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1年,司马迁撰写《太史公书》第十三年。
从上古黄帝写到当朝大佬,这部跨度三千多年的呕血之作即将完工。但是年过五旬的司马迁并未感到轻松喜悦,他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
孤身伏案,油灯似星。司马迁写完《大宛列传》上半部分,昏花的双眼早已盯不住竹简上的字迹,嘴中却喏喏道:张骞啊,你可堪称“凿空”之功!
故事的起因,还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公元前200年,韩王信联合匈奴攻汉。
刘邦提着宝剑走下龙炕,嘴里还骂骂咧咧道:老牌贵族的项羽都被哥撂倒了,你们这帮流民想干啥?
一个月后,刘邦和二十万大军被困白登山。
看着山下匈奴一天三顿小烧烤,汉军却只能吃雪块填肚子。多亏陈平给单于媳妇送了一车名牌包包,这才沿着逃生通道溜回长安。
七天七夜的白登噩梦,让刘邦见识到匈奴骑兵的彪悍。贫弱饥困的大汉惹不起这样的邻居,于是华夏古族第一次对外族妥协求和。
送钱送粮送女人,一送就是六十年。
经过四十多年文景之治,大汉王朝的面貌焕然一新。
老人们经常感慨以前的穷日子,说起开国将相上下班只能坐牛车。但是小屁孩都不太相信,他们自小见惯了宝马满街跑。
唯一不曾改变的是,西汉每年还要给匈奴交保护费。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上皇位。他具备所有新时代青年的热血与豪情,对骑在头上作威作福的匈奴相当不爽。
交完钱还得挨揍,老子生下来就欠你们的吗?刘彻好不容易物色一帮儒生搞新政,却被祖母窦太后剁的干干净净。
孙仔,黄老之术无为无不为也!
大跨步扯到了蛋,那就只能搞些小动作。
刘彻清点国库钥匙盘,串起来可以在腰上绕三圈。看着祖辈积攒的丰厚家当,他总觉得钱花了才是自己的,不花可能就是匈奴的。
首件烧钱项目就是扩充储备干部,因为干大事离不开人。但不是所有人都是第一生产力,那些品行好、有能力的人才是。
沿袭汉文帝“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的招聘制度,汉武帝将其完善强化成“察举制”,开始从各个阶层汲取大量人才。
第一批孝廉名单中,有个毫不起眼的名字:张骞。
张骞的八辈祖宗都是农民,史书里没有任何档案记录。世代抡锄头的家族职业,将他打磨的身强体壮、温和敦厚(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无数次历史经验证明:个人出身不是问题,品行和能力才是关键。
24岁的张骞告别田间地头,走进宏伟气派的长安皇宫。他被分配到郎官的岗位上,属于钱少事多的低阶公务人员。
和之前务农相比,张骞对未来更有希望。他坚信做任何事情都像种地,只要努力耕耘播种、浇水施肥,就一定能获得好收成。
上班没几天,张骞发现皇城内最努力的人居然是刘彻。这位办身份证都不够年龄的帝王,在祖母掣肘之下依然不忘发奋强国。
连宫里的耗子都知道,皇帝做梦都想踏平匈奴。
一年过去了,张骞每天照常打卡上班。他已经习惯这种单调而枯燥的生活,虽然感觉到朝政可能要变天,但又好像和自己没啥关系。
老老实实干活吧,就当给儿孙积累资本了。
有一天,张骞刚进办公室就觉得气氛不对劲。大家都围着内殿值班回来的郎官,听他说叨皇帝召见匈奴降臣的事。
众人:匈奴人到底长啥样?
郎官:两肩膀架一脑袋,和咱没两样。
众人:那战斗力咋这么强悍。
郎官:单于拿月氏国王的头骨做酒器,属性点高吧。
众人:口味真重!月氏人有啥表示没?
郎官:举国大搬迁,全往西边跑了。
众人:真是够怂的。
郎官:所以皇帝想派人寻找月氏,合起伙来干匈奴。
众人:那你去呗,多好的立功机会。
郎官:去毛线!导航都找不着路,千里送人头啊!
散场之后,张骞也没有当回事,以他的浅显资历还扛不起这等重任。何况是去异族地盘寻找友军,多少得懂点外语或看过荒野求生吧。
刘彻想抓住这个机会,但是没人愿意去寻找月氏。
因为在大汉疆域图上,玉门关以西的地方是片空白。谁也不知道那里潜藏着什么,是山是河、是人是鬼、是生是死...
这是没法强行摊派的任务,完全凭靠领路人的强大信念。刘彻划掉三年工作经验之类的条件,招聘告示上只剩一句话:
可与不可不重要,想与不想才是关键!
