附近,其中2枚225千克炸弹穿透了后部主甲板爆炸,将战舰后部的155毫米副炮和预备射击指挥所炸毁。12时43分,左舷前部被1发鱼雷命中。

13时37分,舰体左舷中部被3条鱼雷命中。几乎与此同时,由于一枚450千克重的航空炸弹炸毁了排水阀门,使该舰无法进行排水作业,舰长下令向右舷舱室对称注水以恢复舰体平衡,航速降至18节。13时44分,左舷中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使左倾增加到15-16度,这使该舰的大口径高炮无法使用。14时01分,美机3颗航空炸弹击中左舷中部。14时07分,一条鱼雷还击中右舷150号船肋。14时12分,大和号左舷中部和后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舰体倾斜达16-18度。由于右舷注排水区已经注满水,只能继续往机械室、休息室和锅炉舱里注水。14时15分,左舷再中1雷,航速渐渐减至7节,舰长被迫发出了弃舰令。

14时23分,主炮弹药库发生爆炸,宣告了大和号的最终命运。

大和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大战列舰。但是,由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用兵思路存在致命缺陷,致使大和号在建成后始终处于一种作用不明的暧昧状态,以至于被当成联合舰队的水上豪华饭店使用。对实力不足的日本国力和日本海军兵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浪费。日本海军对于大和级的使用思路和用兵方略是按照一种“理想化”的模式来安排的,也就是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按照原有的“渐减迎击”战略,面对占有优势的美国海军兵力,大和级在西太平洋固守待命,等日本海军使用多种手段将来袭的美国主力舰队逐渐削弱后,再在靠近日本近海的大决战中出动大和级,将残破的美舰队一举击破。这是一种守势战略。然而一旦这个固定模式被打破,大和级就无用武之地。

第一名: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一级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共建造4艘,是世界上舰体最长、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最晚退役的战列舰,4艘同型舰仍保存。由于依阿华级的继承舰——蒙大拿级的取消建造,使得这一级战列舰成为美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1945年9月2日,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上的三号舰密苏里号的主甲板上举行,本级舰因而闻名于世。

由于美国海军对之前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满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于是在1938年5月,美国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

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共有6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获得通过。即依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伊利诺伊号、肯塔基号,并分别在纽约海军造船厂、费城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

1942年8月27日,首舰依阿华号下水。1942年12月7日,新泽西号下水。1943年12月7日,威斯康星号下水。1944年1月29日,密苏里号下水。1945年8月,伊利诺伊号在建造到总工程量的22%时停工,该舰没有完工下水。1950年1月,肯塔基号下水,但随后停建。后将舰艏拆移,更换到因与驱逐舰艾登号相撞而舰艏损坏的威斯康星号上,20世纪60年代初,8座锅炉拆装到2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后,整舰被拆毁。

新泽西号战列舰

衣阿华级战列舰性能参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44560吨,满载排水量57256吨。

舰体尺寸:长270.4m,宽32.92m,吃水10m。

动力系统:8座重油锅炉,4座蒸气锅轮机,4轴双舵。

主机功率:212000马力

最大航速:33节

续航力:20150海里14节;15900海里 17节;9600海里25节。

舰员编制:二战至越战时期2700人;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1800人。

各时期武器装备数量:

二战/朝鲜战争/越战时期:主炮为三座三联装Mk.7406毫米/50倍口径,采用前二后一布置;

副炮为20座双联装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

防空火力:四联装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60-80门 ;

厄利孔20毫米高射炮50-60门 ;

12.7毫米单管机枪8挺;

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80年代初,美国海军决定对衣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从1981年10月“新泽西”号进入长滩海军船厂开始,到最后一艘“威斯康星”号1989年2月改装完毕,共花费了7年半时间,每艘舰改装费用约3亿—4亿美元。此次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舰上安装了8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3座三联装406毫米口径火炮、6座双管127毫米口径火炮、4座“密集阵”近程武器防御系统。此外舰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停放4架直升机;并设有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装备5架以色列生产的“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舰体312毫米内倾19度;

装甲甲板121-147毫米;

侧舷装甲带307毫米倾斜角19度;

水密隔舱287毫米;

炮塔正面495毫米,顶部184毫米;

炮座295至439毫米;

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顶部184毫米;

装甲总重18466吨。

电子系统:1984年,依阿华级进行了现代化改装,装备上的雷达系统有:AN/SPS-49防空雷达、SPG-55F型127毫米炮瞄准雷达、AN/SPS-67 地面搜索雷达、AN/SPQ-9 海面搜索 / 火控雷达;电子战系统:AN/SLQ-32 AN/SLQ-25 Nixie 诱饵系统;卫星通信系统。

衣阿华级战列舰主炮开火瞬间

服役历程(以密苏里号为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依阿华级战列舰主要参加太平洋海区的作战活动,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日本的海上作战,其中包括菲律宾海海战、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以及炮击日本本土的战斗。

1944年6月11日,密苏里号服役,在纽约对开海域和切萨皮克湾完成海试并加入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中参与过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并炮击过本州岛和北海道。

1945年9月2日,时为第三舰队旗舰的密苏里号成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的地点,宣告日本正式投降

二战战后作为训练舰使用,直到朝鲜战争后。1949年,依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编入预备役,退居二线,密苏里号象征性地保持现役。1951年9月,依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重新加入现役,与密苏里号共同参加朝鲜战争,担负炮击朝鲜岸防目标的任务,战后作为训练舰使用。

1954年,密苏里号及其三姐妹在朝鲜半岛

1958年3月,四艘依阿华级全部完成编入预备役并被封存在港口,其中密苏里号在封存期间对外开放。

为了对抗70年代末期苏联海军的挑战,1981年至1989年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提出“600艘舰艇海军”计划,大规模扩充海军。在他的支持下,四艘依阿华级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后,再次重返现役。1984年,密苏里号重新服役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分别组成战列舰编队驻泊波斯湾。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号向伊拉克发射了战争中的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此后,两艘舰向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发射了数十枚“战斧”巡航导弹;2月17日,两艘战列舰还用其装备的406毫米舰炮向科威特南部的伊军炮兵阵地进行了轰击。

拉开了海湾战争序幕,维斯康星号战列舰发射第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然而,战争胜利的辉煌也没有延长战列舰的生命。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就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日,“密苏里”号也退出了现役。从而这个一度逞威于海上的“霸主”终于退出了海战的历史舞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盘点二战十大最强战力战列舰  战力  战力词条  战列舰  战列舰词条  二战  二战词条  盘点  盘点词条  最强  最强词条  
综合

 ​西晋王朝富豪们的“任性”生活

时下国家内部安定繁荣,经济迅速蓬勃发展。在这个物质财富快速积累时代,坐拥财富自然就要享受生活,因此土豪们各种”任性”的生活方式映入公众的视野之中。有钱就是人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