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418本书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一同完成了对《孙子兵法》中「计篇」第二部分的共读。(更多内容,请戳:“兵者,诡道也”:这是《孙子兵法》中最容易被误读的一句,原来讲的都是人性的弱点!)
其中,「计篇」的内容,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儿,一个是对双方「五事七计」的比较,判断发动这场战争有没有胜算,另一个是对「诡」计的解读,也就到了战场后,具体都利用哪些人性的弱点,采取哪些谋略来取得胜利。
然而,你只是掌握了「计篇」里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好比你想要做成一件事,除了要想清楚,还要在实践中下功夫。而《孙子兵法》里提到的这个战时功夫,便是「作战篇」。
因此,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孙子兵法》里的「作战篇」都讲了什么吧。
01.
打仗不是打兵法,是打钱粮
也许你曾经听过一句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其实,这句话之所以会流传这么久,恰恰也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古代战争中,粮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像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一定不能没有充足的资金做支撑一样。
那么,在古代,想要举十万师,到底需要多少粮草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武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吧~
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兵法》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一千辆四匹马拉的战车,配备75000人,一千辆辎重车,配备25000人,加起来就是100000人。然后,打仗光只有这十万人还不够,你还要迎来送往的使者宾客,车甲器械的修缮,这些都是钱,每天至少要1000金才够。
因此,打仗打的不仅是人,还有钱和粮草。
我们纵观古代战争史,一共有两位帝王,恰好一正一反,向我们证明后勤部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个,是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
史书记载,早在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便已经采纳了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招募农民,开始屯田,以求做到粮食的自给自足。而粮食的充足,同样也是曹操在与诸侯争霸中,取得胜利,一统北方的根源所在。
另一个,是西汉时期的汉武帝。
我们大家都知道,汉武帝是剿灭匈奴的英雄,但是,对老百姓来说,生活在武帝时期,就没有生活在他爷爷和爹当皇帝的文、景帝时期更好。
因为,那时不仅不打仗,老百姓需要上交给国家的也少,那么能留在自己手里的,自然也就多了。
因此,发动战争是有成本,当局者一定要先算清这笔粮食仗,再决定打不打。
02.
准备要慢,
动手要快。
接下来,我们来看,为什么一旦开战后,要「兵贵神速」。
前面已经说了,发动战争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如果一场仗打得太久,那么后方和外交都会出问题。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我举个例子,你复习考试,尤其是大型考试,一上来十之八九都是热血沸腾,恨不得每天能多看个十几页书,但是,一旦持续了时间后,有的人开始心浮气躁,思想也跟着开小差,最终也就不得不放弃了。
而这种状态,如果出现在战场上是很危险的,很被其他诸侯给找到破绽,然后发动猛攻,再无回天之力。
因此,你无论是做什么事儿,都是平日里功夫要用够,然后一鼓作气,兵贵神速,趁着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把它拿下。
03.
先考虑避害,
再考虑趋利。
最后一点,是避害的事情。
你如果有仔细观察过职场里的人事,也许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
一个初出茅庐的嫩头青,他无论是毕业于哪所世界级名校,还是在那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企业里做过实习生,老板都不太愿意,或是不太敢于把他给放到核心岗位的位置上,反倒会把他给下放到基层部门去历练一下。
其实,老板之所以会采用这样的用人策略,不是因为没有看到这个新人的能力和冲劲,更多的是为了降低新人的激进心态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很简单。
一个人如果只能够看清到做一件事情的好处,看不到做一件事情的风险,便会很容易被利益驱动,导致自己输掉了老本,连从头到来的机会都没有。
反之,这个人虽然不一定赚到大钱,一直不温不火,却能够好好地活下来,熬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因此,一个人在心态上乐观是个好现象,但是,他如果同时在行为上太过激进,你要慎重考虑与Ta的合作关系,省得被人卖了,还在帮人家数钱。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纵观《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战篇」,里面反反复复谈到的,都是「作战的成本」。
换句话说,孙武这个人虽然是一个兵家,但是却是一个慎战,不战的人,也许恰恰因为他始终对战争保持着一种敬畏之心,才能够被世人所推崇吧~
下一篇文章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孙子兵法》里「谋攻篇」的解读。
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