看着刘彻天天熬夜布局,张骞的内心开始纠结了。他能理解皇帝的渴望,就像自己当年抡锄头时的那种渴望:我只是差一个机会。
曾经空谈国事,说到屈辱和亲处义愤填膺。
如今面对机会,却是优先盘算着个人生死。
作为一个正常人,在惶恐情境下自发退缩并不可耻,这是生物趋利避害的本性。但是能克制并逆转自然本性的人,永远值得后世敬仰。
这就是英雄和凡人的区别。
张骞领取了任务卡,也不关心西域副本里有没有安全区。这个农家弟子好像看懂了因果玄妙,他只想还给汉武帝一个机会。
刘彻若无灭匈大志,张骞可能还在城固老家种地。
张骞若无出使勇气,刘彻的强汉梦可能更加曲折。
人只有惦记着别人的好,才有可能互相成全。
公元前139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西出长安。汉武帝专门让堂邑父做随行顾问,他对这个公费旅游团充满无限希望。
那一年,张骞26岁,刘彻18岁。
热血青年们向死而生的精神,仿佛让汉帝国生出兵戈铁马定乾坤的豪情。此前与世无争的黄老之风,也将随着窦太后离世而烟消云散。
喂,醒醒!喝完鸡汤,该看看悲惨的现实了。
张骞等人自陇西出境后,所有地图都失效了,只能靠着太阳辨认方向。进入河西走廊后更加忐忑,连上厕所都要轮流放哨。
原因很简单:这里是敌占区,他们还不够匈奴塞牙缝的。
茫茫戈壁,烈日火风。来自中原的年轻勇士们搀扶前行,走累了只能躺在低洼处啃干粮。看着身后一连串脚印,张骞的内心有些不安。
走快点,担心召来匈奴人的围攻。
走慢点,恐怕就得渴死在荒漠里。
张骞还没来得及调整行军方案,就被匈奴骑兵包了饺子。他们被绑在一根绳子上押送回王庭,全程都让马儿拖着跑。
看着兄弟们一个个倒下,张骞终于体会到刘彻立志灭匈的恨意:这些横行六十多年的彪悍邻居,从来没把他们当人看。
可惜,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
匈奴单于一脚踩断使节,大声质问道: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张骞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捡起地上的使节抱在怀里。既然生命走到尽头,那就让自己死的有尊严些。
被按在老虎凳上狂灌辣椒水,张骞连大汉的天气预报都不肯说。单于一看严刑逼供没啥用,就改走温柔利诱路线。
不光送来堂邑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单于以为汉朝人都是中行悦那等货色,给点笑脸就连老爹姓啥都忘了。
但他忽略了两个问题:张骞如果贪图富贵,怎会冒死出使西域!堂邑父本是匈奴人,为何铁了心帮助大汉?
结交朋友不是靠拳头,而是个人魅力。
征服人心不是靠武力,而是家国文明。
日升月落,寒来暑往,张骞几乎找不到自己存活的意义。他偶尔凝望着长安城的方向,眼神里充满羞愧与无奈。
原本是要寻找月氏干掉匈奴,如今却活的与匈奴人并无两样。不仅适应了他们的衣食住行,还生下有匈奴血脉的孩子。
时间带来的同化力很可怕,张骞能察觉出日渐模糊的无助感。直到听说汉朝派出四路大军攻打匈奴,其中三路全军覆没。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张骞好像猛然间挣脱了:我特么严重拖刘彻后腿啊!
张骞不再像以前那般恍惚度日,不再沉沦于内心的矛盾情感。他开始研究匈奴人的生活习惯,并和堂邑父寻找逃跑机会。
只要人活着,那就还能做点什么。
由于年头久远,单于对张骞的过期情报也没兴趣了。凭借多年宽大信人的优秀品格,张骞的生存环境变得宽松。
在计划出逃前一晚,张骞看着熟睡中的妻儿心有不舍。这一走恐怕就是永世隔绝,但他只能抱着大汉使节悄然离去。
这位善良的异族女子,用温暖与爱意陪伴张骞走过人生最黑暗的岁月。即便察觉到丈夫行踪怪异,也从未对旁人说起。
当年单于一句话,她就成了他的女人。
如今没有一句话,他就撇下她逃走了。
史书对张骞的妻儿鲜有记载,或许是觉得她们的存在有损英雄形象。但在秦岭一白看来,失去人性的英雄全都是捏造的。
没有爱恨情仇的羁绊,何来奋战不息的动力?
起初一百多人的队伍,如今活着的还不到一半。
他们向西狂奔数十天,只能靠射杀点小动物充饥。没有地图就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路上接连不断地有人倒下。
张骞步履蹒跚着走入大宛国,西行万余里终于见到活人了。然而紧绷的神经还未放松,就被逮起来送交给国王。
国王:若欲何之?
国王:你是汉朝人?听说你们那很有钱。
张骞:还行吧,也就排个世界第一。
国王:哎呀呀,早就想和你们做买卖,可惜路不通啊。
张骞:你送我去月氏,以后就有丝绸之路了。
国王;好好好,你还需要啥?
