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神话到历史》:这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一...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413本书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是四大文明之一。

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类似,中国古代文明也发祥在河流(黄河)以及两岸肥沃的冲积平原上。

虽然,农业社会的形成因为区域而各具特色,其发展进程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纵观这四个文明,我们却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共通之处,那便是出现了以王权和神权为中心的古代国家。

图 | 二里头夏都遗址

然而,这四大文明中,为什么偏偏是在中国大陆,率先诞生出了古代国家呢?它形成的背后都有哪些推动因素,这些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又有哪些启发呢?

来和灵遥一起读读看这本日本考古学家写的《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吧!

01.

从采集到种植的转变,

农业的开端

凡事都有本有源,有起始之时,起步之初,历史的研究同样是如此。那么,历史研究的起点到底该从哪里开始呢?我们一起回到开始的地方 —— 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正处在人类的蒙昧时代,这时的人们带有鲜明的动物性特征,不仅对环境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且以延续自身生命为目的,将「寻觅食物」和「繁衍」作为根本之务。

因此,先祖们在选择聚落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那些可以采集到丰富食物,或是可以捕获到猎物的地方。

于是,在中更新世最温暖时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华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山西、山东、河北一带,因为能够为人类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因此成为了先祖们的聚集地。

来到了这里后,我们的先祖们便结合了当地的地理情况,打造出了简易的工具,用于日常的狩猎与采集,也就是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

有意思的是,由于地区与地区间当时便存在着明显的气候差异,因为,先祖们制造的工具也有所不同。

比方说,华北南部地区,因为当时地处亚热带,长着丰富的植物根茎和果实,因此这一带挖掘出来主要是用于食物的获取和加工的石器。

又由于华北北部则因为地处温带气候,先祖们的主要来源是小型动物,因此挖掘出来主要是用于动物狩猎和解体的石器。

时间继续往前推进。

直到13000年以前,气候开始转向温暖化,我们的先祖也开始制造新的工具,用来获取食物。

由于此时,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在人类中普及开来,为先祖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终于不用再继续过以前那种追逐猎物,四处迁徙的生活,于是打造的工具,大多与精耕细作的农业有关,也称「新石器时代」。

毫无疑问,农业发展带给先祖的改变是史诗级的。

定居的生活确实为女性提供了安定的育儿期,稳定的食物来源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为饥饿造成的食物。于是,人口因之激增,社会群体规模化开始出现。

跟着,便在渭河和黄河流域出现了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后岗文化-大河村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等多个文明,人类开始初步摆脱了动物性,走向了文明时代。

02.

文明的开端,

社会的组织化和阶层

如果想要了解一个社会的组织化和阶层化,那么把群体生活的聚落和群体成员的墓葬进行比较讨论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因为,对事死如事生的先人来说,不仅聚落和墓地敏感地反映着群体的规模和群体的基础单位,墓葬的构造和随葬品也反映出了墓主人生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

以公元前4200年到公元前26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为例,在稳定农业的支持下,开始出现了广泛的阶层分化,主要体现在陪葬品数量和种类的多寡上。

尤其是到了大汶口文化中期后,这种阶级差别开始变得更加明显,阶层分化也逐渐确立。

一方面,木圹(kuang,4声)墓,也就是直接放遗体的坑的大小,开始出现大小之别,体现了以家族为单位的阶层正在逐渐扩大;另一方面,墓中的随葬品数量和种类也开始出现差别,有的里面依旧摆放的石墨、石盘等简易劳作工具,有的里面则已经开始出现骨牙雕筒器(下图1)、龟甲器(下图3)等做工精致的装饰品。

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某些有着特殊能力的人,一般来说是能够与神灵对话的人,已经开始走到了舞台的中央,成为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部落的领袖。

而,到了大汶口文化的后期,这种阶级社会的分化也更加地明显,血缘家族单位的阶层差别,即氏族单位的阶层差别也越来越大。

比方说,在属于大汶口文化后期的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遗址中,考古学家便发现了平面图呈椭圆形的环壕聚落。环壕范围内建有地面建筑,房屋呈行列状,形成了所谓的长排连间式房屋,共十二组,分布在黄河流域。

这样类似的聚落,不仅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有发现,也有出现在别的文化中。

它的出现也恰恰标志着以祖先祭祀的信仰为核心,并且以区域间族群的统合为目标,包括政治同盟关系在内的区域社会的统合已经逐步开始。

03.

仪礼制度与祭祀文化的形成

前文已经提到了,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至后期,各地区的社会阶层构造日渐显著,处于阶层差距加剧的阶段。

事实上,这些以家族为单位上的社会阶层差距,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便是仪礼。

比如,从大汶口墓地出土的随葬品里,我们便可以看到,虽然在每个墓地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各种类型的红陶与褐陶,但是,给人更上档次的白陶和黑陶,不仅数量更少,类别上也更加地单一,一般来说只会用于某些正式场合。

这个现象也恰恰反映了一个事实,那便是,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明确的等级之分,且处在不同阶级的人,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去使用日常器皿。

除了大汶口,在其它文化中,如,龙山文化,我们也能够看到仪礼的逐步规范。

比如,同样是陪葬品,上层阶层的墓葬中除了有用作酒器的高柄杯,还有用作餐具的豆(高杯)、盆或壶,而更上层的随葬陶器构成中还有藏酒器,充分体现了以酒器为中心的礼仪规范得到了确认(下图)。

除了用仪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玉器的使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玉器祭祀为主的「良渚文化」,玉琮便是神灵的「凭依」,表面刻有精巧的神人兽面象(下图),通常被认神人是月神,兽面像代表了太阳神,旁边的鸟以鹰为原型,代表了神的使者。而当首领拥有这些玉器时,便被认为是天赋神权,能够借助神的威信来统领群体,维持自身的地位。

不仅如此,在良渚遗址的群体为中心的太湖一带,当部落与部落发生相互结盟时,也会通过玉器的分配与交换,来表达一个「在神的见证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意思。

也可以说,到了这个阶段,以父系血缘组织为中心的祖先祭祀和仪礼文化,和以权力神授的宗教信仰都已经形成,从部落到国家的华丽转身,只差那最后的「临门一脚」。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读到这里,你也许对史前先祖们的生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农业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安定的食物来源,过去那种为了追逐猎物四处迁徙的生活得以转向定居生活。而,定居的生活又为女性提供了安定的育儿期,使得更多的新生儿得以存活下来,长大成人。

于是,不少的家族的规模便也在此之上越来越大,而那些辛勤耕耘的人则因为积累了更多的财富,逐渐成为了人群中的佼佼者者。

这些人为了维持社会的秩序,又先后制定了以酒器为中心的礼制,通过玉琮或是玉璧与神「对话」,开展了祭天、祭神、祭先祖的祭祀制度,确立了自己和其家族在人群里不可侵犯的地位。

在此大背景下,一个利用祭祀仪礼,更利用身份秩序即礼制形成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宗族和氏族组成的安定基础构造,并建立了贡纳体制为基础的古代国家,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明天,灵遥将为你带来《最早的中国》一书的共读,与你一起走近最早的王朝 ——「夏朝」。

敬请期待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类史  人类史词条  伟大  伟大词条  神话  神话词条  这是  这是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