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钳形攻击到单兵突进,地图上的斯大林格勒...

1942年的11月,希特勒一纸调令,将曼施坦因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作为希特勒的救火队员的他,此时面临一个棘手问题:营救保卢斯

曼施坦因:为什么我不能从克里木去斯大林格勒?

由于苏军的精心筹划,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被合围在了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的关键行动即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斯大林格勒地处南俄草原,地形平坦,顿河水系和伏尔加河构成了此处的仅有障碍,苏军南北两路大军从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突破保卢斯的侧翼,会师在顿河突出部的卡拉奇,构筑连绵的防线,保卢斯部数十万人的补给只能依靠空投。

希特勒不能想象在南线苏军忽然冒出这么多部队,他认为苏军临时拼凑,番号虽多,人数必少,指挥必乱,因此,他的意图是让曼施坦因打通一条“甬道”,保证保卢斯的补给,而不是让保卢斯撤出斯大林格勒。

很显然,曼施坦因领会了元首意图,但他看到了更深的危机:南线的德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德军南线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B集群在斯大林格勒附近,此时由于前锋大将保卢斯已经被围斯大林格勒,失去了战场主动权,A集群在高加索方向抢夺石油,受高加索山和苏军的顽强抵抗影响,目前困顿在狭长的高加索地区。

曼施坦因判断,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兵力陡增,如果有能力突破顿河大湾向亚速海沿岸的罗斯托夫攻击,那么德军南线的后勤补给线将被切断,继而被大范围包围在“伏尔加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顿河”围城的多边形区域内,围住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苏军只需从北方施加压力,德军有望被挤压在高加索地区而全军覆没。

当务之急有两个:救出保卢斯,保护好顿河防线。

可是,想要做好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都相当困难,顿河方向苏军维持着进攻,尤其在其支流奇尔河附近,由于这里是距离保卢斯部最近的地方,苏军进攻连绵不绝,由于兵力对比悬殊,德军疲于应付,此处的更北方向,是意大利部队的防区,也是一颗定时炸弹。

曼施坦因深感兵力不足,他一边向元首要兵,一边告诫保卢斯:一要顽强防守等救援,保存实力不突围;二不要在成为强弩之末后再行突围。保卢斯面对这样辩证法式的命令连连称是。

曼施坦因开始研究解围的具体问题。

首先确定解围方式,一定是援军和保卢斯一起向苏军的一个点前后夹击,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保卢斯向那个方向突围?

一是西向向奇尔河附近突围,首先要在卡拉奇附近的顿河渡口形成突破,进而在渡过奇尔河与救援部队建立联系;解围部队也会在奇尔河奋战策应。

二是西南向平行于顿河突围,此处有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可以接应。

比较两个案,曼施坦因觉得,一案行程最短,也是苏军下步的重点攻击方案,肯定是苏军的重点防守方向,所以保卢斯在行进中会消耗大量弹药,从而在渡过顿河时受到苏军北东南的进攻;

二案稍微出人意料,而且地形阻碍相对较少,便于装甲部队突进,但从顿河东面向西南方向的4装甲军方向突破,也会受到苏军追击,并且顿河西的苏军也会平行追击,封锁渡口。

第三,救援兵力该如何接应?

集中一个方向突破,苏军也能集中兵力应对,两路突击?或许是个办法。

反复权衡,曼施坦决心将手上的救援兵力有两支,一路策应兼防守部队兼预备队,一路集中装甲部队,从苏军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动主要救援。

霍特的4装甲集团军下属第57装甲军从科捷利尼科沃向东北前进,准备解围,霍利特集群向奇尔河-顿河桥头阵地方向前进,从侧后对苏军掩护兵力进行打击。而后,保卢斯在某天向西南方向突围,与4装甲军建立联系,而后在苏联人的攻击下,被迫后撤,这个样子希特勒也只有被迫接收保卢斯离开斯大林格勒的现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曼施坦因的计划在实施不久就宣告失败。

1942年12月12日,57装甲军从科捷利尼科沃向斯大林格勒开进,遇阻击部队激战,顿河西岸奇尔河防线也被苏军猛烈攻击,霍利特集群被用于做防守,后撤建立后一道防线,态势由东西并进演化成单兵突进。

东进兵团的57军于19日突进到梅什科瓦河,先头据保卢斯部南仅48公里,3000吨补给在随后跟进,曼施坦因令保卢斯向57军靠拢,保卢斯回复说:我们需要5天的准备时间

为什么突围准备需要五天时间?保卢斯解释说,首先需要将部队系统的重新编组,从其他防御外围战线上逐渐撤下,同时采取必要的策略来迷惑敌人,防止被苏军咬住屁股。另外,需要送来1000吨物资,并同时转走8000名伤员。

早干嘛去了!深层次原因还是曼施坦因无法有效指挥保卢斯,元首一直在柏林遥控着保卢斯

卢斯的斯大林格勒之战

这要命的6天里,苏军可以击穿北部防守兵力,渡过顿涅茨河,向罗斯托夫挺进,掐断德军南翼生命线,或者突破奇尔河防线,截击东进兵团补给线。

危机很快到来,苏军在12月20号攻击了防守薄弱的奇尔河上游防线,霍利特集群的左翼受到威胁,只得继续分兵堵口,在相对后方建立一条防线,而到了22日,苏军进攻了整个奇尔河防线,整个霍利特集群防区已经全面焦灼。

顿河集团军群左翼日益恶化,曼施坦因只得将奇尔河下游11装甲师抽调支援北部防线,而奇尔河下游露出了空挡,连环反应出现,东进兵团的左翼无法保障,当面等不来保卢斯的靠近,反而是苏军的攻击日益猛烈,25日,57装甲军只得撤回阿克萨伊河段。

26日,曼施坦因建议从A集团军群抽调兵力,再次对保卢斯展开救援,希特勒拒绝了。他计划将西线的党卫军部队调往东线,解救保卢斯。在苏联的冬季,这样的远水更显得遥不可及。

1943年1月9日,苏军敦促保卢斯投降。遭拒后,苏军展开四面围攻。

1月22日,顿河弯曲部的苏军占领德军机场,空中补给中断。

1月24日,保卢斯被分割成三个集群。

1月31日,保卢斯投降。

纵观整个救援,曼施坦因的救援计划堪称绝地反击,但这样的计划需要很紧凑的配合,以完成在较短的时间内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可是你永远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苏军反应过来而元首没有反应过来,保卢斯就永远不会过来。首先是计划不周的夏季战役,而后又是元首在11月的过分乐观的决策,最后,一次救援之后,曼施坦因要应对苏军的大包围,不得不将南线德军重新进行编组,以掩护A集团军群从高加索地区向罗斯托夫方向撤退,救援不会有第二次了!二次大战的转折点就此形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词条  突进  突进词条  单兵  单兵词条  攻击  攻击词条  地图  地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