张骞:赶紧弄点油泼面,把人饿日塌了。
大宛国王送来向导和翻译,全程护送张骞等人到达康居。康居国王隆重招待一番,又派人将他们送往大月氏。
张骞第一次知道西域竟有这么多小国,但是这些小国早就知道大汉的存在。既然名头这么响亮,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然而意外出现了,新任月氏国王不愿打匈奴。
他们虽然被揍的国破家亡,但是没想到新地盘丰美肥沃,国民生活水平比以前更高,多少还有点因祸得福的意思。
张骞傻眼了,九死一生却换来这个结果:喂,你们是不是被隔壁的身毒(印度)教派感染了,要不要给匈奴送锦旗呀?
月氏国王说管饭可以,出兵免谈。张骞只得转行当起文化学者,最远走到阿富汗地区,记录西域各国的民俗风情。
一年之后,心有不甘的张骞准备返回长安。
河西走廊不敢走了,还是绕道南边的羌人地盘吧。
没想到这里也被匈奴霸占了,张骞再次被俘虏后押送到王庭。老单于敬重这条汉子,让他直接回家——匈奴部落的家。
英雄身上的无畏勇气,就连对手都会尊敬几分。
看着阔别两年的匈奴妻儿,张骞心中只觉得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这叫幸运还是悲惨,连未完成的任务都无法向刘彻汇报。
又过了一年,老单于死后爆发王位争夺战。张骞和堂邑父趁乱逃走,这次没有丢下妻儿,而是带着她们回归真正的家。
公元前126年,衣衫褴褛的张骞终于踏入边关。他从怀中拿出破烂不堪的使节,用草绳绑好后高高举在手中。
走在熟悉的长安街道上,百姓簇拥着他们欢呼雀跃。张骞回想起几度生死的痛苦经历,泪水不由自主的模糊双眼。
纷乱的人群中好像有个年轻身影,正恬然微笑着朝他竖起大拇指:好样的!张骞顿时泪如雨下,那个身影就是当年出发前的自己。
整整13年了,汉使张骞向大汉皇帝复命!
刘彻隆重接见张骞,他对此次西行成果并不在意。
这位英明强干的帝王早已褪去青涩,他将大汉帝国治理的气势冲天,不会再将灭匈伟业寄托在西域小国身上。
刘彻饶有兴趣的听张骞述说西域风情,对大宛的汗血宝马更是神往。他派出四路使者前去考察,却都因路途难行而返回。
张骞被封为太中大夫,他们用生命丈量的西域之路被整理成册。从今往后,玉门关以西再也不是未知之地。
获得无尚荣耀不久,张骞的匈奴妻子就病逝了。和默默死在西行路上的兄弟们一样,没有人知道这位女子的姓名。
万里西行洒血泪,一将功成万骨枯。
公元前123年,卫青率十万骑兵进攻匈奴。熟悉草原地形的张骞被任命为校尉,此次同行的还有17岁的霍去病。
卫青干翻数万匈奴,而霍去病带着八百勇士俘虏匈奴贵族两千人。汉武帝开心之余大肆封赏,张骞被封为博望侯。
两年后,张骞和李广搭伙出击匈奴。老李被左贤王揍的快全军覆没时,张骞才带人马匆忙赶到(见秦岭一白.李广篇)。
原本张骞是要被处斩的,交出博望侯的爵位才保住性命。41岁的张骞又做起普通群众,回到城固老家种地去了。
走过几万里的距离,没想到位移却是零。
四年之后,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
苍茫祁连征蹄滚滚,汉家儿郎万骑狂啸。傲气千重的霍去病收复了河西走廊,却双眼凝重地盯向遥远的西方。
汉武帝终于想起了张骞,让他卖完地赶紧回来当中郎将。皇帝想要联合西域各国,让祸害大汉百余年的匈奴就此绝种。
时隔二十年,张骞再次前往西域。不同于当年的胆战心惊,这回是要多浪就有多浪(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
张骞直接来到乌孙国,想努力说服他们合击匈奴。然而乌孙王收起礼来不含糊,却在出兵的事情上推三阻四。
张骞又傻眼了,没想到这次还是完成不了任务:喂,你们中亚人都喜欢搞这套吗?怎么和当年的大月氏是一副德行?
他让手下去往周边的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大面积传播汉朝的富饶强盛,还带回葡萄、石榴等西域特产。
一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光在外跋涉,张骞的身心早已千疮百孔。回到长安没多久就病死了,终年50岁。
一年后,西域各国派使者回访汉朝,乌孙王更是请求与大汉联姻。他们刚到长安就问博望侯在哪里?
十年后,汉朝的丝织品沿着张骞的足迹,一直被运送到欧洲的罗马。这条通道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
六十年后,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力保西域诸国和各路商旅。终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
两千年后,辉煌大汉早已烟消云散,而这条古道永远奔流不息。这条路已成为这个民族的精神符号。
这一切,都可以归功于那个叫张骞的人。